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11月19日第七版报道截图
杨佩莲,退休农村教师,75岁开始拿起画笔画画,80岁时其作品在北京798艺术区郝丽艺术中心展出。杨佩莲是湖南宁乡人,在绘画方面是自学成才,但其充满童趣的作品受到评论家和专业画家的一致好评。
清华大学艺术与设计教授杜大恺评论其作品具有童稚般的天趣。民间艺术家颜新元认为,杨佩莲作品主要展示了其在生活中敏锐的观察,具有天堂般令人神往的澄明和洁净。
杨奶奶画了近300幅油画,其中最爱画生肖动物、花鸟、风景、童年等题材。“我退休后也闲着没事,所以得每天找点事情丰富一下生活。我觉得这也是一种很好的生活方式。”杨奶奶说。
杨奶奶出生于一个贫困家庭,父母都是农民,有5个兄弟姐妹。虽然家境贫寒,但她坚持接受教育,并在毕业后成为小学语文和数学老师,还当上了家乡小学的校长。她培养了3个优秀的儿女。女儿刘群维在北京首都师范大学教语文,大儿子在长沙从事教育行业,小儿子则是成为了一名画家和设计师。
如何与画画结缘?
杨奶奶70大寿时,女儿送了一台电脑作为生日礼物。学会用电脑后,杨奶奶开始在电脑上写自传,最后还出版了。在书中,杨奶奶想要描述一个手工磨坊,于是画了一幅磨坊的黑白插画,附在书中。
杨奶奶女儿说:“我跟母亲说,要是用文字描述不清楚,可以把它画出来。但是长期使用电脑对她的眼睛有一定的伤害。”
虽然杨奶奶的第一幅画作是黑白作品,看着不太好看,但加上色彩后,杨奶奶发现了自己的绘画天赋,她对色彩非常敏感 。之后,杨奶奶便拿起画笔开始了自己的绘画生涯,画她最喜欢的动物、风景和儿时的场景。
艺术生涯初期,杨奶奶经常模仿画电视节目《动物世界》里的老虎。
2015年,杨奶奶画了一幅老虎下山图,送给丈夫。“他以前就像老虎一样,非常强壮,脾气暴躁。”杨奶奶说,“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也就变得温顺随和了。”
女儿说,通过实地观察,母亲学会了如何画动物。此外,她还从过去的记忆中寻找画画的灵感,比如牛吃草、自己穿着粉色T恤,戴着黄白相间的帽子站在一片向日葵的花圃中微笑。
“小时候,我特别喜欢色彩缤纷的化妆品和衣服,但是家庭条件有限,我从未拥有过这些。”
“在我生活的偏远贫困山村里,人们对于美或艺术知之甚少。”
一画成名
除了自己每天想象外,杨奶奶还喜欢把想象变成现实,比如画云中的婴儿,树上长着翅膀的猪。
杨奶奶的绘画首先了引起邻居和亲友的关注,他们想买杨奶奶的画来装饰自己的房子。但是,他们只愿意出每幅画100块钱的价格。杨奶奶拒绝了他们的要求,因为每幅画都是自己呕心沥血创作出来的,以如此低廉的价格出售还不如免费送给他们。
现在,杨奶奶只把画卖给真正欣赏她作品的买家。小幅画作5000元,稍大一点的10000元。
去年9月,清华大学教授杜大奎偶然看到了杨奶奶的作品。当时他和杨奶奶的女儿刘群维在参加同一个聚会,刘群维就把手机里存的作品给杜教授看了看。
“当时,杜教授看到母亲的作品时,感到非常震惊,还说专业画家都应该向她学习。”刘群维说:“杜教授还鼓励母亲画画。母亲的798个人展就是在杜教授组织下举办的。”
杨奶奶表示自己会一直画下去,尽管有困难,还是打算从自己以前的童年记忆中寻找画画灵感。
“我出生在战乱年代,那会儿,炸弹随时可能袭击我的家乡。”杨奶奶说,“那是一段永远难忘的记忆。只要身体健康,我会把记忆中的画面变成一幅幅画作,当做留给孩子们的财富。”(中国日报湖南记者站)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