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黎平3月30日电(孙远桃) 阳春三月,茶园飘香,温暖的阳光下,贵州省黎平县高屯镇桂花台茶厂也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的春茶采摘季。
“那就是我们正在建设的新的标准厂房,等建好后还会引进新的生产设备,如此一来,以后我们的茶叶品质和产量都会大大提高。”站在桂花台茶厂的半山腰上,指着不远处正在如火如荼开工建设的厂房,黎平县天生桥茶叶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吴宏斌满心憧憬。
百万贷款 助老茶厂换新颜
据吴宏斌介绍,黎平县桂花台茶厂建于1976年,总面积4900亩,是黎平县最早的茶叶种植基地,在茶厂发展的最鼎盛时期,厂里的员工多达500人。
然而近年来,贵州各地茶叶产业发展风生水起,而桂花台茶厂的基础设施却未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茶厂设备陈旧,基地疏于管理,导致了茶厂的生产能力一年不如一年。
看到如此情景,作为茶厂老员工的吴宏斌十分着急,为了重振桂花台茶厂昔日荣光,他把茶厂的员工组织起来,办起了黎平县天生桥茶叶农民合作社,不仅对茶厂大部分基地进行承包经营,同时还更新了生产设备,社员们希望通过合作社灵活的管理和带动,让更多参与茶叶种植和生产的人脱贫致富。
“厂房得以顺利建设,不得不归功于向农商行办理的那100万‘农商茶’贷款。”说起向黎平农商银行的贷款,吴宏斌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吴宏斌告诉记者,在黎平农商行的“鼎力相助”下,目前合作社的发展状况非常好。2016年,合作社生产干茶50万斤,年产值600万元,带动了周边550户贫困户致富。
此外,桂花台茶厂还依托周边省级风景名胜区八舟河,与世界之最天生桥,著名的少寨风光、鸬鹚架等十余个景点融在一起,积极发展“茶旅一体”,随着近年来政府对景区基础设施的打造,2016年到桂花台茶厂游玩的旅客超过10万人次,这也为合作社进一步延伸茶叶的产业链,提升茶叶附加值奠定了基础。
千万投入 帮企业“加速”成长
“我14岁开始做茶,可以说这么多年来,取得的成绩也有黎平农商行的一份功劳。”在黎平雀舌茶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董事长谢昌明给记者讲述了自己与黎平农商行的故事。
作为黎平县加工绿茶规模最大的私营企业,谢昌明也是从桂花台茶厂走出去的老员工。2007年,谢昌明感受到了桂花台茶厂效益每况愈下,于是决定出来“单干”。
凭借自己精湛的炒茶技艺,他用身上仅有的几千元钱购买了10个电炒锅制茶,并在一个月之内赚了10万元钱。有了这“第一桶金”之后,第二年谢昌明又加购了几台简单的制茶设备,到年底,谢昌明的纯收入达到了50万。
“后来觉得不能一直小打小闹,还是应该扩大规模,让更多人参与进来,于是就去找信用社贷款买地建厂房。”谢昌明告诉记者,从最初的200万,到后来的300万、700万,在黎平农商行的一路支持下,目前,公司旗下已发展了37个分公司,茶园总面积达到12000亩,不仅解决了12000人的就业,还带动了10000户农户参与茶产业发展。
“从公司成立到现在,我合作的银行只有农商行,首先是觉得他们服务特别好,对我们企业发展很关心,能够及时解决我们的资金需求,其次是这么多年处下来,彼此都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谢昌明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在黎平农商行的贷款累计已有1500万,而接下来,专注做高端茶叶的他也准备大力发展中端茶,所以还需要扩大厂房和增加设备,而这笔资金,他亦决定再向农商行提出贷款申请。
3亿资金 让万家农户脱贫增收
除了作为黎平雀舌茶业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谢昌明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黎平县茶叶产业协会的会长。
谢昌明告诉记者,为建立黎平县茶叶行业自律机制,规范行业生产经营行为,推动黎平县茶业行业健康发展,黎平县成立了茶叶产业协会。目前,协会共有会员270多名,几乎包含了黎平县所有的茶企和种茶大户,近年来,这些企业都通过黎平农商行拿到利率非常优惠的贷款。
“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一直困扰着‘三农’发展,也是推动产业扶贫的重点课题和难题,作为致力服务‘三农’的金融机构,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以金融为杠杆助推黎平茶叶产业发展得更好。”说起黎平茶,黎平农商行董事长杨珍脸上洋溢着一份难掩的自豪感。
在杨珍看来,黎平有适宜优质茶叶生长的独特地理环境,这样的优势也造就了黎平‘两茶’(茶叶、山茶油)的独特品质。截止目前,黎平全县共建成茶叶基地29.6万亩,油茶基地25.7万亩,“两茶”不仅成为黎平县的特色产品,也成为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
然而,侗乡茶虽好,但目前全县在茶叶产业形成和品牌打造上却还处于弱势。为了有效解决黎平县“两茶”种植、生产及加工企业的融资难题,让更多人通过产业带动脱贫致富,黎平县农商行因地制宜,积极创新,于2016年3月推出了“农商茶”贷款产品。
“这个贷款产品是我们通过与黎平县茶叶产业协会签订合作协议,建立贷款‘信用基金’为茶叶协会会员提供的无抵押贷款,协会成员可按照自愿联合、多户联保、依约还款、风险共担的原则,单户最高授信100万元,贷款可以循环周转使用。”杨珍告诉记者,该贷款产品推出后,黎平农商行累计用于茶叶、油茶种植及加工等“两茶”贷款3.82亿元,直接受益农户1653户,带动贫困户1.3万户、3.45万人增收。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