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存折
“以前马路两边都是白色垃圾,自从有了这本‘绿色存折’,之前的废弃物都成宝贝咯!”2月17日上午,在津市市金鱼岭街道大关山村(原大旗村),77岁村民陈玉兰拿着一本“绿色存折”来到村部回收兑换点,用存折里的钱兑换成草帽、洗衣粉、洗洁精等生活物品。
陈玉兰正在兑换生活物品
原来,在大关山村的每户居民手里都有在一本这样的“绿色存折”。这里的村民一改乱丢垃圾的毛病,将随地乱扔的废弃物品都一一分门别类的收拾好,等待村里的回收员上门服务。回收员会按照垃圾的种类、数量、单价算成具体金额登记到“绿色存折”中,凭这本“绿色存折”村民可到指定兑换点兑换现金或生活用品,实现“以废易物、以废变现”。
津市作为湖南省首批农村综合整治整县推进项目县(市)之一,自2013年以来,津市以金鱼岭街道大关山村和毛里湖镇中南村为试点,如今两村的村容村貌都“改头换面”,村里随时都是整整齐齐,看不到乱扔的垃圾,尤其是大关山村,去年还获评为全国美丽宜居村庄。
大关山村实施“绿色存折”制度后,采用“一坑两筐一桶一折”的方式进行垃圾分类处理:“一坑”是指每户挖一个土坑填埋餐厨垃圾;“两筐一桶”用于盛放可回收的垃圾,供每个家庭进行分类投放;“一折”即指“再生资源绿色银行存折”。
该村党支部书记张传炎向记者介绍,“绿色存折”全称是“再生资源绿色银行存折”,面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铺面面临垃圾围村、废物遍地的难题,大关山村从2015年9月开始推行“绿色存折制度”,借助市场“看不见的手”推动了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有效地解决了农村环境治理难的问题。
与大关山村一样,同样作为试点村的毛里湖镇中南村,自从推行“绿色存折”,村民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有了收入,对垃圾分类的积极性高了,生活环境也就好了。
垃圾分类回收车
去年,在“绿色存折”的引导和激励下,村民垃圾分类意识有了质的提升,由被动的“要我分类”变成了主动的“我要分类”,试点村生活垃圾和餐厨垃圾的减量率分别达到了70%、90%。目前,除了试点村外,津市已将“绿色存折”制度在湘北公路沿线毛里湖镇的5个村推开,投入160万元购置并发放4000多套分类垃圾桶,添置新款垃圾回收车,修建废品回收站及废品仓库。今年,“绿色存折”制度正在全市逐步推开。
大关山村整洁的村道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