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重庆市人民医院两江院区4月29日全面开诊

2020年10月09日 10阅读 来源:重庆两江新区官网 2020-04/19



两江新区又一家三甲综合医院将全面开诊。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医院(重庆市人民医院)获悉,4月29日,该院两江院区将全面正式开诊。届时,各类患者均可在门急诊、住院部接受治疗。

医院供图

门诊部试运行 陆续开放全科病区及急诊

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医院(重庆市人民医院)两江新院位于重庆两江新区星光大道118号,编制床位1480张,一期开放1000张,并配有1000多个停车位和智能停车系统。

医院部分住院病区开放

去年12月29日,该院两江新院各科门诊开始试运行。今年4月7日,该院提前开放了乳甲外科和心内科的住院部。一周多的时间里,乳甲外科住院部50张病床已经收满,完成了43台全麻手术,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心血管内科住院部已有110名住院病人。接下来,该院将陆续开放全科病区及急诊。

医院部分住院病区开放

据悉,该院拥有一批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重庆市突出贡献专家、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并成功引进我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领军人物韩德民院士、国内外肝胆胰疾病防治与治疗领域知名专家王槐志等。在众多学科中,该院心血管外科在心脏杂交手术、全胸腔镜下心脏瓣膜置换方面,处于重庆乃至中国西南地区前列;骨科髋、膝关节置换术、耳鼻咽喉科鼻内镜下视神经减压及鼻咽部球囊扩张术、心血管内科经桡动脉途径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以及老年人多病共治、肾脏病血液透析等技术均处于重庆市领先地位。

舒适环境 更专业化医患双通道设计

记者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医院(重庆市人民医院)两江新院走访时发现,该院的很多设计与目前大部分医院不同。

医院门诊大厅

医院门诊大厅内的绿化景观

医院把更多的空间留给患者,除了门诊大厅面积设置更大,可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外,还设置了绿化景观、油画“医疗街”等空间环境。更重要的是,医院还将医患通道分开。记者发现,两江新院采取了门诊诊室医患进出双通道,以及住院部病房、办公双通道的设计,医生通过面部识别,进入办公区域。这样一来,医生和病人路径不交叉,双方都获得了更安全、舒适的活动空间。

医生通过人脸识别进入办公区域

医生与病患进出双通道

为了避免患者长时间等待乘坐电梯,该院47部电/扶梯同时运作,保证垂直运输效率,医护人员和患者分乘不同电梯,担架进出也有10部专用电梯,提高运输效率。此外,医疗垃圾的处理也有就近运输的电梯,避免经过其他区域产生不必要的感染。

人性化设计细节多 患者看病更安全

住院区病房

许多人到医院检查都会有这样的体验,有的检查项目需要检验尿样和大便标本,患者往往需要自己采样后,再回到检验科的窗口送检。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医院(重庆市人民医院)两江新院医院的检验科旁,厕所内开辟了标本传送的绿色通道,患者在卫生间取样完毕后,可以将标本放置在专门的区域,而该区域通过旋转窗口的模式,则可直接将样本送至旁边的检验科,不出卫生间即可将标本送到检验科,避免了患者来回奔波取送标本的尴尬。

住院区每个病区都设有母婴室和专门晾衣、洗衣的位置

病房卫生间淋浴设施

在住院区,每个病区都设有母婴室和专门晾衣、洗衣的位置。记者注意到,病房、卫生间的门是往走廊外开的,而不是常规的往内推。“有时候患者在房间、卫生间内发生摔倒,常常摔在门下,医护人员推门就容易被摔倒的患者挡住门。往外开门,就可以更容易进入房间抢救患者。”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

住院区走廊上安装有手消毒液

病房卫生间的另一个细节也让患者更加方便。以往卫生间的报警灯是安装在墙上需要用手按铃,但患者发生摔倒等意外时,往往力气不足没法伸手去按,考虑到这一点,医院更换成了可垂地的拉线,患者摔倒在地后,伸手拉线便可及时求助。

(记者/摄影 刘霞)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