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磷资源与磷化工产业,不能不提贵州省南部的瓮安县——这里已探明磷资源储量36亿吨以上,占中国总量的五分之一,位居亚洲第一,有“亚洲磷仓”之称。
目前,瓮安磷矿开采产能每年达1150万吨。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磷矿资源,近年来,瓮安县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细化工业产业布局,明晰工业主导产业,集聚发展要素,以瓮安经济开发区为载体,初步形成了以煤电磷为主导的磷资源循环经济产业板块。
山东金正大、深圳芭田、湖北兴发、四川发展、上海盛源等一批磷化产业骨干企业相继入驻瓮安,加快了瓮安工业经济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发展的转变,实现了工业产品从原材料粗加工向精深加工和配套加工的转变,助推了工业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转变。瓮安的产业聚集效应初显成效,在国内已处于前列的地位,磷化工技术创新能力也在国内业界处于领先地位。
2016年,瓮安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5.03亿元,增长13.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6.67亿元,增长13.1%;固定资产投资124.85亿元,增长21.2%;财政总收入21.35亿元,增长5.95%。经济发展综合测评排名列贵州全省县域第一方阵第11位。
“在大力发展磷化工产业的同时,我们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以工业经济的加速发展引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努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黔南州委常委、瓮安县委书记张文强说。
近年来,淘汰了一批落后产能,加快改变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产业结构,积极构建绿色、环保、低碳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了成黔冶金辅料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石油压力支撑剂项目、成功磷化综合利用黄磷尾气生产硅酸钠、上海盛源集团瓮安煤矿用尾气制甲醇等一批新兴节能产业项目。
今年7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对2017年第一批绿色制造体系示范名单进行了公示,瓮安经济开发区入选国家首批绿色园区。
瓮安经济开发区作为黔南国家级磷煤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同时还是贵州省政府重点培育的四个“千亿级”产业园区之一、省级精细化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升级清洁示范园区和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开发区建立了贵州省磷化工清洁生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相关清洁生产共性技术的研究;充分发挥贵州省最早在园区推行管道天然气的优势,鼓励燃气锅炉替代燃煤锅炉,提高清洁能源利用比例,建少污染物排放;利用园区主要工业固体废物为磷石膏、磷渣单一的特点,建设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和中水回用项目。
目前,磷及磷化工、煤及煤化工、铝工业、建材、物流、轻工、食品加工等行业的153家企业落户开发区,一条以煤电磷为主导,轻工、建材为一体的综合循环发展产业链条正完美衔接,一座绿色生态的产业新城正拔地而起。
“我们对开发区的入驻企业有着‘绿色’要求,这也是我们能够入选绿色园区的原因所在。”瓮安县工信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据了解,2016年,瓮安经济开发区成立了清洁生产工作小组,要求入驻企业必须完成清洁生产审核报告并提请验收。“我们通过创新模式,推进园区清洁生产,建立完善的清洁生产工作机制。同时,深入企业调研发掘问题,提出可行、有效的清洁生产技术改造项目,突显清洁生产审核效果,这不仅增强了企业竞争力,也让开发区的能源资源循环利用效率和污染防治总体水平得到提升,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基础更为牢固。”该负责人说。
到今年年底,瓮安经济开发区还要实现一个绿色目标——实施重点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升级方案50项,创建不少于15家省级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建成并有效运行工业固废回收和再生利用体系、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和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实现工业废渣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75%以上,争创贵州省首个优秀清洁生产示范园区。
开发区只是瓮安绿色跃进的一个点,在瓮安的绿色方略上,还有更多的点与之相连,勾勒出瓮安的绿色画卷。
“瓮安以生态文明为引领, 以要素建设为支撑,大力推动瓮安磷化工产业跨越发展。”张文强说,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围绕“大工业经济带”规划布局,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构建了“矿山采选区、基础工业区、循环经济区、精细化工区、危化仓储物流区”的多元化、专业化、高端化、绿色化的工业立体空间布局。
矿山采选区——目前瓮安有采矿点24处,产量近500万吨;磷矿洗选企业5家,产量200万吨。对此,瓮安实施了针对拘溶性总磷污染的生态防治措施,修建了9座沉降坝;矿区总磷控制在0.17左右,提高了矿区的环境容量。
基础工业区——规划产能40万吨。目前已聚集黄磷生产企业4家,年产量达15万吨。瓮安采取了黄磷厂等距离布局,集中收集尾气发电,确保黄磷生产零排放。
循环经济区——推进金正大公司采用磷石膏制酸联产水泥碱性肥料技术,以及芭田公司硝酸代替硫酸分解磷矿工艺,将磷矿石资源“榨干吃净”,实现磷资源循环利用。建设了针对可溶性总磷污染的2万吨工业污水厂1座,统一收集园区内各类含磷废水。
危化仓储物流区——提供一个专用的安全的企业集中的区域,为企业自身的原料使用,储存、外运提供了专用空间。
精细化工区——充分利用区域内复合肥生产厂家附产废盐酸,发展氯碱化工与磷化工的耦合产业。实现本区域内生产废料的全部循环综合利用。
同时,瓮安以集群化发展为目标,全面提升瓮安在全国磷煤化工及磷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影响力,打造全国煤电磷一体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
坚持矿电化一体,加强对磷、煤等优势资源的整合,在利用较好的煤炭资源发展电力的基础上,推进煤矸石、黄磷尾气、风力、水力发电,实现矿电化一体的整合,形成“煤—电—磷”、“煤—电—化”优势叠加、多能互补的格局。
坚持热湿法并举,推进磷矿资源综合利用,发挥湿法的低成本、热法产业链长的优势,规划建设160万吨湿法磷酸、40万吨黄磷,为全产业链聚集提供基础材料。
巩固发展水溶肥、缓释肥等新型肥料;大力发展饲料级、食品级盐酸盐产品;大力发展有机磷阻燃剂、磷酸铁锂、六氟磷酸锂等新材料产品;重点打通盐酸制氯气产业链条,实现氯碱化工和磷化工的深度融合。
如今,瓮安的名气越来越大。
今年9月9日,在2017年中国(瓮安)磷化工产业发展大会上,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与瓮安县政府“联姻”,正式成立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瓮安研究中心。该中心将采用创新技术,实施绿色生产,推动瓮安乃至全国磷化工生产转型升级,培育新的增长点。
而在此之前,全国磷产业专家委员会于2016年6月在瓮安成立。该专家委员会共有磷产业领域的顶尖专家23人,为瓮安乃至全国磷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瓮安以此为平台,汇聚全国磷产业专业核心人才,努力形成中国磷产业“硅谷”。
同月,中科院宁波材料研究所姚强博士及其研发团队的最新科研专利成果——磷系阻燃剂生产技术在瓮安落地开花。该项目不仅填补了国内高端磷系阻燃剂生产空白,更对瓮安磷化工产业朝精细化、高端化转型升级和再创新起到引领和示范推动作用。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