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试点后,一道难题摆在了安徽省池州市面前——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水环境综合整治,需投入数十亿元巨资,如果全靠财政,压力会非常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池州决定在试点建设中采取PPP模式融资,而邮储银行安徽省分行的绿色金融政策,为稳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积极对接,支持海绵城市建设
池州,位于长江之滨,境内雨水充沛,水系众多,但此前的城市建设,一直延续传统模式,硬化的地面、老化的排水设施,既阻碍了雨水往地下的渗透,也让城市遇到暴雨就内涝。
2015年,池州市成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试点后,为了减轻财政当期支出压力,在建设中采取PPP模式融资,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这个项目符合绿色金融发展要求,所以我们积极对接,大力支持。”邮储银行池州市分行行长程光华介绍,绿色金融要求支持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所以他们第一时间与市政府、社会资本方对接,并得到了邮储银行安徽省分行的大力支持。
2016年,池州市公布了2个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分别为滨江区及天堂湖新区棚改基础设施PPP项目、清溪河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招标结果公布后,邮储银行池州市分行第一时间与池州市政府及中标的社会资本方接洽。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是中标滨江区及天堂湖新区棚改基础设施PPP项目的社会资本方,经过多次走访洽谈,2017年7月,邮储银行安徽省分行与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就该项目达成合作意向。
达成合作意向后,邮储银行池州市分行成立了“海绵城市PPP项目攻关小组”,邮储银行安徽省分行开辟“绿色通道”,安排两名专业人员全程参与该项目的申报流程。
经过市分行贷前调查、省分行审查、总行审查审批等一系列环节,2017年8月底,项目获得邮储银行总行批复。此后,池州市分行抓紧落实签约条件及放款条件等前期工作,最终于2017年11月21日顺利实现首次提款。
稳步推进,为安徽注入可持续发展动力
据悉,滨江区及天堂湖新区棚改基础设施PPP项目总投资12.8亿元,基本囊括了池州城区外环道路的建设和改造,以及天堂湖公园及湖体的建设工程。
“项目建设的高峰期,我们有1500人同时施工,使用的机械设备有300多台套,得益于邮储银行的高效率,让我们及时提款,保障了项目的推进,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工程量的60%。”中铁四局池州市海绵城市棚改基础设施PPP项目部副经理葛培说。
据统计,截至2018年4月底,该项目已提款3.9亿元,项目各项工程稳步推进。
5月21日,池州持续降雨,但改建后的长江南路上,却很难看到积水。雨停没多久,路旁的天堂湖公园北广场上,草皮还是湿漉漉的,而透水混泥土铺设的道路却已经干了,坐在上面不用担心裤子会潮。
积极参与池州海绵城市建设,是邮储银行安徽省分行稳步推进绿色金融发展,落实绿色银行战略定位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邮储银行积极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全面部署绿色金融发展战略,安徽省分行成立了绿色银行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推进绿色银行建设规划落地、工作落实。
为助推传统业务转型升级,邮储银行安徽省分行健全绿色信贷产品创新机制,创新金融产品,研发并推广小水电抵押贷款、小企业排污权质押贷款等小企业新产品。
与此同时,邮储银行安徽省分行加强信贷环境风险排查,对纳入环保督查、环保重点监控企业不予开展进一步合作,对严重违反环保、安监、土地、移民、质检等环境和社会风险政策的客户与项目一律不受理、不准入。
在对存量客户和项目管理上,邮储银行安徽省分行严格落实总行限额管理要求,加强对煤炭、钢铁等“两高一剩”领域的行业、区域、客户限额监测、管控。
据统计,截至2018年3月31日,邮储银行安徽省分行绿色信贷共结余99笔,金额56.3亿元,比去年末增长8.64亿元,绿色信贷增速超过全行法人贷款平均增速;“两高一剩”行业法人贷款余额15.2亿,增速低于全行法人贷款业务3个百分点。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