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西秀区:书记带头跑市场助推产业发展

2020年10月09日 10阅读 来源:贵州日报2018/05/04

挂着水珠的白菜、沾满泥土芳香的土豆、刚采摘的西红柿……一辆辆载满瓜果蔬菜的汽车,从安顺市西秀区各个蔬菜种植基地,开往位于西秀区豪德国际商贸城的贵州绿野芳田有限公司。在那里,经过清洗、分拣、包装、装车,然后运往贵阳、广东、上海、重庆等大中城市市场,摆上了千家万户餐桌。

“今年以来,销往外地的蔬菜比以往成倍增长。”贵州绿野芳田有限公司一位负责人说:“西秀区每天有80余吨、涵盖29种大宗农产品,通过我们这里销售到各地。”

变化,来源于西秀区“书记带头拼市场,让西秀区农产品卖向全国”的创新之举。

拼足迹:让行程遍布半个中国

当“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和“春风行动令”在黔中大地唱响的时候,围绕“八要素”“五步工作法”“三场革命”,安顺市委常委、区委书记郭伟谊认真思考:西秀区的农业产业怎么调?如何调?

“因市利导,向市场要答案!”曾经在企业担任过负责人的郭伟谊有了大胆的思路:先找市场后调结构,用最低成本做大做强农村产业。

今年伊始,西秀区就建立了由区委书记和区四大班子成员担任组长和副组长,各部门及乡镇一把手为成员的西秀区市场开拓工作专班,“一把手”带头外出找市场。“我区以‘走出去’寻找商机为契机,对市场需求开展调研,分析目前市场需求缺口,把工业理念贯穿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中,把市场需求作为产业发展的前置口。”郭伟谊说。

随即,从省内到省外、从西部到东部、从省内机关单位到学校食堂、从大型农贸市场到大型批发市场……西秀区的各级领导,围绕西秀区农业产业发展需要,开展调查研究,接洽市场商机。郭伟谊多次带领小分队,奔向一线市场开展接洽。西秀区四大班子领导先后带队前往深圳、东莞、珠海、广州、上海、杭州等地开展市场接洽100多次,对接企业几十家。

“越跑越觉得市场大、越跑越有信心。”郭伟谊说,通过对市场的开拓和调研,对在推动产业发展中凸显出来的产销环节不够精准的问题,有了更为精准的解决方法。

郭伟谊还信心十足地说,要着力坚持抓好书记带动跑市场这项工作,助推产业发展;坚持以销定产、订单生产,优化产销对接,坚持调结构、稳增长,真正实现产业的利益链接,坚决打赢打好这场脱贫攻坚战。

拼订单:让农产品卖得掉,卖得好

“老董,明天赶紧给我送3000斤蚕豆过来。”4月27日,贵州绿野芳田有限公司分拣物流部主管汪亚东接到北京华联3000斤蚕豆货单,需要第二天送到,他立刻拨打蔡官镇对长沙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董登平的电话。

“好勒,我马上组织人,明天一早采摘,保证中午送到。”电话那头,董登平声音响亮。

第二天中午1点左右,对长沙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满载1.5吨蚕豆的货车准时停靠在该公司门前,汪亚东招呼工人将一袋袋蚕豆卸下,堆放整齐,再放进配送车间,点齐产品后,一起装上配送货车,风驰电掣地向贵阳进发。看着远去的货车,董登平笑呵呵地说:“绿野芳田公司和我们签订收购合同,每个季节安排我们种植市场需要的蔬菜,蚕豆就是去年底安排我们种的,今年大丰收,所以我们大胆发展,继续把规模做大,只要种得出来,不愁卖。”

对于西秀区蔬菜产业来说,这个春天太给力了。

截至今年4月,西秀区先后与上海江桥市场敞耀公司签订6个菜品近5000亩计划订单;与深圳海吉星市场达成西秀区生产什么,只要是能连续供货的产品,都可以配送供应的意向;与东莞润丰供港蔬菜公司达成意向,根据西秀能种植生产的菜品制定订单落实生产计划;与广东佛山中南市场联系达成山药销售意向等一批份量十足的订单。

为保证这些订单销量,作为在西秀区扮演了一个市场需求和贫困户脱贫之间的角色——贵州绿野芳田有限公司,目前,与全区14个乡镇160家合作社签订了菜单式生产的利益联结机制,由公司统一进行收购,并利用平台将资源推向市场。在政府和农户之间主要是组织农户进行生产,带动产业解决政府扶贫产业带动的后顾之忧,帮助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引导产业发展。截至目前,该公司累计直销配送农产品上万吨。

“我们主动去跑市场,主动去对接市场,怎样把我们的农特产品有效推介出去,我们不光希望我们的农特产品卖得掉,还希望它卖得好。”西秀区长陈天一说:“事实证明,通过走出去找市场,我们的工作是很有成效的。”

拼信息:让产业布局更合理

走出去,不仅仅是为了签订更多的订单,更重要的是收集更多的市场信息。

“上海人夏天喜欢吃什么?深圳市场什么好卖?重庆的辣椒市场价格如何?……”将这些收集的信息汇总,为下一阶段的产业结构调整作科学的分析提供市场依据。

正是有了这样的第一手信息,西秀区今年调减6万余亩玉米,种植11.8万亩辣椒,新种4万余亩茶叶,蔬菜、山药、中药材等经济作物。“以前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导致农民对农产品没有话语权和定价权,农产品价低伤农时有发生。所以我们用市场的眼光去发展,为老百姓找市场,让农产品有保障,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就顺理成章。”郭伟谊说。

在双堡镇所坝村,一块块平坦的土地铺满薄膜,村民分工明确,挑水、浇水、定植,将一株株辣椒苗种下,两天时间,40亩地栽种完毕。

双堡镇军马新村,贵州秀辣天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遵义培育的辣椒苗一批批运抵,各地合作社和村民纷纷打电话要苗,该公司总经理李勇琼应接不暇,刚到的苗半个小时就被抢光,她只好打电话催促加紧运送。

李勇琼苦笑着说:“今年,我们和绿野芳田公司合作后,我们提供技术指导,在绿野芳田公司统一协调下与农户签订保底收购协议,全面负责辣椒种植管理、收购,老百姓的积极性非常高,现在他们天天打电话要苗,简直超过我的预期。”

随着一株株辣椒苗栽种下田,一个辣椒产业的大梦想正在形成。

同时,西秀区根据全区14个乡镇的资源禀赋、气候特点、产业基础,划分为东、南、西、北四大组团。制定了蔬菜、食用菌、茶叶、精品水果和中药材等主导产业。西秀区通过坚持产业招商与脱贫攻坚相结合,从招商源头调结构,突出“选资”“引智”理念,积极引进带动力强、长效稳健的产业。通过出台《西秀区整区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西秀区沪昆沿线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西秀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细则》、《西秀区2018年调整优化玉米种植结构实施方案》等工作方案。

西秀区委办公室主任汪波说,通过跟着书记去跑市场以后,看到外边的市场很大,能够立足于把好的深加工企业引进我们这个地方,把西秀区农产品的附加值再拔高,进一步增加老百姓的收入。

通过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西秀区引进了广东温氏集团、青岛榕昕牧业、四川唯鸿、深圳鸿鑫等一批销售渠道好、品牌优势强、能够迅速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龙头企业,目前全区拥有农业龙头企业61家,合作社876家,实现贫困村产业全覆盖,通过产业累计带动贫困户2640户6758人,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