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下午,记者在江西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日,江西省商务厅制定出台应对疫情稳外贸10条政策,积极回应企业诉求、促进外贸稳增长。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方向军说,此次出台的政策共有10条措施,包括39个具体事项。
加大紧缺防疫物资进口支持力度。有4项具体措施,重点解决防疫物资短期供应不足的问题。主要有对进口紧缺防疫物资给予预付款保费、进口防疫物资通关、付汇等方面支持。
帮扶外贸企业有序复工复产。有5项具体措施,解决企业用工不足、物流通道不畅的问题。主要有支持企业员工返岗扩工、稳定开行铁海联运班列、减免生产型外贸企业进出口货物物流费用等。
支持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有4项具体措施,解决企业线下参展的实际困难。主要有帮助企业降低参展成本,对符合条件的企业优先安排广交会展位。
加快建设数字外贸平台。有3项具体措施,解决企业线上接单拓市场的问题。主要是为外贸企业免费提供产品展示、品牌推介、市场研究报告等服务,开展全开放全免费的外贸政策业务网络培训。
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有2项具体措施,解决培育新动能问题。主要是对南昌、赣州跨境电商综试区引进的跨境电商龙头企业给予支持,对省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和供应链企业给予支持。
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有5项具体措施,解决提升出口效率问题。主要是进一步加快出口退税,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应用,提升通关效率。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有5项具体措施,解决外贸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主要有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优先办理与疫情防控相关的跨境人民币业务、推出专属融资产品等。
加大出口信保支持力度。有4项具体措施,解决企业有单不敢接、有单不能接的问题。主要对企业投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给予支持,优先处理受疫情影响出口企业的出险理赔,推广信保保单融资产品。
强化法律援助服务。有4项具体措施,解决应对违约纠纷问题。主要是积极指导协助受疫情影响无法履约的外贸企业办理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积极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和信息服务,支持企业应对国外贸易救济调查。
建立抗疫情稳外贸工作机制。有3项具体措施,主要是加强预警监测、制定问题清单、实行分类帮扶机制等。
10条政策出台后,省商务厅坚持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进一步细化举措,狠抓落实,疫情防控和稳外贸工作有新进展。
一方面,防疫物资进口有新贡献。疫情发生以来,省商务厅通过加强跟踪调度,实行每日一调度,每日一报送,全面掌握各地防疫物资进口物资动态情况。加强对接服务,帮助企业用好用足政策。积极拓展采购渠道,精准提供全球供应商信息名录,弥补防疫物资短期供应不足,为保障防疫物资供应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2月25日,全省累计进口口罩1019.168万个、医用防护服2.8万件、防护眼镜(护目镜)2.4万个,主要用于江西省防疫一线工作人员和企业复工复产。
另一方面,外贸企业复工复产有新进展。为帮助江西省外贸企业复工复产,省商务厅进一步主动作为,精准施策,通过每周发布全省国际客货运运行计划,推动赣欧班列、铁海联运恢复常态化运行,九江至上海恢复“天天班”,畅通国际物流渠道;出台发挥出口信保作用稳外贸8条举措等,增强企业信心、稳定发展预期。截至2月25日,全省4977家有进出口业绩的企业中,共有3484家企业复工复产,复工复产率达70%。全省120家重点外贸企业(2019出口额占全省的41.5%)中,有118家企业复工复产,达98.3%,其中景德镇、萍乡、鹰潭、抚州、吉安、上饶、宜春、赣州、新余9个设区市均为100%。
在新闻发布会上,南昌海关副关长周维颖,省税务局副局长李德平,中信保江西分公司总经理徐敦鹏,中国银行江西省分行行长蔡兴华分别介绍了相关工作情况。
周维颖副关长介绍了南昌海关应对疫情稳外贸有关政策解读及支持服务外贸企业复工复产工作情况。
一是实施“十百千万”计划。支持十大产业,重点围绕有色金属、新能源、医药、汽车等产业,量身定制帮扶措施。精准服务百家重点企业,建立一对一联络员机制和“一企一策”工作台账。调研千家中小外贸企业,研发“关企互动复工复产平台”,实时收集反馈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妥善应对国外禁限措施,开展国外技术壁垒研究应对,送政策送服务覆盖万家企业。运用AEO国际互认协调机制,针对江西雅保锂业公司等企业遇到的国外通关不畅问题,一对一开展“线上指导、线下培育”,帮助企业获得海关高级认证资质。2月13日,针对江西中田现代农业公司进口蘑菇种植辅料滞港的问题,南昌海关全程对接,帮助企业顺利复工扩产,月增双孢菇供给240吨。
二是全方位提升通关便利。实行7×24小时预约通关,通过“两步申报”“提前申报”等方式快速核放,特殊情况先登记放行,后补办手续;压缩检疫审批时长,开辟农产品、食品通关绿色通道,需现场检查的优先检查、快速放行,需抽样送实验室检测的优先安排检测。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允许企业自主选择通关模式、申请舱单归并减少报关次数、促进多式联运等,促进中欧班列发展。保障服务江西中欧(亚)班列2月15日起实现常态运行,江西货运包机2月18日顺利复航。1月24日以来,南昌海关共受理进出口申报货值84亿元,其中企业生产急需的机器设备、原材料进口货值21.92亿元,全部实现快速通关。
三是优化简化业务流程。简化加工贸易手续,顺延加贸手续办理期限,全面实施无纸化作业。简化注册登记、备案程序,对通过“多证合一”系统、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提交的申请,直接电子办理。对42种进出口环节监管证件实施联网核查。提高机检比例,减少开箱检查,现场查验时,收发货人可免于到现场协助。推进原产地签证一体化改革和原产地证书自助打印,一地备案,多地签证、领证。1月24日以来,共为企业签发优惠原产地证书3150份,签证货值11.5亿元,企业可由此获得国外关税减免9200万元。
四是提升税收征管效能。开展高级认证企业减免担保制度改革试点,对“两步申报”模式下高级认证企业中的纳税义务人,可向海关申请免除税款担保。推广关税保证保险、汇总征税、企业自报自缴等便利措施。放宽加工贸易风险保证金要求,延长汇总征税缴款和有关滞纳金、滞报金期限。期间,为江西29家汇总征税企业延期缴纳税款3.1亿元。
李德平副局长说,2019年,全省税务系统出口退税增速始终在高位运行,全年累计办理出口退免税178.75亿元,同比增长30.13%,高于同期外贸出口12.3%的增速,高于全国平均出口退税增速25个百分点。今年1月份全省出口退税仍然保持增长势头,当月办理出口退免税14.6亿元,同比增长1.06%;截止2月24日,全省累计办理出口退免税14.95亿元,同比增长2.6%。疫情防控期间,为支持全省外贸行业平稳运行,省税务局采取多项实效措施为出口企业减负加力。
全心提供多元化退税服务。一是为出口企业全面提供“非接触式”退税服务。全省出口企业无论是否开展无纸化试点均可以通过电子税务局或者标准版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出口退税功能网上提交电子数据,办理退税事项,待疫情防控结束后,再按要求补报相关资料。二是积极通知和引导企业通过电子税务局、手机APP等网络渠道办理出口退税事宜,对纳税人申报中遇到的问题,税务机关灵活应用12366纳税服务热线、微信、视频等非接触式渠道进行辅导解答。三是“点对点”联系出口企业,主动了解企业申报退税需求,并第一时间帮助解决。
全面取消退税事项办理期限规定。疫情防控期间,江西省取消了出口退税事项办理期限的相关规定,因疫情影响,出口企业未能在规定期限内申报出口退税、办理收汇及申请开具相关证明的,可在收齐退税凭证、办理收汇后,向税务机关申报出口退税或申请开具相关证明。此举可有效纾解出口企业在疫情防控期间无法及时申报退税等实际困难,支持外贸行业平稳运行。
全力提升出口退税办理速度。为切实降低外贸行业经营成本,疫情期间省税务局根据上报的退税计划需求按月调度退税计划,确保满足各地需要;各级税务机关采取“非接触式”排除疑点、调查评估等方式,减轻企业提供调查资料的负担,进一步加快出口退税审核、办理速度,办结正常出口退税时间不超过7个工作日。截止2月24日,全省税务系统实际平均办结正常出口退税时间不到5个工作日,高于税务总局规定10个工作日的要求。
徐敦鹏总经理说,自疫情防控以来,中国信保江西分公司坚决贯彻党中央、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在省商务厅和金融监管部门的关心支持配合下,中国信保江西分公司实行5+2全天候服务,开通线上线下不间断为受疫情困扰的外贸企业提供服务,主要有:
(一)公告线上服务。 元月31日,分公司向全省企业公告承诺线上线下七条服务措施,公布紧急轮值负责人及监督电话,全方位为全省出口企业海外利益提供保障。
(二)落实工作措施。 迅速细化8项措施落实省政府《关于有效应对疫情稳定经济增长20条政策措施》和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金融支持防控疫情稳定经济增长若干措施》。
(三)争取总部特别支持。 元月31日,调动总部资源,为江西省企业采购医疗物资提供全球72个国别、9272家疫情防控物资海外供应商名录,紧急开办进口预付款保险专项险政策承保,同时争取总部下放承保权限,放宽承保条件,简化流程,提高审批效率。涉及预付款进口约2100万元,首批物资30万个N95医疗防护口罩、5.5万套防护服、4万个医疗防护眼镜。
(四)建立受疫情影响客户业务需求的快速反应机制。 2月1日,分公司与省商务厅联合向全省出口企业进行线上问卷调查,共有682家企业参与,针对调查结果,中国信保江西分公司从专业角度立即向全省企业发布4项应对措施建议,帮助企业应对危机。
(五)推动线上业务办理,满足企业“5+2”*24小时(5+2白+黑)业务办理需求。 一方面通过“信保通”、“单一窗口”等网上平台支持全省出口企业线上办理出口信用保险保单,审批办理各项业务。 另一方面,开通绿色理赔通道,特事特办,切实帮助受疫情影响外贸企业加快赔款服务。 截止昨天,服务企业1722家,承保金额10.52亿美元,同比增长29.7%;受理全省受疫情影响案件16宗,增长248%,简单赔付率318%,其中向小微企业支付赔款315万元,同比增长3600%;为小微企业配套保单融资7500万元。
(六)迅速与商务厅联合发文《关于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应对疫情稳定外贸增长8条措施》,给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和重点出口企业,强化工作机制、精准施策。
(七)强化政策宣传。 中国信保江西分公司以《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中国信保江西分公司与全省外贸企业共渡时艰》为题,在权威媒体发布服务信息、举措、工作动态,提振企业信心。同时,分公司微信公众号发布“抗击疫情、信保在行动”专题9期,为企业提供海外国别出口政策、港口航运、法律法规等信息服务等等。
蔡兴华行长说,自新冠病毒疫情突发以来,江西中行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总行党委工作要求,坚决扛起疫情防控的政治责任,1月27日,江西中行就出台了《中国银行江西省分行疫情防控金融服务保障十条举措》,加大对重点防控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2月7日,江西中行出台了《疫情防控信贷支持二十条》,有力地支持重点防疫企业、生活必需品、运输和销售企业以及外贸流通企业的复工复产和产能扩大。
外贸、流通领域是中国银行长期以来重点服务的领域,江西中行对省内1090家外贸、流通企业本外币授信余额合计340亿元,其中外贸企业本外币授信余额260亿元。作为江西省对外贸易金融服务的主渠道,江西省三分之一以上的进出口业务是通过中行叙做的。为协助外贸企业应对疫情冲击,2月12日,江西中行与省商务厅联合推出了“稳外贸、促流通—即时贷”专属融资服务,通过发挥中国银行全球化、综合化经营优势,对省内外贸、流通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包括在流动资金贷款、设备贷款、票据贴现、贸易融资、跨境融资等方面给予特别支持。江西中行围绕商务厅推送的746户企业清单,迅速组织,责任到人,主动对接,即时上报、即时审贷、即时放款。在短短的十个工作日内,江西中行完成新增营销、上报、审批、发放75家企业,共计55.54亿元。
“稳外贸、促流通—即时贷”专属融资服务具备三个特点:一是“专项”规模。对于纳入商务厅重点支持清单的企业,中行优先保障专项信贷规模,对防疫企业和普惠性小微企业不受贷款规模管控。二是“便捷”服务。对企业合理的资金需求,江西中行做到即时上报、即时审贷、即时放款,给予快速支持。同时,企业可以通过线上渠道,申请“中银票E贴”“中银税贷通”“中银网融易”等在线融资产品,这些在线融资渠道都很便捷。三是“优惠”利率。对符合国家五部委5号文有关要求的企业,年利率可以低至2.15%。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 王健)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