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了《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在西部地区打造百座特色小城镇,我市武隆仙女山镇等7个镇街入选。其中,仙女山镇的发展定位是“旅游休闲型城镇”。
仙女山镇处于乌江北岸,距武隆城区20公里。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天生三桥、龙水峡地缝等著名自然景观,以及印象武隆、仙女恋歌、天坑寨子等文化景点。该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强旅游休闲、生态环境等资源的保护利用,围绕旅游服务完善城镇配套功能,将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
从观光型景区
向游客休闲度假转变
星际空间站、星际探索、星际航母、星际联盟……在去年8月开工建设的武隆仙女山旅游度假区“星际未来城”项目已初具雏形。两三年后,游客就能在仙女山尽情享受全球领先的科技感超强的虚拟现实体验。
据了解,该项目由北京、重庆两地多家实力企业共同组建的重庆中域财众旅游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开发建设,项目计划投资30亿元,总用地2080亩(其中建设用地1280亩),总建筑面积约41.5万平方米,开发建设包含“一镇一园一区”,其中“一镇”为贝拉角科幻风情小镇;“一园”为好莱坞星际数字主题公园及附属设施;“一区”科莫郡国际智能主题休闲度假区,整个项目将于2020年完成建设。
该项目的建成,消费集群将以几何级数沿互联网和多达2万块电影大银幕传播扩散。该项目最终将打造为国家级电子竞技运动集训中心、西南地区乃至中国最具特色的公园式动漫创意产业孵化基地、重庆地区最大的创意产业及动漫会展交易市场和最专业的影视动漫人才培养基地。
事实上,“星际未来城”的开工建设,只是武隆区仙女山镇从观光型旅游景区向游客休闲旅游转变的一个缩影。
经过十年的建设,仙女山度假区已获得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3块金字招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均日益提升。随着新型城镇化和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仙女山镇围绕生态做文章,坚持打好旅游牌,先后实施了星际未来城、懒坝国际艺术中心等多个重大旅游投资项目。
“‘十三五’时期,仙女山镇拟实施重大旅游投资项目超过20个,总投资超过300亿元。”仙女山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重大项目建成后,将极大地丰富武隆县乃至我市的旅游业态,推动武隆旅游由单纯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从而提升旅游档次,打造武隆旅游“升级版”。
从景区旅游
向休闲乡村游转变
在仙女山镇的旅游版图上,乡村旅游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板块。
截至2016年,该镇从事乡村旅游的经营主体已达392个,其中特色农家乐367个、采摘农园25个,乡村季节出租接待农户526户,星级酒店15家,旅游接待能力每天达1.5万人,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服务业人员达7000余人。
“我们将按照把仙女山镇打造成为‘全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强力实施乡村旅游四大行动,打造乡村旅游精品。”该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是实施规划引领行动。依托度假区和大景区,按照把“观光游客留下来,把度假游客引出去”的策略,规划打造“一周边(即度假区周边)、两环线(即杨叉岭-白果-核桃环线、杨叉岭-荆竹-钻天铺环线)、五组团(即白果铺、核桃场、梦幻谷、仙女湖、荆竹坝)”的乡村旅游布局;
二是实施重点项目示范带动行动。重点支持和打造占地1100亩、投资2亿元的精品乡村旅游“归原”艺术农业,启动龙宝塘花谷和白果铺“十里瓜果长廊”建设,打造庙树村传统村落等10个乡村旅游示范点。
三是实施基础设施配套升级行动。争取筹集到位资金1600万元,升级改造仙核路、荆石路等乡村旅游公路30余公里,实施旅游环线农房风貌改造300余户,新打造明星村乡村旅游接待中心和瓦长湾乡村旅游聚集区,规划建设5个乡村旅游接待驿站。规划建设乡村旅游导视系统,提升乡村旅游智慧化水平。
四是实施乡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规划建设白果场镇、仙女湖组团的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新安装垃圾桶120个、临时垃圾池15口,实施旅游环线、度假区周边农村垃圾的集中规范统一收运处理。整合市政执法和环保执法队伍,建立乡村环境综合整治中队,对旅游环线和度假区周边实施重点整治,带动面上其他自然村落的乡村环境卫生整体好转。
从房产经济
向旅游度假经济转变
重庆是全国有名的“火炉城市”,夏季温度高,避暑需求量大。近年来,我市黑山谷、黄水、横山及周边赤水、桐梓、苏马荡等地,纷纷发展避暑地产,争夺重庆避暑市场。而这个市场的首开先河者,就是仙女山镇。
2007年,武隆针对城区地理狭窄、用地紧张、城市建设拓展不开的实际情况,确定在仙女山建设城市拓展区,在白马建立工业组团,从而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仙女山、白马为组团的“一中心两组团”格局。
出人意料的是,仙女山原本针对当地居民而开发的楼盘,却“墙内开花墙外香”,引来了重庆主城区居民的疯狂抢购。仙女山城镇所在地的平均海拔高度在1200米左右,夏季气温比主城区低10多摄氏度,许多主城区的市民来此购房避暑。
然而,在仙女山旅游的淡季,街上看不到几个行人,各小区也非常冷清。
“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旅游季节性太强的问题!”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镇将结合旅游休闲型特色小城镇建设,把发展重心由避暑地产开发转向旅游度假产品开发,创新发展“旅游+”产业链,把仙女山打造成四季皆宜、全天候的旅游度假地。
一是丰富休闲度假旅游产业体系。在继续巩固发展休闲度假、风景观光的同时,创新发展文化体验、康体运动、科考探险、健康养老、亲子游学、自驾露营等新兴旅游业态,推动旅游向多元化、复合型转变,更好地满足游客个性化旅游休闲需求。
二是打造多样化旅游度假产品。结合自身资源特色和发展现状,打造“休闲娱乐”“避暑度假”“户外运动”“文化体验”四大类度假产品体系,为游客提供四季皆宜、全天候的立体旅游度假产品体系。
到2018年,仙女山镇核心区将形成以山地森林休闲和度假地产为主导,避暑养生、遗产观光、户外运动、文化休闲、会议会展、演艺娱乐、美食购物、田园休闲为支撑的大旅游经济体系;年接待游客突破7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35亿元;旅游接待能力达3万张床位,度假人口达到4万人,“旅游+”产业吸纳就业5000人。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