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半年怒江经济实现快速增长 奋进赶超逆势上行

2020年10月09日 10阅读 来源:云南日报2016/09/28

核心速读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全省第一,财政增幅全省第一,引进省外资金增速全省第一。今年上半年,在全国和全省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经济逆势上行,奋进赶超,交出了一份亮丽的答卷,为脱贫摘帽和全面小康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抓大项目 增强引擎动力

金秋时节,怒江峡谷生机勃发。福贡县上帕镇怒江大桥沿江一带,挖掘机、推土机来来往往,一片繁忙;4月份遭受泥石流灾害的怒江昆钢水泥厂内,高炉林立,机器轰鸣,一袋袋水泥从现代化的生产线直接被送到全州各地建设工地;附近的老窝河两岸,十里核桃基地枝繁叶茂,欣欣向荣……

怒江州资源富集,但属于欠投入、欠开发的投资拉动型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在怒江的经济发展中处于核心位置,对拉动内需、扩大消费、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非常重要。

近年来,怒江州把握新常态,举全州之力,集全民之智,把扩大有效投资、加快项目建设作为稳增长、促发展、惠民生的重要手段,潜心抓要素保障,齐心抓项目落地,推动全州经济跨越发展、加快发展。

今年初,面对一季度投资下滑、工业生产不稳的局面,怒江州上下联动,多渠道向上争取项目,制定了《投资和项目前期工作考核办法》《前期工作经费考核办法》等27项考核办法,建立项目前期工作部门联动机制和上下联动及横向联动机制“两个”工作机制、重大项目考核机制、重大项目定期协调机制、经济形势定期研判机制、政府系统学习和掌握经济机制、重大产业建设协调机制等一系列工作制度。研究制定重大产业、易地搬迁、退耕还林等专项工作方案。制定了24条稳增长实施意见,在州委四个督查组的基础上,成立了由副州长带队的四个稳增长工作组,深入项目工地,开展督查、指导、协调工作,狠抓项目推进。加强和提升统计服务工作,强化政银企合作,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积极争取债券资金,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实施州级领导挂钩重大项目责任制、联系重点企业工作制、部门跟踪服务制、一月一督查一通报等手段,全力破解项目推进缓慢、资金落实到位率低,资金缺、融资难的问题。安排财政专项资金1020万元,对着力抓好脱贫攻坚、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有效扩大社会投资、加快推进重点产业建设、鼓励企业扩产促销、积极推进减税降费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

“以交通为代表的重大项目建设,事关怒江长远发展大局,等不得,慢不得。要抢抓机遇,齐心合力上项目、抓产业、抓财源,怒江经济才能赶超跨越,才能为今后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发展基础。”州委书记童志云说。

2月24日,估算投资约12亿元的怒江新寨机场进场路试验段正式开工建设。5月16日,总投资1.23亿元的跃片红色旅游公路改建工程开工……一大批事关全州发展的基础项目相继落地开建,怒江经济发展引擎持续发力。

筑巢引凤 搞活招商引资

怒江州府六库新城区通达桥江边一片弯弯的滩岸边,几栋风格各异的建筑正在拔地而起,方业房地产公司投资3亿的怒江第一个旅游商业项目——“怒江西岸”在加紧推进。“怒江有良好的投资环境、优惠的政策和发展潜力。州、县领导对招商引资非常重视,有关部门主动上门服务,现场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各种问题,工作务实高效,让我们对项目建设的未来充满了信心。”方业房地产公司总经理廖丹说。

今年以来,怒江紧紧围绕“创新服务大体系、构建商务大格局,推动经济大发展、实现和谐大跨越”的招商引资工作思路,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指导,坚定不移推进“条块”联动招商工作机制,解放思想,强化招商引资意识,走访交流,联系沟通,广辟渠道、寻找商机,依托生物资源、峡谷生态农业、旅游开发等优势,着力打造亲商、爱商、护商的投资环境,稳步推进全州招商引资工作。以实施兴边富民三年行动计划项目为抓手,怒江加快推进州、县、乡(镇)三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项目建设,成立电子商务协会,整合州内各种发展电商要素和资源,为全州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养殖大户等搭建优质产品对外宣传平台、市场推广渠道等服务,促进全州电子商务产业发展。

在经济下行背景下,引进重大项目绝非易事。怒江州决策者深知新常态下更要强化“主动作为”的理念:突破常规,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四处出击,敢闯敢试,不怕失败。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外地企业参与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太阳能发电、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农业、旅游服务业、道路运输业、住宿业等领域的开发建设。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今年上半年,怒江州共启动实施国内合作项目135个,引进州外到位资金45.822亿元,同比增长59%,完成全年引进州外到位资金工作目标90.2亿元的51%。其中,引进省外到位资金39.743亿元,同比增长80%,完成全年目标任务76亿元的52%,引进省外资金增速排名首次达到全省第一。

转型发展 培育产业支撑

一箱箱包装整齐的蔬菜,从泸水县上江镇两个保鲜冷库冷藏库里搬到大型货车上,随即进入昆明、攀枝花、成都等大都市市民的餐桌。泸水县上江、老窝等地蔬菜生产这几年发展迅猛,外销州内外,成为山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撑产业。上江镇丙贡村村民杨学仙仅种菜一项,一年就能为家里带来2万多元的收入。而在偏远的福贡县石月亮乡,由云南能投集团兴建的怒江大峡谷生态农副产品加工交易中心已破土动工,中心将为福贡县石月亮乡、马吉乡,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普拉底乡蓬勃发展的草果业提供加工、销售一条路服务,并延伸产业链,解决当地农产品买难卖难问题。

特殊的地理环境,特殊的历史发展因素,让怒江的产业发展一度步履维艰。怒江拥有着世界级的水能资源,水资源占全省总量的47%,水能资源占全省的20%。面对得天独厚的优势,怒江州多措并举,着力培育发展电矿产业,先后建设了兰坪和泸水两个工业园区,积极引进大集团、大企业入驻,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节能、降耗、减排为主攻方向,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不断巩固矿冶产业。目前,兰坪工业园区正在打造全省铅锌产业集群,泸水工业园区以宏盛锦盟硅业为龙头,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正在推动园区向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集群化转型发展,工业园区正在成为带动怒江工业转型的“新高地”。

“金果银果,不如普拉底的草果”。10月的贡山县普拉底乡,背阴山坡上,房前箐沟里,处处是采收草果的繁忙景象。“草果产业富乡”是普拉底乡党委政府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提出的发展思路之一。漫山遍野的草果,不仅绿了山坡,还富了百姓。今年,普拉底乡草果种植面积已达8万多亩,全乡家家户户都有草果,少则四五亩,多则六七十亩,甚至上百亩。“今年雨水多,影响了产量,但价格高于去年,一市斤卖到6元多,估计全乡草果产值会超过去年,达到1400多万元。”乡长四法说。

近年来,怒江州始终坚持走“靠山脱贫、以林致富”的路子,以打造绿色富民产业为目标,紧紧抓住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大力培育峡谷特色生态产业,在峡谷两岸,发动群众,积极种好草果、核桃和漆树、中药材。目前,全州木本油料和中药材种植面积突破300万亩,独龙牛、乌骨羊、高黎贡山猪等特色养殖加快发展,全州农业总产值由10.57亿元增加到30.53亿元。产业崛起,正在为怒江脱贫攻坚、跨越发展,注入源源动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