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提升政务服务效率 加快发展动力变革——我州政务服务管理工作综述
近几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州委、州政府全面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提出的“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发展定位,围绕省委、省政府对红河州提出的“四个更大贡献”发展目标和“新型工业强州、乡村振兴富州、绿色生态靓州、沿边开放活州”发展思路,着力审批服务效率提升,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加快经济发展动力变革,经济发展取得优异成绩,总量跃居全省第三,几项主要指标位居全省前列。今年1月至9月,全州开展投资项目审批4579个,名列全省第二,比上年同期增长83%,综合审批办理平均提速38.07%,比上年同期提速9.71个百分点,按时办结率100%。
一破一立,项目落地跑出“红河速度”
一个产业园从破土到出产品按照惯例至少要一年时间,一个水库从申报到开工按照惯例至少需要半年时间。红河县马戛水库工程从申报到开始施工,前后仅73个工作日,提速59%。以晴集团产业园项目从破土动工到首批产品顺利下线仅用了100多天,跑出了项目落地的“红河速度”。这一切源于“不破法规破常规”,大力推行“会议协调、并联审批、互不前置、负面清单管理”项目审批模式。我州对重点项目、投资额度大、涉及审批部门较多的投资项目,采取召开联席联审会议审批的方式提高审批效率,加快项目落地速度。
进一步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实现申请人最多跑一次、材料最多交一次、资料最多审一次的办理模式,压缩审批时限,加快项目落地速度。
“四改四建”,企业入园写出“红河做法”
目前,我州园区经济呈现勃勃生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我州聚焦企业生产经营的痛点、难点、堵点、重点,创新实施“四改四建”工作机制。一是改多章审批为“一章入园”,切实解决行政许可“公章四面围城、公函长途旅行”问题;二是改等候式服务为保姆式服务,对企业入园提供“保姆式”全程服务,在3到7个工作日内完成登记注册手续;三是改一人找多部门为多部门为一人,实行“一站式管理,一个窗口对外”服务,简化办事程序,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四是改“九龙管水为一龙治水”,明确由发改部门根据项目分类、投资规模、资源统筹、时限要求等,列入年度重点实施项目“一张图”,建立责任明确的工作机制,按照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机制开展项目服务,推进工作。
“秒内申报、分内缴税”,通关便利呈现“红河效率”
近几年来,我州坚定不移走“沿边开放活州”之路,不断加大软环境建设力度,提高口岸通关服务水平,以开放带开发、以开发促发展,构筑开放发展新高地。今年1月至9月,进出口总额26.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3%,口岸进出口货值总额、出入境人员、出入境交通工具3项指标分别增长27%、22%、2%。积极推进电子税费支付、自报自缴等各项税收征管方式改革,持续为企业提供便利化通关服务。采取贸易便利化服务措施,帮助企业节省时间,降低贸易成本。229个申报项目精简为105个,74项随附单据合并成10项,102项监管证件合并成64项,口岸通关环境明显优化,通关效率大幅提升。州内3个国家级口岸全面实现铁路24小时通关、公路15小时通关,联运货物时间由原来的30分钟压缩至2分钟以下,每年为企业节省通关时间约6万小时。
“不见面、无纸化”,商事制度书写“红河篇章”
州委、州政府全面落实国务院、省政府“放管服”改革一系列决策部署,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为切入点,在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改革登记注册方式、推进科学高效监管等方面主动作为,加大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工作力度,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实现登记注册“一次都不跑”。从2017年10月31日起实施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至今年9月,全州通过全程电子化登记市场主体2202户,名列全省第二。同时,今年6月20日开始,在全州全面发放企业电子营业执照4280份,实现办照“零见面”、材料“无纸化”。今年1月至9月,全州已发“多证合一”执照65147份;全州实有各类内资主体户39250户,比上年同期增长8.60%;实有外资市场主体115户,比上年同期增长5.50%。内资私营企业从业人员341310人,比上年同期增长6.59%;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417011人,比上年同期增长7.14%。全州新设立企业4824户,其中,内资企业4814户,注册资本153.88亿元;外资企业10户,投资总额1280.65万美元。
“5A、七办”,政务服务创出“红河特色”
州委、州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审批服务便民化的决策部署,积极提升政府服务企业和人民群众的能力和效率。红河州成为全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试点地区,在全省第一个州市上线运行中介超市、第一家上线运行网上政务服务大厅、第一家实现政务服务事项规范化、第一家在政务大厅开展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第一家公布“一次办、网上办、马上办”清单。按照“5A政务服务模式”(Anyone、Anytime、Anywhere、Anyway、Anything)要求,积极推进规范办、网上办、集中办、不见面办、协同办、免费代办、随时办。今年1月至9月,红河州政务服务中心受理政务服务事项3022820件,比上年同期增长64.95%;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受理事项审批6808件,名列全省第一,比上年同期增长55%;网上大厅受理事项490359件,可在线办理事项比例达82%,用户注册45652人次,多项数据位居全省前列。
“一网、四化”,公共资源交易做出“红河示范”
近几年,州委、州政府着力打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公共资源交易环境,积极推进场所标准化改造,被认定为全省标准化建设示范点,全面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平台应用,全州实现一张网交易,实现公共资源交易无纸化运行。自2017年7月上线运行到2018年9月,全州共上线运行电子化交易项目2991个。其中,采取远程异地评标的项目共100个,多项指标位居全省前列。
场所建设标准化。对场所进行标准化改造,建成电子开标厅5间、拍卖厅1间、电子评标室13间(含远程评标室7间)、询标室、电子竞价室、专家抽取室、专家等候室、电子音视频监控室、中心机房各1间,并配备了专家语音自动抽取系统,设立隔夜评标区,安装了专家签到一体机及门禁系统,还配备了LED显示屏12块、触摸屏3块,实现了场所标准化,被认定为全省标准化建设示范点。
交易全程电子化。实行网上投标、网上评标、远程异地评标,使整个招投标过程网上留痕、可询、可查,努力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全程在线、无纸化运行,使公共资源交易实现全程电子化。
专家资源共享化。成立了云南省综合评标专家库红河子库。目前,共有980名函盖市政、交通、水利、林业、环境、地质等多个工程领域的专家入库,采取随机抽取方式,实现了专家资源全省共享。
内部运行规范化。建立与全流程电子相适应的服务、管理监督内部运行规范,实现内部运行规范化。(通讯员 周郑务)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