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新曲
金山科技
长安汽车自动化生产流水线
百事可乐生产车间
华硕笔记本电脑生产线
【核心提示】
9月1日,2016年全国“质量月”活动启动仪式在重庆举行。渝北区获评“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成为全国22个获得此项命名的城区之一。
经济发展,质量先行。近年来,渝北坚持“诚信立渝北,质量赢天下”的城市质量精神,着力实施“质量强区”战略,以质量为基石,为内陆开放“桥头堡”和全市经济“领头羊”建设提供活力与动力,实现渝北的持续发展、率先发展、科学发展。
A、质量强区
质量效益有机统一
质量问题,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国务院颁布的《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中曾明确指出,“质量是兴国之路、强国之策”,将质量发展确定为国家战略。
于一座城市而言,质量精神也可谓是其发展的灵魂。
B、锻造品牌
“四大质量”稳步提升
6月,长安新能源汽车公司传出消息,其在国内首家通过ISO26262专项认证,这标志着长安新能源公司的整车电控技术能力、开发流程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据了解,ISO26262专项认证是针对汽车故障诊断、故障处理的可靠性标准,主要是对电子器件、电子设备、可编程电子器件等新能源汽车的零部件提出各项要求。该认证发布以来,全球多数整车企业,尤其是涉及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等车型的车企都要求在设计研发新车型时采用该项认证标准。
而就在2015年12月15日,长安汽车第100万辆乘用车——逸动纯电动版(逸动EV)在重庆渝北工厂正式下线。庆祝仪式上,长安方面发布最新新能源战略——以纯电驱动为主,同时发展插电混动及纯电动两大技术平台。到2025年,实现新能源“518”的性能目标(纯电动产品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产品百公里加速都将达到5秒;插电式混合动力产品百公里综合油耗为1升;纯电动产品单位质量每吨百公里耗电为8度)。
长安在业内的“硬气”,事实上很大程度上借力了渝北区“质量赢天下”的品质锻造。
据介绍,近年来,渝北坚持结构、质量、速度、效益相统一,大力实施技术标准战略,长安汽车工业、鸽牌电缆等企业参与了数十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渝北还着力培育名牌、发展名牌、创新名牌,以名牌经济带动产业经济,以产业经济推动全区经济发展。通过龙头带动和政策引领,推动企业从产品竞争、价格竞争向质量竞争、品牌竞争转变,实现了企业自我价值和效益双丰收。
目前,长安汽车、恒通客车在市场占有率、质量水平、创新能力等方面均处于国内同行业前列,已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的主力军;银翔摩托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已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以鸽牌、渝能泰山和宇邦为代表的电线电缆生产企业,为渝北树立起安全、优质的区域品牌形象;金山科技以其高科技、高质量、高水平服务,不断提升品牌美誉度……
数据显示,2015年,渝北区重点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5.69%,食品监督抽检合格率为97%,药品监督抽检合格率为98%,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累计创建中国名牌产品1个、中国驰名商标16件、重庆名牌产品63个、重庆著名商标83件,名牌和驰名、著名商标拥有量全市领先。
长安新能源汽车、恒通纯电动客车、金山科技胶囊内镜、再升科技纳米芯材、星河科技LED隧道灯、泰山高压电缆……这些享誉业界的“重庆绝活”都被标上了深刻印记——“渝北造”。
在“质量强区”的刺激下,不仅是产品质量逐步提高,渝北的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几大质量水平也得到了稳步提升。
“渝北作为重庆第一制造业大区,必须全面提升产品质量;作为国家战略集中实施地,必须全面提升工程质量;作为重庆商贸新区,必须全面提升服务质量;作为主城新中心,必须全面提升环境质量。”渝北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近年来,渝北区大中型工程项目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其他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获得全国市政金杯奖2个、市级优质工程奖60个。通过中标院的权威调查,渝北区生产性服务业满意度、生活性服务业满意度指数分别达到83.15、81.34,提前实现《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目标。在环境改善方面,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98天,连续多年位居主城区第一,率先实现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全覆盖,创建国家级生态镇2个。
作为西部有名的经济强区、产业大区、宜居新区,全国文明城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区、全国质量魅力城市等30多项国家级殊荣加身,渝北区近年来始终坚持“诚信立渝北,质量赢天下”的城市质量精神,在“质量、诚信”的坚守中,实现了自身的跨越发展,地区生产总值连续多年位列全市第一。
据了解,作为产业大区,历届渝北区委、区政府对质量工作高度重视,坚持质量为本,培育知名企业、知名产品,并从制造业领域同步延伸到服务业、工程建设、科技创新等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在全区上下形成了“抓质量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务必强质量”的共识。
早在2005年,渝北就在全市率先开展了“质量兴区”活动。2014年1月,国家质检总局正式同意渝北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城市,渝北也成为重庆第一个启动创建工作的区县。
“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实施质量强区战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渝北未来发展定位的必然抉择,也是持续改善民生福祉的核心要求。”渝北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转型发展,质量是基础,只有把质量工作做好了、抓实了,才能实现速度与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也只有这样,才能为渝北成为内陆开放的“桥头堡”和全市经济的“领头羊”提供活力与动力,实现渝北的持续发展、率先发展、科学发展。
为全面实现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全市领先,努力建设西部质量竞争力高地和质量安全高地,渝北逐步建立健全了质量工作机制,成立了区长挂帅的组织领导机构;建立目标责任考核激励机制,将质量强区工作纳入全区综合目标考核;同时还不断完善了质量激励机制,扩大奖励面,近年来区财政累计投入各类奖励资金5482万元,极大地提高了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打造品牌的积极性。
由此,渝北逐步走上了一条从主要关注微观质量向同时加强宏观质量转变、从主要关注产品质量向同时关注发展质量转变、从主要关注数量经济向同时关注质量经济转变的质量发展之路,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不断提升了渝北质量总体水平和城市竞争力。
C、利民惠民
质量发展着眼民生
王先生是奔力乡间城小区18幢业主,因奔力乡间城小区修建多年,电梯老化时常运行不畅。去年9月24日,18幢楼两部电梯一度全部停运,为此,渝北区质监局、房管局、街道办还召开了紧急会议。让王先生欣慰的是,此次奔力乡间城小区的“高龄”电梯已纳入今年渝北区老旧电梯改造更新计划之中。
日前,奔力乡间城电梯更新项目招标工作顺利完成。除了提供电梯设计、制造、供货、装配等“交钥匙工程”的全部内容,中标单位还将对电梯机房整改,并对更新后电梯进行整机质保7年。
不只是奔力乡间城小区。为消除全区老旧住宅电梯安全隐患,2016年渝北区将完成124台老旧住宅电梯改造更新。按计划,3年内全区共有954台10年以上的住宅老旧电梯要实施更新改造。
“我们始终坚持‘为民创建、利民惠民’的理念,正确处理经济增长数量与发展质量、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不断优化质量发展环境,全面构筑大质量工作格局,推动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切实做到质量发展为了人民、质量发展依靠人民、质量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渝北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深入推进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四大主要内容的同时,渝北区抓住民生质量不放松,从查处假冒伪劣、监管特种设备安全、质量民生实事等方面入手,取得了显著成效。
近年来,渝北区从严实施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强化农产品、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重点行业质量安全监测。围绕农资、建材、汽车(摩托车)配件、汽柴油、家用电器等重点领域,强化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溯源监管,深入开展“质检利剑”等专项行动,严查彻办大案要案。开展各类质量专项整治活动69次,累计立案查处违法案件1521件,有力地保障了企业合法权益,维护了市场秩序。
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上,开展电梯安全大普查、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大提升“五大行动”,逐一现场查验近万台电梯,排查消除安全隐患752项,全区未发生重大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和安全监管责任事故。
结合民生实事的实施,将老旧住宅电梯改造工程纳入全区重点民生实事,3年投入财政资金1.2亿元,改造更新老旧电梯954台,惠及8.39万住户、25.18万人。对全区179家基层卫生机构医用强检计量设备实行免费检定,维护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D、特色彰显
创建具有示范意义
“渝北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特色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特别是对直辖市的城区具有较好的示范意义。”这是国家质检总局派出的验收组对渝北区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进行验收后的表态。
从2014年5月启动创建,到2016年9月获得命名,两年多的时间里,“质量强区”战略作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地位进一步确立,成为渝北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深入实施“质量+”系列工程,城市质量建设的工作制度、机制和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大质量工作格局在渝北基本形成。
据渝北区质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坚持把质量优先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结合区域实际,渝北形成了“五个一”的创建特色。
一是融入“质量为本”理念,打造出一条生态链。将“质量为本”理念融入到产品制造、工程建设、服务业、人才培养等多个领域,使质量管理覆盖到每个行业、每个企业、每种产品。
二是凝练城市质量文化,弘扬了一种精神。提出了“诚信立渝北,质量赢天下”的城市质量精神,开展了“质量进企业”、“质量进社区”、“质量进学校”等系列宣传推广活动,积极传播了“质量为本”的工作理念。
三是突出诚信渝北建设,坚守住一个信念。大力打造“诚信渝北”,把诚信建设贯穿于创建工作始终。在制造业领域,率先在全市建立企业信用信息联合征信系统;在工程建设领域,印发了《渝北区建设领域信用档案实施意见(试行)》;在商贸服务领域,制定出台《渝北区商业流通企业服务质量规范(试行)》。
四是全面激活产业创新,释放出一股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以政策激励、资金引导、平台促进、产权保护、企业承载、人才支撑为抓手,着力打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推动产业创新,促进质量发展。在全市率先探索研发机构法人化改革;在第三届中国自主创新年会上,被评为“中国最具产业创新活力城区”。
五是强化检验检测支撑,建设了一批平台。目前,已有国家客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压缩天然气气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6个国家级质检中心落户渝北,成为全市公共检测平台最多的区域。目前,区内质监技术机构可开展256个大类、6205个项目、8353个参数的检验检测,基本覆盖全市一、二、三产业产品的质量检测需要,部分项目辐射长江中上游地区。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