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重症胰腺炎,是一种来势凶险、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的外科急重症——
他主张:
由消极等待“重型”出现后再治疗,改为主动出击,用微创的内镜胆管减压技术预防重型化的发生。这在全国外科大会上,被公认属于国内首创,称为“田氏定律”
胰腺癌早期表现多不典型,就是“胃”不舒服,常被当成胃病来治疗——
他告诫:
在现代化仪器检查盛行的今天,也不要忽视病人自身诉说的“不典型”症状,不放松对各种微细变化的分析和排查,这才是对患者最大的负责任
10月25日上午,在西部战区总医院门诊部,专程从北京慕名赴川的现役军人陆先生拿到了田伏洲教授为他制定的非常详尽的治疗方案。2018年,因肝门胆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一年来频繁的寒颤、高热及腹痛使他饱受痛苦。田伏洲发明的“球囊渐进扩张法”,不仅可以为他免除再一次开腹手术的痛苦和风险,还能解除胆管狭窄的病患,从“根”上治愈疾病。
就在一周前,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主办的“2019中国外科周”上,76岁的田伏洲教授获得了“中国胆道外科终身成就奖”,全国仅有10位教授获此殊荣,他是西南地区唯一获得奖项的专家。
获奖时
当时还在南京出差 “还是让学生代领的”
田伏洲教授告诉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得知自己获得“中国胆道外科终身成就奖”时,已经是10月18日晚上10点。当时,他正在南京出差,参加一个重要学术会议,“赶不回来,还是让学生代领的。”
田伏洲教授是我国著名的肝胆胰外科专家,1962年考入第三军医大学,毕业后曾在西藏工作12年。1992年初,从美国学习两年归国的田伏洲,出任原成都军区总医院全军普通外科中心主任。“作为医生,一辈子只能研究一个专业的事。”田伏洲谦虚地说。
急性重症胰腺炎,是一种来势凶险、并发症多、死亡率高达25%以上的外科急重症。针对重型胰腺炎病人呕吐较多的特有现象,田伏洲设计了一个动物试验:当动物呕吐时,测量了胆管和胰管的压力,结果令人惊奇——呕吐,可以使胆管压力超过胰管,从而驱使胆汁注入胰管造成胰腺炎,他指出,这就是胆源性胰腺炎的本质。呕吐越频繁,注入次数越多,胰腺炎就越重,随后他又从生理、生化、解剖以及分子生物学的不同角度反复实验论证,创造性地提出了“急性胰腺炎重型化”。他主张由消极等待“重型”出现后再治疗,改为主动出击,用微创的内镜胆管减压技术预防重型化的发生。这在全国外科大会上,被公认属于国内首创,称为“田氏定律”。5年以后,这项技术被列为《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的重点内容。
田伏洲还曾发明利用健康胆囊与肝门部吻合,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皮下通道型胆囊肝胆管吻合术”,既保护了胆囊,又保留了奥迪氏括约肌功能,更方便结石复发时微创取石,被业界称为“田氏手术”。
地震中
他制定了简易流程 对收治伤员进行排查
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任普外中心主任的田伏洲负责腹部创伤及全院重症伤员抢救工作。田伏洲回忆说,地震时腹部创伤发生率虽然比例较小,却有“隐蔽性”,一旦内脏破裂伤被漏诊,死亡率极高!地震后,大型医疗设备的使用受到影响,加上余震不断,伤员多安置在室外开阔地带,没有CT、核磁共振等检查设备,怎么能做到快捷确诊的排查?
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田伏洲制定了“五步三类一指征”的简易流程,确保了在极简陋的条件下,对所有收治伤员进行排查:仅通过问诊、视诊、触诊、床旁B超及腹腔穿刺技术这五个步骤,初步从收治的3000多名地震伤员中,筛查出了80多位可疑有腹部伤的病员,再将他们分为三类:即有腹部伤不需要开刀者;有腹部伤需待观察者和有腹部伤需立即开腹手术者。最后,根据这“五步三类”结果确定出一个指征——紧急开腹的指征。
当时,普外医生一大半都被借调到骨科和脑外科帮忙,但留下的少量医生仍很好地完成了筛查任务,查出80多个腹部伤患者,其中31个做了开腹手术,占全部伤员的1%。按照创伤医学的标准,开腹探查手术允许有10%的“误诊率”,但通过简易流程筛查出的开腹伤者误诊率为0!也就是说,没有一例被错误开腹!术前判断符合率达到97%。而保守观察的伤员,也没有一例被延误手术治疗。
网络上
不少患者发来感谢信 他的认真细致令人感动
在网络上搜索田伏洲教授的信息,能看到不少患者的感谢信,除了医术精湛,田伏洲对患者的认真细致,也让他们格外地感动。从医50余年的田伏洲说,作为医生,要有对患者的责任心、同情心,有这份责任心,能够减轻患者痛苦,甚至挽救患者的生命。
田伏洲以有“癌中之王”的胰腺癌举例。因早期表现多不典型,就是“胃”不舒服,但胃又是一个持续工作的器官,常规的胃镜检查多会显示“慢性胃炎”的内镜表现,由此就会按照胃病来治疗。田伏洲说,正是这种“隐藏性能”,使就诊的患者多数延误了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造成一经发现就已属晚期的现状,治疗难度非常高,即使手术生存期也不会太长。
但如果医生能够多问一句,“还有没有其他症状”?并做相应的检查,疗效将大有改观!田伏洲曾让一百多位胰腺癌(包括部分神经内分泌瘤)患者,回忆最早出现的自我不适症状,发现约70%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八大表现:即胃不适、腰不爽、吃不下、拉不畅、躺不平、睡不香、坐不久、喜伏案。也就是说:最早出现“胃”不舒服,食欲下降,不觉饿,有时腹泻,有时便秘;由过去的不择睡姿变成只能向一侧弯曲着腿才能睡着,最后,连侧身也难以入眠,而患者还常认为是工作紧张或过于劳累所致。
田伏洲认为,作为医生,在现代化仪器检查盛行的今天,也不要忽视病人自身诉说的“不典型”症状,不放松对各种微细变化的分析和排查,这才是对患者最大的负责任。赵芝洪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于遵素 实习生 许媛萍 摄影报道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