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
从民间来 到民间去
“我们去年将纳西童谣申报到市里,申请列入省级非遗传承保护项目。春节后传来好消息说,我们的申报成功了。”古城区非遗中心工作人员李广开心地对记者说。
长期以来,由于受汉文化的冲击,很多纳西族的年轻人已经不会讲纳西语、更不会唱纳西族的童谣了,纳西母语存在断代的危机。为了能够将纳西语传承保护下去,李秀香、和民达等一批纳西族民间艺人,从1998年开始收集整理纳西童谣。他们跋山涉水、走街串户,到丽江各地寻找散落在民间的纳西童谣曲谱和歌词。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5年,纳西童谣被列为古城区第一批非遗名录。2008年到2010年,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民宗局将100多首纳西童谣整理出来录制成光盘,发放到各乡镇文化站。
“2014年,纳西童谣被列入丽江市第四批非遗名录,同时我们也将纳西童谣作为选修课提供给丽江的小学生学习。现在,已经有很多小学生会唱纳西童谣了。”李广说,非物质文化保护是一条艰辛的路子,但将民间收集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传播传承到民间去,这样的保护和传承,效果很好。
纳西童谣的传承保护,只是丽江保护非遗文化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丽江市针对很多非遗项目因不能适应现代生活而面临传承困难的窘境,提出了让非物质文化保护“从民间来,到民间去”的保护理念,力求让非遗传承保护源于民间,存活在民间。丽江市秉持“整体性保护的理念”从民间收集整理各项非遗文化,以及挖掘寻找非遗传承人,让非遗文化“进课堂、进校园、进社区”,让所有人知晓非遗技艺并对非遗文化产生兴趣,并将非遗文化融入当地民俗与节庆活动当中,有效改善了丽江非遗文化的生存环境,促进了其保护传承。
据统计,各项非遗技艺在2009年到2015年,全市的非遗保护名录只有44个,但仅2016年一年,便增加了66个。截至目前,全市的非遗保护名录已增加到110个。
千年古乐 指间传奇
白沙细乐最兴盛的时候,丽江各个乡村都有能演奏的行家里手。如今,真正能演奏的大师已所剩无几,和凛毅便是其中的一个。
初见和凛毅,这个中等身材、皮肤黝黑、精神饱满的纳西汉子,就像邻家亲切的阿叔,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记者走进白沙细乐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和凛毅家里,看见一家3口正在演奏白沙细乐。
和凛毅出生于白沙细乐世家,自幼学习白沙细乐的演奏。18岁那年,便能顺畅地演奏白沙细乐的序曲《笃》。“学习白沙细乐,必须要听3年练3年。”和凛毅说,《笃》是白沙细乐之母,包含了所有白沙细乐的指法,学起来比较费劲。不过,学会《笃》后,其他的8个篇章几乎一通百通。
在和凛毅看来,要让白沙细乐传承下去,不仅要有传承,还要有传播、推广、创新。于是,他带着白沙细乐民间艺术团到古城玉河广场进行公演,累计接待了近20多万人次的游客。
白沙细乐缠绵悱恻、哀声动人的旋律,被他演绎得动人心弦,收获便接踵而来:2002年,和凛毅到匈牙利参加了第23届电影艺术节闭幕式的专场演出;2013年,走进云南民族大学“非遗进课堂”,对148个大学生进行了白沙细乐演奏的培训;2014年,参加欧洲世界民族风音乐节。
目前,像和凛毅一样,致力于非遗传承保护的民间艺人,在丽江大地上遍地开花,他们倾尽心力将自己的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下一代。据丽江市文广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丽江市目前共拥有110个市级非遗保护项目,141名代表性传承人;拥有省级非遗保护项目25项,代表性传承人45名;拥有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4项,代表性传承人2名。
面向市场 传承文脉
和善均出生在玉龙县白沙镇街尾村的一个铜艺世家,从小看着父亲每天用锤子捶出各种荷盘、红锅圆盆、火锅、水壶等铜制品,耳濡目染之下,对手工制作铜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直以来,他白天下地干农活维持生计,利用农闲时间学习铜器制造手艺。现在,他制作的铜器,在保留民俗文化内涵中不断创新,把纯粹的生活用品艺术化,使铜器产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也被赋予了收藏欣赏价值。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熟悉铜器制作,和善均在白沙古镇开了一个小店来销售自己制作的铜器,每年的收入有近50万元,他打造的“焚香三事”被买主以6万元人民币的价格买走。
“手打铜器是全手工制作,它不仅是一件生活中的日常用品,更是一件工艺品。”和善均表示,作为非遗传承人,采取以发展产业的模式传承非遗技艺,不仅有了收入,也更有利于非遗的传承和保护。
像和善均一样将自己的技艺和产业捆绑起来发展的非遗传承人在丽江数不胜数。
在丽江市永胜县三川镇金官中街的一间小店铺里,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珐琅银器传承人谭志平通过展览、讲学、公司、网店等形式,全力推动永胜珐琅银器“走出去”,让有数百年历史的珐琅工艺散发出了新的生命气息,重焕光彩。
生活在宁蒗县永宁乡温泉村的农村妇女阿七独支玛,和村里的老人们一起将传统的织布机、绕线机等作了改进。阿七独支玛沿用传统的毛、麻原料,织出有各种象征意义的图案,再加工成民族服装和各种饰品向游客推销。2001年春节,一位来自日本的客人对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赞不绝口。经过这个日本客人的介绍,日本福岗市博物馆专程派人来到温泉,买了两套摩梭服装带到日本,陈列在福岗市博物馆内。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