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24日召开的市经济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上获悉,2018年我市经济体制改革26项清单工作已基本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这26项清单中有国家级试点3项、省级试点2项。
“三去一降一补”纵深推进。去产能、去库存任务全部完成;完成股权相关融资合计10亿元以上;企业综合成本继续下降,累计减负25亿元以上;出台精准发力补短板三年十大重点工程(2018-2020),总投资5000多亿元。
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工程项目报建、企业开办审批时限分别压缩至99个、4个工作日以内,“38证合一”走在全省前列;PPP累计落地项目31个、总规模301.65亿元,分别居全省第二位和第四位,该经验代表湖北在全国第三届PPP论坛上推广介绍;核准荆州区、监利县和纪南文旅区企业债券21.5亿元。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扎实推进。“一次办好”“一张网”“一窗受理”改革有力有效;“一城三区、一区多园”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设立“荆州联合新材料产业园”;星创天地、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国省级创新平台不断成长,湖北技术交易所荆州分所在长江大学挂牌成立。
中省试点建设逐步推进。荆州开发区转型升级示范作用逐步发挥,口岸货物查验时间缩短至3分钟,荆州区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松滋、监利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稳步推进,江陵县馆藏数字化率达到100%。
会议还谋划了2019年全市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要求各成员单位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主线贯穿到经济体制改革全过程、各环节,按照阶段化、项目化、工程化要求,抓实抓好各项任务。要明确亮点,补齐短板,打造改革优品;研究政策,认真梳理,提高改革能力;结合实际,抓住重点,增强改革实效。会议强调,制定市域政策时,要找准结合点,既讲好“普通话”,也讲好“地方话”,进一步增强改革有效性、群众满意度。(记者 刘娟 通讯员 李新平)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