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拥有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景东彝族自治县,多年来通过积极探索,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去年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主办的“中国TEEB行动与地方实践”边会上,发布评估该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每年545.06亿元。
话题
将“生态美”与“百姓富”有机统一,景东县通过几年的摸索与实践,逐步走出生态保护与县域经济发展相互支撑的发展之路。面对取得的一些成绩,景东县继续思考,怎样将生态无形资产与促进经济发展相结合,实现既要生态美也要百姓富?
发展生态旅游 获得更多“生态红利”
清晨,走进云南省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徐家坝科考站,登高远眺,整个山脉林木蓊郁,气候湿凉。树高30多米的云南铁杉密布于林间,各种蕨类、苔藓植物攀络树上,分披垂挂,尤为壮观。湿地旁,一块“小心毒蛇”的牌子,似乎也在告诉来访者:这里野生动物众多。
正在进行科考项目的助理研究员卢华玉告诉记者,目前,这里正在进行基础设施的扩建,以容纳越来越多的科考团队和来这里进行生态旅游的游客。“每逢节假日,都有很多游客选择到景东游玩,主要也是冲着良好的生物多样性,来到这里,在游玩的同时,也对自然知识有所了解。我们希望下一步可以开设有科考讲座的特色旅游,让更多的人了解生物保护。”在离此不远的山下,大街镇的万亩茶园中,大片大片的樱花已经陆续绽放,来此观赏樱花的游人也是络绎不绝,茶园旁的农家乐里面人声鼎沸。大街镇党委委员叶铭说:“茶园中种植樱桃、银杏、香樟等树种,本来就是为了保证生物的多样性,减少生态茶的病虫害。现在,这些树已经成为一道风景线,众多游客的到来,也带动了周边餐馆酒店等场所的生意,村民的收入可谓是大幅增加。”
利用自身所拥有的良好生态资源,该县把旅游业列为支柱产业之一,提出了五年内120万游客规模和2.5亿元旅游收入的发展目标。依托哀牢山、无量山的优势资源,该县重点开展自然探秘、生态科考、山地探险等国际高端生态旅游;依托川河、者干河等水域及其周边自然田园风光,发挥乡村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打造乡村旅游发展带;围绕两山经济干线重点建设自驾营地及自驾风景道,力争成为自驾游的一条热门线路。
培育绿色经济 助力实现生态脱贫
正午,满山烂漫的梨花挂满了黄草岭旅游特色村的山间地头,宁静的空气中隐约传来山对面长臂猿的鸣叫,让人有置身世外桃源的意境。“无量人家”农家乐的老板鲁玉明正在为即将到来的生意忙碌着。忙里偷闲,他跑出厨房,点上一支烟,向我们聊起了近几年的幸福生活:“近几年,随着公路修通,我除了开个餐馆,还积极发展林产业。我主要种核桃和梨,一年有3至4万元的收入,再加上餐馆的生意,收入比以前大幅提升。政府选到好苗,就送给群众种植,除了传统的品种,我们村还在试种蓝莓和车厘子呢。”在旁边帮忙的王章金接过话茬:“我也有7亩花椒,光这项收入就有2至3万元呢,虽然现在不能像以前一样砍树了,但日子却真是好过多了。”
鲁玉明和王章金的幸福生活,来源于景东如何将“生态美”与“百姓富”有机结合的思考。在积极探索生态脱贫的路子中,该县积极争取上级财政在生态功能区转移致富方面给予加大的扶持力度,让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生态保护中来,因地制宜构建起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大力培育绿色经济,力争最大限度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为此,景东帮助保护区周边群众发展核桃等产业,截至目前,全县种植核桃面积达58.9万亩,核桃干果产量达8891吨,核桃及林产业产值突破20亿元。大力推广重楼、石斛、草果等林下经济试验示范种植,以林下种植、养殖、林产品采集为主的林下经济产值达7亿元,绿色产业的发展逐步覆盖一、二、三产业,为景东生态文明发展提供了空间和渠道。
守住绿水青山 才能赚来金山银山
谢添翔是景东县环境保护局局长,长期以来坚守在景东生态文明建设的第一线,“长期以来,我们与环保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多家单位合作,对景东的生态保护开出良方,同时把TEEB项目作为景东生态文明建设的抓手,建立良好的保护与考核机制并积极执行,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谢添翔口中所说的TEEB项目,是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主导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示范及政策应用的综合方法体系。它将森林、湿地、水等自然资源及其为人类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通过货币化的方式进行价值评估,并将评估结果纳入决策、规划以及生态补偿、自然资源有偿使用、政绩考核等,同时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利用提供依据和技术支持。2016年12月,有196个国家代表参加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三次会议在墨西哥坎昆闭幕。大会期间,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主办“中国TEEB行动与地方实践”边会,发布了景东彝族自治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每年545.06亿元,景东成为唯一受邀出席TEEB的示范县代表。
545.06亿元所代表的,是国际社会对景东良好生态的一种认可,但如何将其更好地利用于景东的经济发展?该县提出“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战略目标,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通过以项目建设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向前发展,先后实施了哀牢山保护区和无量山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及自然文化遗产地保护工程项目,累计投入项目资金1700多万元。实施生态移民工程项目5个,投入资金近3000万元;实施美丽乡村项目7个,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投入资金近1000万元;认真做好生态恢复、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等工作,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1.67亿元。
“如何利用良好的生态运作项目,获得国家层面的政策倾斜及国际社会的支持?也许省外也有一些案例可以借鉴。”谢添翔拿出手机翻开一条新闻对记者说:“浙江省的仙居县,也是凭借着自身良好的生态环境,获得了法国开发总署约5.6亿元的低息贷款,我们拥有545.06亿元的无形资产,也可以朝这个方向去努力,通过更多的环保项目争取更多支持,为景东发展注入强大资金支持。”谢添翔的办公桌上,我们还看到一份关于该县向上级部门请示给予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的文件,这也印证着景东县继续加强生态保护开发的信心及努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