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加速向航空航天产业进军
企业用3D技术“打印”航天座椅
通讯员 孟延庆 贺晓东 全媒体记者 朱科 柏睿
工程师在电脑屏幕前轻敲键盘,液态光敏树脂的液面下,紫外激光射线跳起欢快的舞蹈,经过扫描、固化、黏合等工序,一款航天座椅的精密配件很快被打印成型……5月1日,在湖北恒维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恒维通公司)的3D打印车间内,记者目睹了这神奇的一幕。
恒维通公司技术中心首席分析师张彬告诉记者,打印出来的精密配件经过组装,就形成了航天座椅成品。
位于襄阳科技城的华中3D打印快速智造创新中心是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华中地区设立的第一家快速制造创新中心。该中心以恒维通公司为运作实体,凭借尖端的3D打印技术,加速向航空航天产业进军,成为众多航空航天制造类企业产品设计、开发、生产的“加速器”。
“按照设计图纸,这款航天座椅有100多个零件,拥有独特的功能性外观和构造,制作的误差必须控制在0.1毫米以内……如果使用传统生产工艺,必须先制作出几十种模具,需要花费4个月左右的时间,耗资数百万元,才能生产出成品。”张彬告诉记者,恒维通公司采用3D打印技术生产这款航天座椅后,成本大幅降低,还不产生任何废料,“由于使用了新型复合材料,新产品在精度、强度、重量等方面都要优于之前传统生产工艺生产出来的产品。”
张彬说,在3D打印技术方面,恒维通公司有“三大功臣”:光固化立体造型工艺、熔融沉积成型工艺、选择性激光烧结工艺。
“光固化立体造型工艺生产出来的产品精度高、质量好,原材料利用率高,能够制造像空心零件那样形状复杂的零件。”张彬告诉记者,当数据信息输入3D打印设备,并经过特殊的工序处理后,新旧薄层截面之间会通过物理作用牢牢地黏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产品,“熔融沉积成型工艺可制作出产品的整个实体造型,选择性激光烧结工艺则以覆蜡金属粉为原材料,通过激光烧结,制作出精度较高的航空航天金属零件。”
张彬告诉记者,目前,恒维通公司已为国内多家航空航天企业提供3D打印技术服务,未来,将进一步在实现3D打印规模化、产业化上努力,为襄阳的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