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邻黄水国家森林公园大风堡景区有一个尚未开发的自然景点——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缺门山。相传,很早以前,缺门山叫“守财山”且并无缺口,因附近蛮王庙里住着身高无比、力量巨大的蛮王,他每晚睡觉前就骑在山顶上,左脚放在盐井河、右脚放在金溪河里洗脚,久而久之就有了高数十丈、宽百余丈的“缺门”。
“王大哥”引领村民因地制宜寻富路的话题,就从这里说起。
“以前,生活这里的祖辈们总没过上好日子,他们就怪罪蛮王把‘守财山’给整成了个‘缺门’。现在,我们老百姓的好日子慢慢地有了盼头了,那全靠‘王大哥’给我们填补了增收致富的‘缺门’呢!”访谈中,中益乡华溪村金溪组马大爷说起越过越有看头的日子,喜不自禁。
村民挂在口中的“王大哥”,就是中益乡人大代表、华溪村党支部书记王祥生。
王祥生(右一)走访身残志坚的马世富(中)
身处窘境当扶志
“到现在我还是说,我的成功,就是敢拼+好政府。”每次遇到村民取经,谭弟普总是这么回答。
谭弟普是当地憨厚寡言的农家汉子,早年间与妻子性格不合离异后,一直与女儿相依为命。在他的眼里,女儿就是他的一切,为了弥补女儿没有妈妈的缺失,他一直希望以丰富物质生活的方式让女儿过得更好。
他先是与人合伙经营了一家碎石场,但因为不懂经营,很快亏损倒闭,之后他到外地学习烹调和日常管理,又开起了小馆子,然一年下来不仅分文未取,还欠下了一些债务。
之后,他又选择了为别人开车,虽然有些起色,但也仅仅是还清了以前的债务,家庭条件依然不见起色。
贫困户建档立卡后,眼瞅着各项扶贫好政策、好产业、好项目纷纷落地实施,谭弟普的心思又开始活跃起来。
通过帮扶干部的宣传和自己的了解打听,他瞄上了种植花椒的路子。然而,他很快又发了愁,花椒是四、五年的周期性产业,当下刚还清了债务,哪有钱去启动呢?
“ 既然发展花椒产业的思路你觉得可行,那要做就做大。” 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王大哥”积极为他出谋划策,更是主动为其申报产业扶持政策。
有了强大的支持后盾,谭弟普下定了决心。谭弟普举债30万流转土地200亩,在2015年初正式开始了花椒种植。期间,谭弟普不仅依靠扶贫政策帮扶和国家提供的相关培训,更是主动的加强学习、细化管理,全身心扑在了他的花椒地里。
经过两年的种植,请来的专家在实地检查后,都夸他种得好,下了苦功夫,大有“钱”途。
吃水不忘挖井人。谭弟普还主动找到村里的贫困群众,雇佣他们来一起种植花椒,解决了一些贫困群众的收入难问题。
王祥生(中)翻山越岭检查森林消防
养殖种猪谋“钱”途
中益乡华溪村地处山区,受地理位置和传统条件影响,靠种养业“单腿”走路,经济发展缓慢,贫困人口较多。恰逢扶贫攻坚春风拂面,王祥生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和自身优势,决定带领村民大力发展种猪产业。
要致富,先智富。为此,王祥生多次组织村民到外地学习,并以自己养殖经历为例子,打消村民顾虑,提高村民认识。
随后,王祥生与中益乡扶贫领导小组一起共同开展可行性调研,确认种猪养殖在石柱切实可行的基础上,积极利用各种资源,联系良种种猪源,采购五元种猪215头发放给贫困户。
为让贫困户尽快掌握饲养技术,王祥生协调一名专业技术员驻村负责种猪养殖技术和防疫病指导,再积极联系帮扶单位和社会力量,争取产业扶持资金3万元,用以种猪饲料购买。
眼下,王祥生引导种植养殖户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入社社员达到200多人,整合全村种猪产业发展。
“自从村上有了这个政策后,种猪养殖技术也有了指导,以后的市场也不担心。” 村民黄荣昌说,这真是个“安心”致富的产业。
王祥生月光下帮助缺劳户采摘辣椒
扶贫路上解急难
老百姓的小事、琐事,在王祥生眼里都是与农民息息相关的大事。
“王大哥,你好!我家的肉牛、山羊养了这么多,可是没得钱修圈,成天担心牛羊出去‘惹祸’,麻烦你帮忙想想法嘛!” 前不久的第一个晚上,华溪村金溪组残疾贫困户马世富打电话诉说了自己的难处。
“老马,别着急。你是残疾人,我看县残联那边有啥项目没得。”第二天一早,王祥生自掏腰包坐客车前往县残联,打听到残疾人创业帮扶项目,随后回村径直前往马世富家里,着手帮助马世富写好残疾人创业补助申请表呈交县残联。
眼下,马世富的残疾人创业一次性补助资金到位了,难题也就迎刃而解。
同是搞养殖业的华溪村街上组单身贫困户杨昌富,最近着了急。原来,他养殖的豚鼠存栏上千只,在销售上却一筹莫展。
得知了杨昌富的心病后,王祥生经过一番周折,终于给他联系到了买家,豚鼠也顺利销售到湖北等地,为杨昌富的豚鼠养殖带来了创业的第一桶金。
销售渠道打通后,“王大哥”又鼓励杨昌富把小豚鼠分发给当地部分贫困户养殖,然后统一收购、统一销售,为部分贫困户找到了增收门路。
王祥生(左二)等走访贫困户
上下联动谋发展
为全力推动精准扶贫工作扎实开展,“王大哥”通盘协调,组建了包村领导、驻村干部、村委会班子成员为主体的工作队,分别按照“任务到村、干部到户、责任到人、措施到位”的要求,确保每户贫困户有1名干部帮扶。
在具体工作中,王祥生坚持引领工作队员算好时间帐、经济帐,“一户一策”找准脱贫致富的路径,制定年度目标、阶段计划和帮扶措施。对因病、因学、因灾致贫的重点贫困户,开展一对一、点对点的结对帮扶。在广泛调研过程中,重点了解该村基本情况、产业发展现状、基础设施建设、农户致贫原因和期盼解决问题,为精准帮扶想法子、找路子,出点子。
协调县交通、水务部门资助资金修建便民桥一座,彻底改善了本村与华溪村相互沟通的出行难问题,并积极争取县交委筹建了便民客运点;争取上级相关部门安装太阳能路灯惠民群众;培育富民产业作为精准扶贫之策,采取引进社会力量帮扶、建立农民合作组织、破解产业发展融资难题等举措,帮助农民拓宽致富门路……
一组组数据,一个个变化,无不是“王大哥”带领村支两委一班人和广大老百姓艰辛付出的结果。
在扶贫路上,“王大哥”的真情努力,党和政府没有忘记。他多次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优秀共产党员……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