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城市交通“小汽车化”愈发明显 绿色出行如何施展

2020年10月09日 10阅读 来源:重庆日报2016/09/23

  9月22日,机场路奥特莱斯段,大量车辆缓慢通过。受该处商圈影响,这里成为机场快速路上一大堵点,不少乘飞机出行的市民更愿意选择轨道交通出行,以免延误。 记者 崔力 摄

  核心提示

  经国家住建部同意,今年9月22日的“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改为“绿色出行”活动,旨在将“绿色交通·智慧出行”的活动主题,更加清晰地传递给每一位交通参与者。然而令人担忧的是,目前私家车正日益成为市民最常用的出行方式,低碳环保、运动健康……绿色出行的愿景无比美好,但现实却让不少人却步。

  要不要开车上班?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熊敏。她家住在沙坪坝,工作地点在国博中心某商务酒店,每天上下班往返60多公里。如果选择轨道交通,要换乘3次,花费近两小时;如果开车,要经过至少3条拥堵路段,全程至少1个小时;如果坐公交车,少说也要两个钟头……纠结之后,她还是选择开车。

  与熊敏一样,许多市民因为公共交通出行效率不高、出行体验不佳,而选择了驾驶私家车出行。

  繁华商圈里“蹩脚”的公共交通

  最近一个月,因为奥特莱斯周年庆,导致宜奥商圈人气“爆棚”,每天有上万辆私家车涌入,造成机场路出城方向行驶缓慢甚至拥堵。

  宜奥商圈位于轨道3号线金渝站和童家院子站之间。9月19日下午1时,记者在金渝站下车后,经3号出口过人行天桥前往奥特莱斯,走了约15分钟,大概有两公里左右的路程。一路上,步行前往商圈的行人较少。

  随后,记者又从童家院子站换乘唯一的660路公交车前往宜奥商圈。在民心佳园站下车后,记者从小区背后的小路步行前往商圈,走了约15分钟才到达奥特莱斯路,一路上施工占道,人行道全被私家车停满,行人只能在车道上走。

  商圈停车管理员告诉记者,奥特莱斯路原本有两个公交站台,因为与商圈停车场出入口位置重叠,导致人车混杂,一到周末更是水泄不通,所以被取消了。

  “周末不开车来,你走都走不出去!”这位管理员告诉记者,周末人流量大时,要坐公交车和轻轨都要排长队,所以,来商圈消费的基本上都开私家车。

  城市交通“小汽车化”愈发明显

  与“蹩脚”的公共交通形成鲜明对比,宜奥商圈对小汽车出行需求提供了“无微不至”的服务。记者从当地公安交管部门了解到,为满足有车市民的需求,商圈共有奥特莱斯、宜家、美联、美心、金山停车楼共计3000个停车位,加上商圈道路上的临时占道停车位,总计接近5000个。

  “停车位提供得越多,对小汽车交通的吸引也就越大。”长期研究城市绿色出行的交通专家周伟表示,商圈停车位供给的增长,会刺激更多的小汽车出行需求。

  近年来,我市主城五大传统商圈先后开展了挖掘小汽车停车潜力的举动,新建的石油路商圈、新牌坊商圈更是以巨大的停车能力来吸引商家、招揽顾客,一些商业文化旅游项目也大幅配套停车位。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商品零售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拥有私家车的市民具有消费能力,是最受商家欢迎的顾客,“商圈发展沉浮的经验教训充分说明,商圈如果不能满足小汽车的停车需求,就将面临滞后的风险。”

  周伟说,小汽车高强度使用、高密度聚集,只会造成更严重的拥堵,照着这样的发展模式,停车位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永远跟不上小汽车交通的需求。就像宜奥商圈尽管提供了大量停车位,但在周末依然一位难求,引发的拥堵成为管理难题。

  慢行交通难以施展

  发展绿色交通面临的严峻形势,还有城市慢行系统发展的举步维艰——最典型的就有自行车交通。

  9月21日上午,记者来到大竹林,了解这里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的运营情况。

  在新竹站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公共自行车自助存取设备有4辆自行车,坐垫和把手上布满灰尘,轮毂锈迹斑斑,显然已很久未被租用。记者在此地转了1小时,不见一人来租车还车,也没有人在自行车环行道上骑行。

  负责当地公共自行车租赁办卡服务的渝高物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办卡租自行车的人数不超过60人。原来公共自行车租赁站规划有6个,现在只有新竹站的租赁点在运转,其他5个至今没投用。

  记者采访时还发现,公共自行车骑乘舒适度较差,沿途要穿越数条机动车道很不安全,自行车专用道因施工和小汽车停靠被占的情况也很普遍。

  下午,记者又来到虎溪大学城的重大、重医等校园,大学生自行车骑行非常普遍,除了自购的自行车外,校园内外的私人租车行生意也不错。但由于安全等原因,自行车交通覆盖范围仅限于各个校园内,很少有学生骑自行车与校园外的轨道交通站点接驳。

  期待有足够吸引力的绿色出行系统

  周伟说,绿色出行的倡导,本质上是一场绿色出行服务水平提升与私人小汽车消费增长的赛跑。“当下最重要的是,绿色出行要取得交通参与者的广泛认同。提高全社会对绿色出行的认识,推动绿色出行的公众参与,营造绿色出行的文化氛围都十分必要。”

  城市的绿色出行,是指可替代小汽车出行,并能够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降低交通空气污染、对不同社会阶层群体均具有吸引力的出行方式。周伟表示,要实现这样的绿色出行愿景,首先要形成覆盖更广泛、衔接更顺畅、安全更可靠、服务更优质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改变行车慢、候时长、乘车挤的服务水平。同时,从中央到地方,都应该充分重视交通需求管理调节,消除或减少非必要的出行需求。

  周伟表示,“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主流模式,为适应这样的发展趋势,现有的单一运输方式的管理,应该向综合管理和区域协调的方向转变。另外,还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帮助城市交通发展方式向绿色转型,将城市交通推进到精细化管理的阶段。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