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云南已建成运营机场15个 航空网建设又结硕果

2020年10月09日 10阅读 来源:云南日报2017/05/27

澜沧景迈机场航站楼值机柜台

2017年5月26日,在云南民航发展史上,将为之记录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天,云南第十五个机场——普洱澜沧景迈机场正式通航,为沿边山乡打开了一条通往世界最便捷的空中通道,也标志着全省航空网建设再度结出丰硕成果。

从2014年11月28日举行开工仪式至2017年5月26日,历时3年,在省委、省政府、国家民航局高度重视、高位推动下,在云南机场集团和各级相关部门的合力拼搏下,位于祖国西南边疆的澜沧、西盟、孟连等沿边地区各族群众期盼多年的飞天梦终于成为现实。

曾经——交通不便 制约发展

翻阅澜沧景迈机场的简介有这么一段描述: 澜沧景迈机场位于普洱市澜沧县东回镇,距昆明机场415公里,距普洱市203公里,距澜沧县城和孟连县城25公里,距西盟县城48公里,距景迈山直线距离35公里,服务覆盖当地澜沧、孟连、西盟三县80万人口。这意味着:在机场通航以前,从澜沧县、孟连县、西盟县前往省会城市昆明需要坐10—12个小时的班车,如果遇到极端天气或者路面垮塌,需要的时间则更久。交通基础设施的落后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形成了很大的制约,也给当地群众的出行带来了很大麻烦。

“西盟县地处西南山区,交通发展较为落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外来经济的流入,从而使西盟县与其他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越拉越大。”西盟县副县长张正立说,受交通条件和基础设施的制约,当地旅游产业发展缓慢,很多拥有珍贵旅游资源的村庄游客难以进入,空有优质资源却难以发挥最大效应。

交通基础设施薄弱,通达不便。对此,澜沧景迈机场工程建设指挥部的职工郭贳杞感触特别深。2015年大学毕业后,他从东北老家来到指挥部,一开始需要克服的一大困难就是这里九曲十八弯的山路。项目刚开建时,从指挥部到澜沧县城的27公里是一条泥泞的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开车沿盘山路缓慢行驶,需要2个多小时才能到县城。项目建设期间,经常需要到昆明作汇报,这时他和同事们就要从指挥部坐车到澜沧县城,然后从县城坐班车到景洪,再从景洪坐飞机到昆明,顺利的时候一天内能到昆明,遇到塌方堵路等特殊情况,就要耽误一至两天。“这里的老百姓要富裕起来,通行条件急需得到改善,建设机场对当地发展的意义重大。”郭贳杞感慨地说道。

建设——众志成城 屡破难关

承载着澜沧县、孟连县、西盟县“边三县”各族群众的强烈期盼,2013年1月13日澜沧景迈机场取得立项批复。2015年5月20日正式开工建设。3年多来,云南机场集团紧紧围绕全省“五网建设”目标要求,狠抓景迈机场工程建设进度,助力边疆地区脱贫攻坚。在云南机场集团高度重视下,景迈机场工程建设指挥部的广大建设者众志成城,屡破难关,为机场的建成通航,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

澜沧景迈机场建设指挥部指挥长雷志高介绍,景迈机场在丘陵山地建设,场址地形地貌十分复杂,需削峰填谷,土石方工程量大,总挖方量和填方量达4000万立方米,高填方、高边边坡,挖方边坡最高110米、填方边坡最高60米,工程施工难度很大。

鉴于景迈机场施工场区的复杂情况,自开工以来,指挥部20多名员工在指挥长雷志高的带领下,积极进行研究分析,不断优化工艺流程,在确保了建设工期的同时,最大限度节约了投资。

“凝灰岩、碎屑岩专题研究”是景迈机场项目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一项十分宝贵的研究成果。在机场建设初期,地质勘查报告分析研究发现,景迈机场场区内含有约500万方凝灰岩、碎屑岩,这两种强风化岩因其物理特性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不适合用来进行场区的填筑。然而500万方岩土,如若不能就地消化,那解决的办法只有外弃。一旦外弃,不仅要增加投资、拖延工期,更加严峻的是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为此,雷志高带领团队进行了深入的专题实验研究。经过多次实验,得出的数据和来自第三方的研究均表明,施工所产生的凝灰岩、碎屑岩可以用于部分地区的就地填充。至此,建设过程中的一大难题成功突破,500万方凝灰岩、碎屑岩实现了就地消化。节省投资的同时,保障了工期,更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不受破坏,实现“多赢”。

景迈机场位于9级断裂带上,抗震设防等级要求非常高,要做到9度以上的设防。基于较高的抗震设防要求,景迈机场在建设过程中有多项高于行业标准的设计,由此也碰到不少难题,塔台上的玻璃墙就是其中一项。按照9级抗震烈度设计标准,景迈机场的塔台需要加固较多的边框,而过多的边框则会造成视线的死角。为了破解这“两难”,工程指挥部想出的办法是加大玻璃,减少边框,营造大空间、大视角。为了找到面积为4.2米×2.7米的超大玻璃,建设指挥部的工作人员遍访了全国的厂家,耗时近半年,才最终订制到理想的产品。目前,景迈机场的塔台玻璃也是全省支线机场中最大的,塔台上的工作人员只需头部移动两次,便可看清整个场区的状态。

作为全省最新的机场,景迈机场还有不少值得称道的亮点。景迈机场的PCN即跑道承载力强度为61,这意味着,景迈机场可以适航更多机型,包括:空客A319、空客A320、波音737等系列,未来将可拓展更大发展空间。目前,在全省机场中,跑道承载力强度超过60的机场除了昆明长水机场外,仅有沧源机场和景迈机场。此外景迈机场进离场航线设计有3个口,这也为今后开辟省内环飞航线奠定了基础。

几乎参加过全省各个机场建设或改扩建建设的雷志高是机场建设的专家,也是全国民航建设专家库成员。3年来,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在雷志高带领下,景迈建设团队对项目的设计和施工方案进行了多次优化,包括:地基处理设计方案优化,通过采用压角技术填压边坡,节约投资近3000万元;排水系统优化,采用毛石混凝土替代浆砌片石,就地取材,节约了成本,获得国家民航局高度认可,并建议在全国推广;施工方案优化,把助航灯光柱的传统焊接工艺,改良为电力行业施工中成熟的螺栓连接,在确保安全的同时,节约成本,抢得了工期。“这一系列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云南机场集团科学管控模式积累下的大量实践经验,在项目建设的关键时刻、关键节点,集团公司给予了大力支持。同时,成绩背后,也凝聚了广大建设者的集体智慧和汗水。”雷志高说。

“能够参与这样一个重要工程的建设,我倍感骄傲。”景迈机场建设指挥部工程部负责人方梓阳说。由于澜沧县当地气候特点,每年施工的黄金时间是当年10月到次年3月,为了抢抓工期,3年来,尽管是当地人,但是方梓阳和同事们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扎根岗位,不敢有任何的懈怠。“等机场建成通航了,带着家人从自己建设的机场起飞,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这是他们共同的心愿。

数读

●海拔1350米;

●项目占地3563亩;

●概算总投资为15.1398亿元;

●按满足2020年旅客吞吐量25万人次、货邮吞吐量750吨的目标设计;

●飞行区等级为4C,属民用支线机场。

●跑道长2600米、宽45米,跑道PCN值为61;4个机位站坪;●航站楼3000平方米,停车场3500平方米、航管楼600平方米,1座塔台;

●适航机型为A319、A320、B737等系列。

澜沧景迈机场建设大事记

●2013年1月13日取得立项批复。

●2014年9月28日取得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2014年11月28日举行开工仪式。

●2015年1月15日取得初步设计及概算的批复。

●2015年5月20日正式开工建设。

●2016年8月19日澜沧景迈机场道槽区土石方工程通过竣工验收。

●2016年11月16日获得三字代码(JMJ)批复,12月26日获得进离场航线空军批复。

●2017年1月4日获得四字代码(ZPJM)的批复,1月6日飞行区工程通过竣工验收,1月9日获得接入民航气象数据库系统的复函。

●2017年3月14日通过校飞,3月31日剩余工程通过初步验收。

●2017年4月7日进行试飞,4月27日剩余工程通过竣工验收。

●2017年5月5日获得PBN程序批复。

●2017年5月19日通过行业验收。

圆梦——航空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建设机场是“边三县”人民多年来执着的梦想。 澜沧县东回镇东岗村是距离景迈机场最近的一个村之一。自从景迈机场开建以来,机场建设进度成了村民中最有热度的话题。

东岗村距离县城约30公里,过去人们进城的主要交通工具是拖拉机,山路泥泞,拖拉机走得慢,要3个多小时才能到。由于交通不便,产业基础薄弱,东岗村长期顶着贫困村的帽子。村民陈云梦高中毕业就跟着同学到广东打工,3年前家乡开始建机场,让陈云梦这批走出去的年轻人看到了希望。他果断回到家乡,参与机场的建设。

陈云梦说,当地群众都特别支持机场建设,从规划到征地搬迁,大家积极配合,热忱地把机场当成跟自己息息相关的一个项目来呵护。工程建设期间,村民们甚至还主动担起了巡查安保的职责,每天早晚,村民们有事没事总要在机场周边转转。在工程建设指挥部,工作人员们屡次提起,得益于村民们的支持,工程建设3年来,没有丢过一根钉子。

陈云梦家祖屋的原址位于如今景迈机场跑道的附近,今后能够看着飞机从自家祖祖辈辈居住过的地方起飞,陈云梦觉得这是一件特别骄傲的事。

今年4月7日是景迈机场进行试飞的日子, 在试飞前的一个星期里,东岗村党总支书记卫小明每天都要接到不少来自其他乡镇,甚至是相邻的孟连县、西盟县的咨询电话。大家咨询的问题都是同一个,听说要试飞了,想问问他这个近水楼台的知情人,准确的试飞时间。大家没见过飞机,都充满了向往。

试飞的那天一大早,机场外面的山坡上已经密密麻麻地守候了不少群众,有的群众甚至骑了几十公里的摩托车,带了午饭前来等候。当天10点02分,随着东方航空云南公司一架波音737-700型飞机安全降落,漫山遍野回荡着了群众们的欢呼声。

机场的建成通航,对于当地老百姓来说意味着圆梦,意味着发展,更意味着走上致富路。“机场建成通航后,澜沧到昆明从10个小时,缩短为1个小时,这9个小时跨越,对于我们少数民族地区来说是一种划时代的进步。”东回镇镇长许启兵介绍,随着机场开通运营,当地群众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少群众自发前往西双版纳、丽江等旅游业发展基础较好的地区学习,准备在自己的家乡也开发一些能致富的新产业。

据了解,伴随着景迈机场的开通运营,“边三县”的相关配套产业正在布局。澜沧县整合当地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积极打造拉祜文化国际品牌、千年万亩古茶园国际品牌、澜沧江(糯扎渡)国际品牌,以三大品牌为引领带动全县旅游产业实现跨越发展;西盟县提升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创建西盟佤部落省级旅游度假区,着力发展乡村旅游和庄园旅游,着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线路;孟连县做实乡村旅游和庄园经济,积极创建旅游农业庄园,推动旅游与农业融合发展……

跨越——航空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

建设景迈机场,对于促进滇西南地区及普洱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推动澜沧、孟连、西盟“边三县”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民族团结、扶贫攻坚;对于完善民航机场规划布局、建设民航强省、完善当地综合交通体系;对于应对突发事件、巩固边防、应急救援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景迈机场建成通航是全省五网建设取得的重要成果,是推动云南航空网布局进一步优化完善的重要节点,更是践行民航强省战略的重要实践。”云南机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凯说。随着景迈机场建成通航,全省“四级五网”的航空网更加完善,航空运输覆盖范围更加广阔。

众所周知,机场的建设为区域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快速流动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国际机场协会(ACI)的研究数据表明,机场每百万航空旅客吞吐量可以产生1.3亿美元经济效益和2500个就业岗位,机场已成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进入“十三五”以来,随着全省“五网建设”的深入推进。云南机场集团把握“五网建设”的发展新动力,围绕以“一条主线、两个目标、三大任务、四项突破、五大支撑”为主要内容的“12345”发展思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昆明机场门户枢纽建设,打造特色融合的机场集群平台。放眼全省,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

从新建机场及改扩建工程情况看:文山机场跑道改造工程已于2016年12月下旬全部完成,并通过了民航西南地区管理局和集团公司的验收及使用前检查,今年1月13日恢复开放使用;今年2月23日,昆明长水机场航站区改扩建工程和昭通机场改扩建工程正式开工;3月17日,元阳民用机场项目预可研报告通过专家评估;3月22日,昭通机场跑道加铺工程助航灯光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4月7日,澜沧机场试飞取得圆满成功;4月12日,德宏芒市机场通过飞行区场道及附属设施工程原地面及地基处理阶段验收。

从通用机场建设情况看,截至目前,云南机场集团已建立20个一类通用机场的对接、跟踪、落实机制,全面掌握前期工作推进情况,从选址、可研阶段就全程介入,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协助地方加快推进各项前期工作,为后续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目前兰坪通用机场试验段方案已获批,正开展试验段施工、监理等招标工作;陇川通用机场正开展总规、设计、造价、监理、详勘、飞行程序及性能招标工作;广南、弥勒、凤庆、永德通用机场正开展可研报告编制;其他通用机场按照省政府的总体部署正常推进,开展选址工作。

机场作为立体、辐射性大交通的骨架,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更是连通世界的窗口。随着一个个机场的建成通航,拉近了云南边疆地区与世界各地的距离。借助完备的“空中桥梁”,云南将更好地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更便捷地走向南亚、东南亚地区乃至世界各地。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