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重庆艺术大市场网络平台(art.cqcaee.com)正式上线,这是重庆文化产业投资集团在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文化委员会指导下,联合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打造推出的重庆首个市级艺术品展示交易平台。该平台既提供艺术信息发布、展览活动介绍、行业资讯等服务,又具有艺术品展示交易、艺术家在线工作、艺术经营机构在线运营等功能,目前已有张杰、黄山、傅舟、徐光福、周南平等近70名重庆本土知名艺术家入住,上线涵盖老中青三代的艺术品1500余件。随着5月27日“重庆艺术大市场暨开放的六月——2018四川美术学院艺术游”拉开帷幕,市民还可以在重庆艺术大市场网络平台上,看到2018年川美研究生、本科生的毕业生作品,并可通过平台及其服务中心询价购买。重庆艺术大市场网络平台的正式上线,标志着一个面向市民大众、横跨一二级市场的重庆艺术新生态开始建立。
创作的高地和交易的洼地
从艺术创作来看,重庆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是艺术家资源丰富。川美是全国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基地。中国的当代艺术家,1/3出自川美。除川美外,我市还有西南大学美术学院等6所艺术院校(系)。全市现有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8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140人。
二是阵地建设初见成效。全市现有22家国有、14家民营美术馆。近年来新开的影响较大的,包括川美罗中立、市文联、王琦、龙、长江当代等美术馆。
三是实体市场已具规模。据统计,全市主城区现有艺术品交易场所34处,经营面积不少于31.6万方。渝中区三峡古玩城、洪崖洞、中兴路淳辉阁,九龙坡区黄桷坪,沙坪坝区虎溪公社、磁器口,北碚区城南花市都有相当体量。
然而从流通消费看,重庆处于与艺术创作严重不匹配的尴尬境地。
一是交易规模极小。综合市拍卖协会等单位提供的数据估测:2016年重庆艺术品市场交易规模约5.2亿元,仅占全国市场的0.2%。其中画廊等一级市场1.5亿元,拍卖等二级市场2.7亿元,其他不到1亿元。
二是拍卖还有相当空间。与全国走热不同,重庆拍卖一直不温不火。全市涉足艺术品拍卖的企业13家,其中文物拍卖只有3家。2016年全市举办拍卖会14场,单场交易额不到2000万元,与保利、嘉德动辄20亿元相去甚远,民间组织的重庆艺博会多次停办,本土重要艺术家多签约外地中介。
三是画廊观望转型。实体市场布局散乱,缺乏标杆引领。有的市场已显得空间过剩、内容不足。画廊经营从短期倒买倒卖向指导投资收藏、多元艺术服务转型。
打造标志性引领性的艺术品市场的破冰尝试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结合重庆艺术市场特点综合研判后,聚合重庆优质艺术品资源、建设引领性的“重庆艺术大市场”,成为重庆市委、市政府繁荣重庆文化艺术、促进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选项,并纳入了《2018年重庆市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要点》。
方兴未艾的网络市场有强烈的平台特征,有横跨一、二级市场的趋势,因此重庆文投集团在建设“重庆艺术大市场”时就紧紧抓住了网络平台这个爆点,决定以网上带网下,以二级市场带一级市场,实现跨级整合。同时在市场内容的设计上,高端出影响,中端聚流量,低端成规模,艺术品的高中低端在大市场都有位置,在网络平台建设实现多元业务互补的可持续发展。
重庆艺术大市场的网络平台为传统艺术市场中的院校、文联、艺术家、画廊、拍卖行、供应商与收藏家之间建立了一个高效、开放、自由的艺术共建共享平台,并帮助艺术家和收藏家之间获得全新的艺术体验。此次上线的网络平台还同时呈现了2018四川美术学院毕业生作品展、2018首届少儿绘画作品展以及淳辉阁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拍卖专场等展览内容,各方合作共同助推重庆艺术大市场建设的愿望强烈。
构筑未来的艺术市场生态
重庆艺术大市场,既是网络平台名称,也是线下标杆市场名称,还是对整个市场生态指代。
重庆文投集团首先将推动市文交中心改革,面向全国引进战略投资者,增强资本金和项目运作能力,通过股改组建“重庆艺术大市场”运营主体。
未来,重庆文投集团还将探索打造线下标志性市场,把网络平台安置于此,争取各类扶持政策聚合于此,吸引高端拍卖和知名艺术机构入驻于此,形成一个在全市是标杆、在全国有形象的线下市场。
对散落主城各地的30多处艺术品交易场所,在政府的加强引导下,推动其细分专业、转型突破,实现“大市场”的体系构想“1+1+N”,即1个跨界整合的网络平台、1个线下标杆市场、N个各具特色的线下专业市场。
届时,随着重庆艺术大市场的逐步建立,多层次、多门类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市民对艺术的认知逐渐提升,艺术品进入寻常百姓家也将会成为常态。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