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惠农金融服务室推广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
中安在线讯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全省惠农金融服务室推广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上获悉,截止2016年7月末,全省县域共有行政村11695个,已建成惠农金融服务室8616个,县域行政村覆盖率为73.7%,较2015年末新增6084个,行政村覆盖率提高52个百分点。
惠农金融服务室是在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基础上建立的具有多种功能的农村综合金融服务点。惠农金融服务室建设能够依靠较少的基础设施投入,获得广泛的便民效果,在便民服务领域具有突出优势,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传统金融服务的空白。同时惠农金融服务室建设能够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和受众群体,有效拉近了老百姓与金融服务的距离,满足群众对安全便捷、标准规范金融服务的需求。
高度重视普惠金融和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工作
近年来,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高度重视普惠金融和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工作,在改善农村支付服务、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增强农村金融机构竞争力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2011年以来,在全省全面开通了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农民足不出村便可取款,使农民真正享受到了金融服务现代化的发展成果。
合肥中心支行丁伯平副行长在讲话中指出,当前,我省正处在惠农金融服务室建设村级全覆盖工作的关键阶段,我们要从发展普惠金融和推动金融扶贫的高度,进一步深化对推进全省惠农金融服务室建设村级全覆盖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真正摆在重要位置。
他强调,惠农金融服务室建设事关金融服务“三农”的全局,事关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要认真总结汲取经验教训,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以及央行规划、政策支持、协调推动的作用,调动各有关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要以农民满意为标准,更加注重实效,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要着眼于农民的需求,要把农民需求作为第一导向,惠农金融服务室要推出符合农民习惯、好用、易操作的产品和服务。
淮南凤台主动探索在全省率先成立惠农金融服务室
淮南凤台主动探索,根据农村地区开展人民币反假、零钞兑换、国债和征信知识宣传、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工作需要,依托助农取款服务点,建立了惠农金融服务室,为农民提供支付结算、国库、征信、现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等综合金融服务功能,实现了农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成本低廉、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
记者来到了淮南凤台陈庙村,村里现有居民2000多人,原先村民办理新农保业务时需要往返集镇走很远,淮南邮储银行凤台县支行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由中国人民银行淮南市中心支行牵头开设了陈庙村惠农金融农服务室。惠农金融农服务室的开设满足了周边农户存取款、兑换零钱、生活缴费等需求,为周边居民提供了生活便利,颇受当地老百姓欢迎。
农村经济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
支付体系是支持经济金融发展的核心基础设施,改善农村支付服务、健全农村支付体系对于推动农村消费、提高农村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农村资金融通、增强农村金融机构竞争能力、减少现金流通、提升农村信用水平、推动现代金融文化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惠农金融服务室不仅可以满足农民基本的金融服务需求,对于缓解主办银行网点柜面压力,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也发挥着积极作用。
随着国家对农村地区政策倾斜力度的加大,“万村千乡”工程推动农村消费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对提高消费水平、提升生活质量有了新的渴望。今年上半年,全省社会消费零售总额中,城市消费3863.2亿元、增长12%,农村消费929亿元、增长12.5%,农村消费市场增速持续高于城镇,农村消费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农村消费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以保障百姓财产安全为己任
农民的资金来之不易,且其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较薄弱。丁伯平表示,惠农金融服务室建设过程中,要始终强调风险防范和农民权益保障问题。随着现代化金融服务在农村的普及应用,相应的风险防控工作也应常抓不懈,各地要深入分析农村金融服务风险点,有针对性地建立防控机制,加强市场监管和秩序规范,着力提升服务品质,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和非现金结算信心。对于打着惠农金融服务室旗号从事非法金融活动的,以及在金融支付活动中侵害农民合法权益的,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张闻宇)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