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产业转型升级及绿色发展的推动下,我市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异军突起,逐步成长为一支带动地区产业增长的强军劲旅。
数据显示,1至7月,我市规上新能源新材料企业实现产值148.8亿元,同比增长20.7%,增幅位居“一个龙头、六大支柱”产业之首。
重点企业快速发展 质量效益普遍提高
智能驾驶、激光投影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带动了光学市场的蓬勃发展。借着这一东风,湖北新华光信息材料有限公司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近年来,公司已产生6项国家标准、3项国际标准;上半年公司共申请专利17件,其中发明专利14件。”新华光公司总经理刘向东说。截至目前,该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4.58亿元,同比增长27%;利润总额2098万元,同比增长60%。
除了新华光公司,湖北华电枣阳光伏发电有限公司也是发展势头强劲。1至7月,该公司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47.6%,利润同比增长150.1%。
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1至7月,全市有23家新能源新材料企业销售收入实现了20%以上增长,其中有5家实现了100%和50%以上的增长。“重点企业的效益增长拉动了整个产业的发展。”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说,按照全市主导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划分,我市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74家,其中,有40家被纳入全市500家重点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监测分析系统。“1至7月,40家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64.98亿元,同比增长31.5%,高于全市500家重点监测企业平均水平15.6个百分点;实现利润5.2亿元,同比增长35.3%,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1.1个百分点。”
技术创新持续增强 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
8月24日,在湖北汇尔杰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车间里,工人师傅们正把打包好的玄武岩纤维产品装箱。“玄武岩纤维强度高,有隔热、耐高温等性能。”湖北汇尔杰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吴敏军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公司新建的玄武岩纤维及耐碱玻纤生产线升级改造项目已顺利实现达产达标,产品品质显著提升,生产成本也有所下降,毛利率提升2.88个百分点,公司主营业务大幅提升,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73%。
目前,汇尔杰公司已拥有完整的耐碱玻璃纤维生产技术,成为国内该领域唯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在产品生产规模、产品品质、技术水平方面已处于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地位。公司产品广泛运用于防火服、军工防弹衣、轨道交通、高温密封等多个领域。“下半年,公司将持续引进科研人才,加大玄武岩纤维系列产品研发力度,进一步拓展产品应用市场领域。”吴敏军说。
近年来,我市汇集了一大批像汇尔杰公司这样技术先进、产品性能领先、市场需求大的新能源新材料领域优质企业。
2009年,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湖北追日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把握时机,成立了新能源分公司。“我们自主开发出全系列光伏逆变器,特别是大功率光伏逆变器在2010年通过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兆瓦级光伏逆变器研发平台在2013年被国家能源局列入业内唯一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能源)项目,同时可为客户提供光伏电站开发、建设、运营‘一站式’服务。”追日电气新能源分公司副总经理冯巍说。
正是因为拥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产品以及丰富的工程经验,追日电气快速在光伏发电逆变器、EPC总承包领域跻身业内前列,公司新能源板块年销售额近10亿元。
重点项目进展顺利 新增长点逐步发力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产值强劲增长的背后离不开新增项目的发力。
今年以来,投资23.85亿元的京汉股份绿色生物基纤维素纤维生产基地项目、投资20亿元的北控清洁能源集团100兆瓦时储能和新能源示范利用项目等重大产业项目陆续落地。
1至7月,全市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招商成效突出,实到投资额85.79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4.5%;新引进产业项目46个,协议投资总额191.73亿元,其中投资额5亿元及以上项目达到13个,10亿元及以上的项目达到5个。
“近几年,我市新能源产业招商项目主要集中于光伏、风电和生物质三大细分领域,总体呈现‘应用类项目为主,光伏类项目居多,制造类项目偏少’的特点。”市招商局相关负责人说。
为进一步科学布局我市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招商部门建议,在新能源产业项目方面,坚持与实力雄厚的知名企业洽谈,尽量“市场换工厂”、引进制造业。在储能产业项目方面,建议高新区、枣阳市依托大力电工、平凡瑞丰新能源等现有牵头企业,围绕全钒液流储能电池开展产业链招商,完善产业链条;老河口市、谷城县依托全市现有的骆驼、猛狮、国能、润阳等电池企业,以及“国家区域性大型再生资源利用基地”这一国牌,侧重于围绕铅酸和锂电池的储能梯级利用和循环利用开展产业链招商工作。在新材料产业上,建议围绕主导产业、优势资源和龙头企业,开展新材料产业链招商,壮大现有细分新材料特色产业,着力打造产业集群,坚持人才引领,重视引进创新人才团队,以人才驱动产业进一步发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