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县是巢湖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境内杭埠河占巢湖入湖总量的55%以上。近年来,舒城县以污水不入湖为目标,以国控、省控断面考核达标为底线,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狠抓水环境治理,坚决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地表水质稳中向好。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地表水质监测通报显示:2019年1至8月份,杭埠河出境三河新大桥国控断面保持地表水Ⅱ类,丰乐河三河大桥国控断面满足地表水Ⅲ类,万佛湖水质常年保持地表水Ⅱ类。
不惜加大投入
近5年累计筹资15亿元用于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治理,除上级环保专项资金支持1.1亿元外,县财政本着“逐年递增”的原则,每年预算安排0.5-1亿元的环保资金支出。同时采取整合项目资金、贷款融资等多方式、多渠道筹集水污染治理资金。
先后投资8.2亿元,建成了日处理4.2万吨的县城污水处理厂、4个工业园区和7个集镇污水处理厂,配套了200多公里的污水主支管网,在建的13个集镇污水处理厂将在2019年底投入运营;依法划定了畜禽养殖禁养区,投资7000余万元,完成了115家养殖企业关闭、搬迁任务;依法取缔废旧塑料加工184家、整治河道采砂148处;投入2.5亿元实施万佛湖综合治理,取缔湖内网箱7603只;投资1亿元完成县城水源地保护区内252户居民征迁及环境整治;结合实施防汛工程,对丰乐河大堤居民实施搬迁,投资2亿元完成一期874户11万余平方米房屋征迁任务。
坚持统筹推进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治理模式,有序推进18个集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目前,已有7个建成调试,正在实施的11个集镇完成总工程量70%以上。
印发年度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实施方案,2次组织4个督察组,集中一周时间对全县30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基本信息、界标设立、警示标牌、宣传标识、在线监控、隔离栅栏以及违法建设项目等环境违法问题进行详细排查,建立问题清单,其中26个已基本整改到位。积极推进县城备用水源(永安水厂)建设,现已基本完成主体工程和输水管线建设任务,编制的备用水源保护区技术报告已经通过省级审查。
狠抓农村面源整治,制定了舒城县农村黑臭水体整治、畜禽养殖场(户)退养和污染综合治理、年度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方案,全方位实施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置、生活污水治理和改厕“三大革命”工程建设,持续延伸“城乡环卫一体化”,自然村庄覆盖率达95%以上。积极启动境内81条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其中,本年度计划治理55条已完成49条整治任务。舒城县列入“十三五”农村环境整治任务的建制村共160个,2016年以来已经整治完成75个,2019年整治48个,到2020年,将实现全县所有乡镇政府驻地、美丽乡村中心村及水源地重点区域的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全覆盖。
强化内河治理
丰乐河在舒城县境内的两条支渠朱槽沟、民主河均为人工干渠,并非天然河流。朱槽沟从县城建成区穿城而过,民主河是杭埠镇排涝灌溉两用渠,两条河流污染相对较重。为有效整治两河水环境治理,该县专门出台了两河治理及其举一反三整治工作方案,计划投资近10亿元,全面实施43个重点项目。
编制并积极实施民主河水质达标方案及其底泥清淤设计方案。完成杭埠镇污水处理厂检修维护,二期扩容提标升级工程正在紧张建设;委托专业机构负责疏通、清理、检查、维修杭埠园区内主支管网;依法拆除了园区内北环路北侧56家露天排挡,统一迁入雨污管网分流、垃圾统一管理的规范集中经营点;动用挖掘机50台套、吊车5辆、人员2000余人次,完成杭埠镇污水处理厂周边支渠黑臭水体整治;按照“三个全覆盖”要求,建立了杭埠园区在线监控平台,8家涉水企业已有7家安装了在线监控设施并实现联网。
朱槽沟河治理进展有序, 完成城区60公里的污水管网清淤、养护,县城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1.7万吨/日)正式建成投运;全面启动县城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及污泥规范处置工程;城区150多个排污口已完成治理90个,县城护城河、玉带河截污、清淤和生态修复等城区黑臭水体整治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0%;县经济开发区三里河北侧6.7公里雨污分流顶管工程建成通水;干汊河镇正在积极推进羽毛工业集中区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工程和干汊河小河、赵坝河清淤、截污及生态护坡工程;集中清理了朱槽沟主河道及其支流杂树、生活垃圾、违章垦植等,桃溪镇还率先在朱槽沟河岸设立了警示牌。
多年来,舒城县为保护巢湖水环境做出不懈的努力。当前,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深入推进水污染防治,正向着“垃圾不落地,污水不入湖,一河清水供巢湖”的总体目标不断迈进。(王德成)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