搜索
 

两江新区行远小学举行首届行远日暨新建学校发展模式研讨会

2020年10月09日 10阅读 来源:重庆两江新区官网 2020-01/03



行远一年,不止一岁。12月30日,两江新区行远小学举行了智联万物·慧在行远——行远小学首届行远日暨新建学校发展模式研讨会活动。

活动分为“智·评”“智·show”“智·引”三个环节。在“智·评”环节中,校园里涵盖AI技术、语言表达、实践创作、艺术审美、运动健康、思维训练等各个方面的课程成果展获得了大家的点赞。

“您看到的这些十二生肖是我们剪纸社的剪纸作品,我可以给您讲讲我学到的剪纸小技巧!”二年级学生熊启航站在剪纸作品前热情地为前来参加活动的人们介绍着。据悉,这些课程成果展的展示作品来自学校开设的34个社团。同时,学生们还在教室里进行“雁儿追追,智慧飞飞”综合能力测评,与传统能力测评方式不同的是,本次测验以智慧为引,结合现代信息技术,让孩子们在创编的电脑游戏中反馈学情,巩固学识,玩中学、乐中学。

行远如雁,志在行远,雁阵齐飞,追梦千里。在“智·show”环节中,首届行远日正式开启。自编童谣演唱、沙画课程成果视频、舞蹈《小书包 大梦想》、音诗画《行远如雁 志在行远》等节目展现了学校“万物养正,登高行远”的办学理念,彰显了行远教育的最美样态。行远小学的教师及教师家属讲述了行远故事,从不同的视角和感受,诉说行远成长路上的艰辛与幸福,让更多的人明晓行远人“脚踏实地、敢想敢干、智创未来”的精神内核。

在行远小学,随处可见机器人克鲁泽、悟空和阿尔法在在各个场馆里站岗、执勤,甚至走进课堂。活动现场,老师和学生们带来了别开生面的“智享一堂课”展示。课堂上阿尔法、克鲁泽齐聚舞台,师生们围绕机器人就“2035年阿尔法可以做什么”展开讨论,以现代智能为契机探索教育与时代的关系。课程生动有趣,激发学生思维,也让家长们感受到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学条件和教学方式的变革已悄然发生。

在随后的“智·引”环节中举行了新建学校发展模式研讨会。行远小学校长邹贤莲以《行远这两年》为题,从学校文化基因、课程研发、学校治理模式等八个方面分享了行远教育的成长与蜕变。在研讨会中,专家们就学校文化与课程的关系、教师的基本特质如何凝练、新学校发展如何定位等问题,研究探索新学校的发展规律,讨论新学校发展应思考的重要问题。

“要保粹创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周满生肯定了行远小学这所新学校的成长,对学校的五年规划和课程体系连声称赞,提出了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新学校发展的几点建议与意见。

教育部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傅国亮从办学的三个要点来阐释什么是“教育”。在他看来,教育的要点是要认识教育的本体,决定人生的不是智育而是德育,要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教学的要点是要发展学生的能力,教学的改革首先是教学方式,目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其核心是改变、发展学生的思维方式。教师的要点是教育的质量永远取决于教师的质量,教师的根本首先应该是人师,加强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很有必要。“心有多远,行可多远,为什么要行远,因为诗和远方在那里。” 傅国亮说。

作为两江新区的一所新学校,2018年9月正式开学的行远小学在新区“建设高起点、高端化、国际化教育高地”发展思路引领下应运而生。

学校总用地面积22409.92平方米,建筑面积17097.78平方米,具有36个班的办学规模,硬件设施配备齐全。

学校提出“万物养正,登高行远”的办学理念,确立“培养全面发展,个性飞扬的未来型小公民”的培养目标,建构并创新实施“雁群矩阵”学校发展模式,将常规管理与教育科研深度融合,建立学生成长部、教师发展部、资源服务部、后勤保障部、智慧研创部五大部门,战略推进“学生砺行课程”“教师修远课程”“家长共进课程”研发与实施。目前学校通过网络自主选课,成功开设了默剧社、乐阅坊、陶艺社、创意手工坊等30项社团课程。依托这些课程资源,学校为孩子创新研发了“小而美”的课程,突破每节课35分钟的课时边界,实行15分钟、35分钟、60分钟等长短不一的弹性课时,遵循小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实现校园生活课程化。(记者/摄影 刘霞)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