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德宏:农村综合改革资金引领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

2020年10月09日 10阅读 来源:德宏网2017/04/24

  近年来,德宏州紧紧围绕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总体目标,按照“政策引导、财政支持,农民自愿、民主决策、群众监督,公开透明”的原则,整合资金,突出重点,以“小资金撬动大投入,小补助推动大建设,小投入发挥大效益”,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基础之棒、产业之棒、固边之棒、党建之棒“四根棒”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推动芒市河边寨、梁河小厂、盈江下勐劈等一批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据统计,2014至2016年,德宏州共争取省级农村综改资金37405万元,其中: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普惠制资金11755万元、村级“四位一体”建设资金8000万元、美丽乡村项目资金7500万元、新农村省级重点村项目资金3840万元、传统村落保护项目资金1500万元、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县项目资金1000万元、社会化服务体系资金3810万元,实施项目600余个,覆盖600余个自然村,累计有17余万农民群众直接受益,有力推动了德宏边疆民族地区广大农村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群众的持续增收,掀开了新时期德宏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篇章。

  用好财政资金“基础之棒”,撬动美丽乡村大变样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始终是制约美丽乡村建设的最大难点。为此,各级财政部门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要任务,加大财政资金整合投入力度,按照“投资不变、渠道不乱、用途不改、优势互补、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四位一体”建设等项目资金与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异地扶贫搬迁、“兴边富民”工程、村容村貌整治等项目资金进行整合,建立项目资金统一管理、集中使用机制,使财政支农资金发挥最大效益,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村面貌大变样。

  交通大变样。三年来,共新修和硬化村内道路2100余条330余千米,修建桥涵290余座,安装路灯900余盏,进一步改善了农村群众的出行条件。

  居住大变样。针对德宏山区特别是边境一线贫困山区村民住房条件差,甚至长期居住危房的实际,德宏通过财政资金帮扶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易地搬迁工程,有效改善了贫困村民的居住条件。

  公共设施大变样。在财政资金支持美丽乡村建设中,德宏注重加强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按照村寨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环境美化和服务强化的“八化”标准,全面加强村庄环境整治,进一步完善了村文化活动室、公厕、村内亮化美化绿化、人畜饮水等一批公共设施,使农村人居生活环境得到提升,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

  用好财政资金“产业之棒”,撬动农村经济大发展

  在财政资金支持美丽乡村建设中,德宏加大产业扶持资金的投入,大力发展壮大农村特色优势产业,持续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不断提高农村经济的自我发展能力和水平。

  一方面,扶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是实现农村经济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的重要举措。一方面,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文化产业。在财政资金支持美丽乡村建设中,德宏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农户参与的“三位一体”互动共建方式,整合资金和项目,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与旅游文化产业共融发展。其次,加快发展农村特色产业。

  用好财政资金“固边之棒”,促进边境地区更和谐

  德宏州地处中缅边境地区,全州五个县市有四个为边境县市,边境线长503.8公里。长期以来,德宏边境沿线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农村经济发展滞后,边民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稳边固边任务艰巨。2016年,在省财政厅和省农村综改办的大力关心支持下,德宏州积极争取实施“边境一线美丽乡村”建设项目13个,省财政安排项目资金2700万元,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大力推进项目实施,进一步加强了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边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升了稳边固边的能力和水平。

  用好财政资金“党建之棒”,推进基层组织更加强

  一个党组织就是一座坚强堡垒,一名共产党员就是一面光辉旗帜。在财政资金支持美丽乡村建设中,注重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进一步完善基层治理机制,努力实现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双推进”。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示范带动作用。坚持“党组织牵头、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思路,通过开展夯实一批基层组织建设、组建一批党员突击队、选派一批村支部第一书记“三个一批”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加强村民理事会和监事会民主管理。通过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建立了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协调密切、齐抓共管的基层治理工作机制,做到了事事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确保了示范村建设工作的扎实有序开展。

  建立完善基层综治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通过推行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把各项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措施落实到基层,切实推动禁毒防艾、实有人口录入、群众诉求收集、平安创建、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落实,积极构建了覆盖广、实效强、人民满意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