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铜梁:“惜土如金”筹划城乡用地

2020年10月09日 10阅读 来源:重庆日报2018/05/14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铜梁区“惜土如金”筹划城乡用地

  近日,铜梁区因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成效明显,获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表扬,并获今年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1000亩的奖励。5月8日,重庆日报记者从铜梁区获悉,这是当地在土地管理上秉持“惜土如金”理念结出的硕果。

  近年来,铜梁坚持“以集中推进集约,以集聚促进节约”的思路,在工业园区招商引进的企业中,单位土地面积投资强度和容积率远高于国家标准。在实施农业现代化与产业化中,则以土地整治为基础,引进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建设多个在全市叫得响的生态农业旅游项目。

  如何实现单位面积投入与产出效益最大?铜梁区国土房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惜土如金”一方面是促进土地节约,另一方面就是要让土地产出最大的效益。在存量方面,通过强化规划计划管控、深挖土地潜力来实现工农业用地规模合理、布局最优、功能合理。在增量方面,通过低效闲置土地清理、土地整理整治、矿山治理等增加供应。

  自实施土地出让招拍挂制度以来,铜梁区就规定了对建设总投资1亿元和用地规模50亩以下的新增工业项目不单独供地,而是大力修建标准厂房,吸引企业入驻。如重庆重润表面工程集中加工区,规划用地265亩,全面建设完成后可容纳约100家表面处理企业,实现年表面处理能力5000万平方米。而铜梁工业园区则通过鼓励企业建设多层、高层厂房,向空中和地下要土地,仅2017年,就有6家企业申请在原地增加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通过鼓励和引导企业“退城入园”进行土地置换,铜梁区又新增建设用地近1000亩。

  南城街道黄门村奇彩梦园是铜梁通过土地整治实现土地效益增长的典型代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普通的城郊村庄。2013年,该村被纳入市级土地整治项目,开展村民集中居住、乡村旅游景区打造和山水田园路综合整治,全村423户村民住进了功能齐全的风情小镇,并打造成4A级景区,引得八方游客前来,最终还新增耕地108公顷。

  铜梁区国土房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该区通过土地开发“占补平衡”补充、高标准农田建设、矿山复垦等,实现耕地净增面积6.75公顷。在铜梁中医院改扩建项目中,该区实施了耕作表土剥离试点,将建设用地上的肥土剥离并运输到荒地上,使5亩荒地成为高产良地。而在华兴镇团林村则实施矿山生态综合治理,500亩采砂矿山被复垦种上了茶树。

  为从制度上保障土地供应计划执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铜梁区成立了土地管理委员会,由区长、分管副区长分别担任主任和副主任,各相关委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凡是涉及国有建设用地出让和划拨、农村集体土地使用等事项必须先经过委员会会审。同时,该区还将违法用地查处整改情况纳入镇街年度考核,并定期通报土地执法监察落实情况。

  铜梁团林村废弃矿山的前世今生——

  昔日处处尘土飞扬 如今变成美丽乡村

  一条鲜花大道蜿蜒而上,路旁溪流清澈见底,两侧花木扶疏掩映着农家院。更远处山坡上,一片片桂花、紫薇、茶树,郁郁葱葱……这个如同公园的地方在铜梁区华兴镇团林村,几年前,这里还是一座座尘土飞扬、寸草不生的废弃砂石矿山。

  废弃矿山何以能重披绿装,让1500余村民受益无穷?近日,重庆日报记者在这里采访时了解到,是当地实施的废弃矿山生态治理,让团林村得以实现“涅槃”。

  只顾眼前,冒出100多家采石场

  团林村位于铜梁南部海拔700多米的毓青山上,因地处山区又缺水,长期以来,产业发展十分滞后。

  不过,这里石灰岩、页岩等资源丰富。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村里陆续建起大大小小100多家采石场。“高峰期时,有1000多名村民做这个行当!”78岁的团林村老书记欧士元说。

  然而,随着采石规模越来越大,生态日益恶化:一片片山坡“遍体鳞伤”,植被遭受严重破坏;村里村外尘土飞扬,村民住宅的屋顶、门窗乃至庄稼上都变得灰蒙蒙的,一下雨到处都是泥水浆。

  矿坑越挖越大,数量越来越多,最终连成一片,致使大片山体裸露、寸草不生,不时还发生塌方。与此同时,水资源也日渐枯竭,几年间,村里损失了数百亩田土。

  疯狂过后,留下一个“烂摊子”

  后来,因市场萎缩和竞争加剧,砂石卖不动了。上百家采石场整合为铜梁林水建材公司,下辖7个中型矿场,被分流的村民或外出打工,或回家务农,收入锐减。

  一个个废弃矿坑,则成为山上“难以愈合的一道道伤疤”。

  村里适宜耕种的土地本来就少,挖山采石又严重破坏了水土,留守在家务农收入可怜。很长时间里,留在村里的年轻男性村民就只能打光棍,因为外村女子都不愿嫁到这里来。

  “那时大家都说:有女不嫁团林村。”团林村二组村民张玉模说。

  “以前欠下的债,我们必须要还!”

  改变村庄现状要从改变矿山开始。2012年,团林村再次实施矿区整合,将矿区减少到4个,全部采用标准化自动化生产线,并进行降噪除尘等技改。

  林水建材公司负责人彭品全说,技术改进升级使矿区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大大降低。

  2014年起,林水公司矿区在铜梁国土林业部门支持下,累计投入3800多万元治理500亩废弃矿山,恢复和重建因采矿损毁的植被,对废弃采场、采坑等永久性不使用的空地,全面实施复绿。“以前欠下的债,我们必须要还!”彭品全说。

  彭品全介绍,复绿的表土层厚度不能低于50厘米,因为表土层下面就是无数碎石,表土层不达标泥土就会流失。

  对正在使用的矿场,他们通过采前采中拍照、移栽树木,采后参照照片进行原貌恢复。对于整个矿区,林水公司则坚持用园林化思路进行统筹复绿,目前已建成500亩白茶基地、4个社区公园和一个水质清澈的人工湖。

  废弃矿山,如今成了美丽乡村

  在开展矿山生态治理的同时,林水公司还累计投入4000多万元为村里修建了8公里水泥路。团林村成了一个越来越美丽的乡村。随着村内外环境不断改善,团林人的生活又发生了可喜变化。

  去年,单身10多年的张玉模从邻近的西河镇娶回了老婆,日子过得红红火火;31岁的白龙回到村里与朋友跑起了砂石运输,每月分红达5万元;村民在复垦土地上种植的500亩白茶,去年亩均收入达4000元。

  去年,团林村年人均收入超过1.5万元。近三年来,村里有30多名大龄男青年先后成了家。

  身兼团林村村主任的彭品全表示,下一步,该村将依托现有基础进一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白茶和特色蔬果等产业,并引导采矿产业逐渐向旅游业转型,最终把一座座废弃矿山变成青山,再把青山打造成宜居宜业又宜游的乡村公园。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