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西正处于粗放经济向生态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县委、政府立足推进生态文明新常态,打好污染减排攻坚战。截至2014年底,全县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6.83%,时序进度达到88.58%,超进度8.58个百分点,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727吨和492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11344吨和1434吨,提前完成“十二五”减排任务。
泸西一方面实行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一方面切实管好增量,削减存量,控制变量。以“建设高原花园城市、推动泸西跨越发展”为战略抓手,积极申报黄草洲国家级生态湿地公园,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县。近年来,泸西县委、政府实行转型升级、推行绿色发展,既保证减排工作落到实处,又腾出环境容量支持项目落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加强了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力度,在黄草洲生态湿地公园、阿庐古洞风景区、板桥河水源保护区、阿庐康体休闲中心、城子古村等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区域实行强制性保护,以升级创业为重点,大力发展融民族文化、生态文化、康体休闲为一体的生态旅游业,依法依规严格监管,严禁不符合功能区定位的开发活动,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干扰,逐步成为重要生态功能区。
优化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以节能、降耗、减排为目标,淘汰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的落后产能,以化工、水泥、冶炼、“十五小”为重点,依法淘汰小机焦、小冶炼等落后产能11家,高压取缔土法炼锌、土法炼焦违法“两土”337窑,对煤矿生产企业实行了转型升级,发展低碳经济,培育了云鹏电站、李子箐风电场等一批水能、风能低碳经济产业。
着力培育发展生态农业。加快除虫菊、灯盏花等优势生物产品产业化、品牌化,壮大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实施荞系列、高原梨、蔬菜等农产品品牌带动战略,建成了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基地。
倾力培育发展生态林业。建立布局科学、结构合理、功能协调、效益显著的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实施产业兴县发展战略,加快特色经济林、用材林、林下资源开发、森林旅游等产业的开发建设,提升林业发展的质量和规模。根据地理、气候特点,培育了以三塘、向阳为主的华山松用材林,以午街、旧城、永宁、白水、金马为主的圆柏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以中枢、白水为主的高原梨经济林。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建设等工作,建设防护林3.1万亩,续建退耕还林10.5万亩,建设公益林管护面积52.53万亩,封山育林4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35.86%,林木绿化率达43%。
当前,泸西正处于经济跨越发展、生态蓄势崛起的关键时期。全县上下将以更大的决心、更新的理念、更硬的措施,深入贯彻落实各级环保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依法打造蓝天常驻、青山常在、绿水常流的美好家园,为生态立县提供坚实的环境支撑。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