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新区入驻企业紫光华智,诞生于2018年5月。短短两年时间,业务快速扩张至国内100多个城市,广泛覆盖城市、交通、企业、教育等多个领域,在安防领域创造出了独有的“华智速度”,与华为机器视觉、阿里城市大脑并称“安防新三巨”...
究竟是何种力量,驱动紫光华智迅猛发展?又是哪些初衷,让紫光华智保持变革初心?近期,记者采访到了紫光华智董事长张江鸣,为我们解密“华智速度”背后的奥秘所在。
紫光华智董事长张江鸣
Q:凭借着紫光集团、新华三集团的技术底蕴和市场渠道,紫光华智与华为机器视觉、阿里城市大脑被业界称为“安防新三巨”,请您谈谈紫光华智的核心优势和战略布局?
A:“安防新三巨”这个词汇,我觉得很有意思。传统安防双雄、AI四小龙、安防新三巨...这些行业新词层出不穷,将原本属于同一赛道的安防厂商,又细分为不同跑道的不同阵营,形象生动,妙趣横生。当然,对于业界茶余饭后的戏称,我们不能太较真,但是在“安防新三巨”这一阵营中,紫光华智有着自己的差异化优势和战略布局。
紫光集团重庆总部大楼
2020年4月紫光集团宣布整合旗下云网板块的新华三集团、紫光云公司、紫光华智以及紫光软件在私有云、公有云、人工智能、视频云、软件服务等领域的整体能力,成立“紫光云与智能事业群”,在技术、品牌、市场与服务层面全面统一,以全新的“紫光云”品牌面向市场,倾力发展“云+智能”业务。
简单地说,一来,云与智能已经成为紫光集团与新华三的核心战略,云与智能推动数字大脑赋能百行百业。
二来,紫光华智承载紫光集团、新华三数字化能力落地安防的重任。
毋庸置疑,华为、阿里都有其无可取代之处。但对于紫光华智而言,依托于紫光集团在芯片、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主动安全、物联网等领域的深厚积累和领先优势,立足于全面云化、应用驱动、软件定义、开放生态四大差异化技术战略,聚焦于安防行业用户实际需求点,再结合云与智能赋能的多元化行业解决方案,便是我们志在引领新安防时代的核心原动力所在。
Q:面对安防行业的发展现状,您认为传统安防面临哪些瓶颈?安防行业发展前景如何?未来趋势是什么?
A:在我看来,传统安防存在三大瓶颈。一是传统安防平台相对封闭;二是摄像机发展方向面临重大变革;三是如何从“重建设”向“重应用”转变,提升实战效能。
1.传统安防平台相对封闭,构建云化架构成为大势所趋
过去软硬件一体机的IT架构存在四个问题,一是每台服务器功能固化,一台服务器只能干一件事情;二是无论计算还是存储,都存在性能瓶颈;三是可靠性差,单点故障风险大;四是成本较高。
而构建全面云化架构,能够将计算和存储资源全部池化,实现所有资源按需实时调度,解决海量数据的巨大存储、计算压力,以弹性伸缩、更高性能、更加可靠、更低成本、开放生态等核心优势,为客户创造极致业务体检。
2.摄像机面临重大变革,软件定义具备独特优势
如何进一步释放芯片的强大算力?如何低成本实现智能化升级?是当前安防摄像机智能化升级面临的两大难题。
而软件定义摄像机的应用能够完美破解以上难题,通过分时按需加载不同算法,一台摄像机融合智能识别、密度统计、行为分析、人车结构化分析等丰富智能应用;此外,1拖N功能能够对原有非智能摄像机实现AI赋能,帮助客户以低成本完成智能化升级。
3.从“重建设”到“重应用”,大数据应用助力实战效能提升
传统安防的业务重心在于“建”,而新安防的业务重心在于“用”;传统安防业务重心集中在“事后处置,事后追溯”,而新安防更倾向于“事前预警、事前风控、事前防范”。
而大数据技术应用,是推动传统安防向新安防升级演变的关键一环。通过构建无界生态,融合多维数据,在数据碰撞中催生出新的模型,从而充分挖掘海量数据背后价值,实现规律认知,趋势预知。
站在时代风口下,紫光华智将坚持践行“全面云化、应用驱动、软件定义、开放生态”四大技术战略,驾驭好“AI、云计算、大数据”三驾马车,为引领新安防时代变革而不懈努力。
Q:以5G网络、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核心的“新基建”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请您谈谈紫光华智在“新基建”方面做了哪些布局?
A:以数字化和智能化为鲜明特征的新基建,将全面加速城市、企业、产业多维度变革和转型。就城市而言,未来数字城市中万物互联互通,形成从物理世界到数字世界的映射。而我们常说眼见为实,人类获取信息中的83%都是来源于视觉,而城市治理也需要构建全面、客观的“视觉+物联”感知系统,因此深度融合视觉能力与物联感知能力的视觉中枢,将成为数字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
对此,紫光华智基于“视频+AI”技术积累,围绕数据、信息、知识、智慧的信息流转,推出了城市视觉中枢和企业视觉中枢,致力于为政府、交通、企业、教育、医疗、金融、电力能源、通信等行业智能化升级建立坚实的智能视频云大数据底座,赋能百行百业智能化升级。
(记者 赵鹏 企业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