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2月底解放军攻入邛崃县县政府
刘伯承(右二)、邓小平(右三)、贺龙(右一)商议解放四川和西南
入川解放军帮助群众磨玉米
大邑县,中共地下组织领导的川康游击纵队与解放军胜利会师
1949年10月1日,随着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升起,新中国宣告成立。国民党军队抱着最后的幻想,收集残兵败将逃到四川,企图建都重庆,割据西南。12月初开始,国民党部队从川北、川南、川东、川西等方向朝成都集结,蒋介石试图与解放军展开最后一搏,作最后的“川西决战”。而解放大军则采取大迂回、大包围的战略行动,势如破竹一路解放了广元、平武、南充、绵阳等城市,进行成都战役。成都战役是解放战争中的最后一场大决战,以气势恢宏、歼敌众多、敌起义投降49万人而载入史册。
南北合围 进军西南
1949年10月初,党中央命令贺龙率领第一野战军十八兵团由陕入川,配合刘伯承、邓小平大军解放西南。11月29日,贺龙大军越过秦岭,兵分三路挺进四川,直逼成都。11月30日,重庆解放,蒋介石逃往成都,部署“川西决战”,企图作最后顽抗。蒋介石命令从重庆西撤的部队死守岷江和沱江,利用有利地形正面阻滞解放军向成都进击;命令胡宗南集团从秦岭川北一线南撤至成都地区,准备在此与解放军打一场大仗,倘若失败,就向云南和西康撤退。
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在北起湖北巴东,南至贵州天柱的500公里地段上,向国民党军队实施了多路突袭。第二野战军的行动,完全出乎国民党的预料,打乱了其在西南的整个防御部署。随着解放军11月15日解放贵阳,21日解放遵义,在鄂川边境围歼了国民党宋希濂部队后,国民党西南防线被拦腰切断。此时方才如梦初醒的国民党军队,却已经陷入了贺龙和刘邓大军的两面包围。
乐山奇袭 打开成都南大门
刘伯承、邓小平认为,为了不使国民党胡宗南部队逃往云南和国外,要将其聚歼于四川境内。他们判断,四川境内国民党军在成都失守后退往云南的道路有两条:一条是由成都经新津、乐山、宜宾;另一条是由成都经邛崃、雅安、西昌。此时,后一条道路已经被解放军切断,因此,敌军的退路只剩下乐山一条。
12月6日,刘、邓发布《成都平原围歼战》的命令,作出“继续西进,完全切断敌之退路”的部署,指出:我军渡江后,必须控制垫江、邻水、大足、内江、荣县、井研、乐山之线,才算完成第一个战役。这个战役的关键在于占领乐山,完全切断敌人退往西昌、会理、云南的公路线。
根据战略部署,47师正面主攻乐山,48师偷渡岷江,背面偷袭。岷江是长江在四川盆地中的一大支流,江阔水深,水流湍急,是一道天然的防线。即使是这样坚固的防线,依旧没能挡住解放军的步伐。
12月15日晚上8点,48师14团3营一个连的解放军战士,在火力掩护下划着一只橡皮舟,冒着对岸敌人的炮火,强行划至对岸。部队上岸后立即警戒,随后在7连、9连的合力下,一举攻下桥西渡口的小山坡。12月16日,解放军攻占乐山、夹江,17日又攻占峨眉、洪雅,19日攻占名山。第三兵团攻占简阳、邛崃、大邑等地,从而完全切断了国民党逃往康、滇的道路。
彭县起义 “川西决战”落空
就在解放军攻占乐山的这段时间内,四川周边的局势也发生了变化。12月9日,川康地方势力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和国民党云南省政府主席卢汉,相继在成都彭县(今彭州)和云南昆明起义。同日,驻扎在宜宾一带的国民党二十二兵团司令郭汝瑰也率第七十二军在宜宾宣布起义。深感大势已去,却又回天乏术的蒋介石决定一走了之。12月10日,蒋介石从成都凤凰山机场仓皇登机,离开大陆飞逃台北。临行前,蒋介石还嘱咐说:“牺牲未到最后关头,绝不轻言牺牲;失败未到最后关头,绝不轻言失败。”
12月22日,胡宗南在新津召开军以上指挥官的紧急会议,计划向西康、云南方向突围。会议确定的方针是:保持力量、避免胶着、偏师东突、主力背进。胡宗南认为,解放军十八兵团还在绵阳一带,对成都没有形成紧密的包围圈,而刘、邓指挥的第二野战军后方空虚,倘以罗广文兵团和陈克非兵团向东攻击,逼迫解放军回师东进,则可使嫡系李文的第五兵团向南突围。但胡宗南对突围行动毫无信心,第二天便由成都乘机飞往海南岛。
胡宗南离开成都后,处在包围中的国民党军队更加军心涣散,大多数高级将领已经丧失了斗志。在刘、邓四项忠告等政治形势攻势的感召下,24日,国民党第十五兵团司令罗广文、第二十兵团司令陈克非率部在彭县起义;25日,国民党第七兵团司令裴昌会率部在德阳起义。至此,胡宗南集团只剩下他的嫡系,第五兵团司令李文尚在顽抗。然而这支国民党的王牌军队,也早就没有了昔日的傲气。
蒲江激战 3天击溃5万国民党军队
1949年12月24日下午,国民党第五兵团司令长官李文组织7个军兵力,一路由崇庆(现崇州)地区向邛崃、大邑方向突围;另外一路由新津地区向西突围。25日凌晨,急红了眼的李文亲自组织四个军的兵力,绕过邛崃,转向蒲江以北的寿安、西来、复兴一线突围。解放军第16军立即调整部署,以攻为守,将敌人分割包围。
解放军第48师除留少数部队控制名山百丈、黑竹关交通要道,主力全面展开,向邛崃地区进攻,并主动协同46师向西来镇攻击。除48师之外,46师向敦厚场、朝阳寺、军田坝方向出击;47师由丹棱向蒲江以东的寿安场进攻。在解放军的攻势下,李文的部队被压缩、分割包围在西来、军田坝、松华、敦厚、寿安场等区域。
25日这一天,从早到晚,解放军以6个团的兵力,东至蒲江寿安场,西至青石铺,北至邛崃南侧,在几十里宽的战场上,与敌企图夺路突围的4个多军编制的部队展开激战。在川西坝上,到处可听到枪炮声和喊杀声,捷报不断向军部传来。
48师从左翼快速北进,先后在青石铺和邛崃南面的南河坎歼灭一股敌人,发现北面已由12军控制,即由南北向复兴场方向前进。而右翼是46师137团单独出击,在寿安场附近歼敌1个团。46师136团从早晨开始就与数倍于己的敌人接触。该团除令二营少部分兵力控制高桥东北、走马埂附近要点外,其余各营、连从三四个方向分多路向敌猛冲,敌人突然遭此猛击,也不知道解放军有多少部队,顿时大乱。各营连立即冲入敌群,至15时就俘敌2000余人。46师为了迅速击退敌人,堵住逃敌,急令进至高桥的138团跑步北进,加入战斗。到黄昏,136团攻占了敦厚场、两河口等地区,138团抢占了西崃场东北诸个无名高地,与敌形成对峙。
入夜后,国民党军队仍不甘心失败,集中优势炮火,向138团阵地猛烈轰击,并成连成营地轮番进攻,企图从该处打开一个缺口。138团二连、九连多次将敌击退,但敌之炮火和攻势不见减弱。团首长考虑敌人太多,单纯从正面抵抗很困难,决定由三营副营长、全军著名战斗英雄桑金秋同志,率七连从左面利用敌之翼侧和间隙,插入敌后袭击敌人。该连秘密插入敌阵内10余里后,突然行动攻占两个山头,先后俘敌一个营和两个连,并组织火力射击敌炮兵阵地,同时不断地变换位置打信号弹、吹军号,使敌认为解放军主力已插入其纵深,不得不停止正面进攻。
当夜,军首长研究决定暂停进攻,待主力到齐后,再发动总攻。次日拂晓,在猛烈炮火的支援下,136团除一个营由正面向干溪沟、马福店进攻外,团主力由右翼向张祠堂、军田坝方向进攻;138团由左翼向龚店子方向进攻,一举突入敌阵。
此时,敌人已无力抵抗,军心动摇,46师立即进行大胆穿插分割。战至15时左右,将敌人分割围歼于军田坝、马福店、龚店子地区。军部即令47师主力迅速向固驿镇、高山镇方向进击,协同友邻歼敌。该师于27日晨北进途中,得知固驿镇、高山镇附近之敌已被友邻歼灭,但在童桥方向仍有枪声,马上主动向童桥方向前进,发现敌53师仍在那里顽抗,遂投入战斗,一举突入童桥,俘敌2000余人。
经过3天的激战,国民党第五兵团的七个军5万余人被解放军一一击溃。12月27日,司令官李文只好下令,剩下的万余人缴枪投降。至此,成都战役胜利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的最后一支军队也被消灭。
游击队后方穿插配合作战
在成都战役中,川康边人民游击纵队配合人民解放军,投入了围堵歼灭国民党军队的战斗。1949年12月初,中共川西边临工委决定,将游击队主力集结于胡宗南、王陵基部队退路侧面的邛崃、大邑一带钳制敌人,配合解放军解放川西。
12月14日,集结于名山县城的各支队召开隆重的誓师大会,游击队向邛崃石坡乡进发。从19日起,被解放军堵在双流、新津、邛崃一线的几万国民党军队,纷纷折向邛崃、大邑山区逃窜,意欲绕道逃入康、滇,致使新津、邛崃、大邑、崇庆(现崇州)相连地带到处是成股的国民党军队,这一带恰好是游击队的主要活动区域。游击队主动与前来的解放军联系,全力配合,投入围歼残敌的战斗。25日,在解放军与国民党李文残部的战场上,川康边游击纵队所属各支队出动2000多名武装力量,配合解放军打空当、堵口子、抓押俘虏、清扫外围、运送军用物资、筹集粮草,为成都战役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配合解放军围歼敌军、解放成都地区的战役中,川康边游击纵队共计直接俘虏敌军3000余人,缴获各种武器3000余支和其他军用物资,有80多名游击队员因此牺牲。游击队配合解放军追歼敌人的同时,纵队领导下的“留蓉工作部”和一些外围组织成员抓住时机,利用各种关系,直接或间接地开展对国民党军政单位和个人的统战、策反工作,对他们起义投诚起到了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石板滩 歼灭蒋介石警备团
蒋介石逃离成都,但他从广州空运到成都的警卫团却无法带走。蒋介石临走前想了一个安抚的办法,把警卫团扩编为师,并给了一批黄金,让他们上山打游击。警卫团作为蒋介石的御林军,清一色的浙江人,士兵都是高小以上的文化程度。他们享受优厚待遇。全穿黄呢子军服,相当于国民党其他部队的军官服装。装备也不同于国民党的一般部队,每人配备两件武器:一支美国卡宾枪;一支德国制的二十响驳壳枪。团长姓张,升任师长后,怕与其他部队因待遇悬殊产生矛盾,把部队拉到离成都东郊60里的石板滩附近山上。解放军第四野战军50军从东面赶来,该团长听到这个消息后,连夜换上便衣逃跑了。50军先头部队149师445团率先与蒋介石警备团遭遇。该团占据山地有利地形,企图顽抗以争取时间。事后才知道军官们是想利用这个时间,在山上瓜分蒋介石临走时给的一批黄金。解放军分三路发起进攻,在进攻中牺牲了两名战士。该团眼看被包围,举起白旗投降。在听了人民解放军对俘虏实行的宽大政策后,蒋介石警备团的军官们默默把埋在泥土里的金子取了出来,上缴解放军。
陆离/文 中共成都市委党史研究室、成都市档案馆 供图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