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蓉聚人才

2020年10月09日 10阅读 来源:成都日报 2019/09/03




原标题:蓉聚人才

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这里有让人流连忘返的美景,有令人欲罢不能的美食,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才甚至外国人才都被这座城市吸引,选择留在这里安居乐业。他们来自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国家,他们在不同岗位从事着不同的工作,各自在业内发光发热。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选择——成都。而作为“新成都人”的他们,也给成都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优秀的人才政策让更多人才汇聚于此,为此奋斗和付出。优秀的人才队伍在城市的建设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一直以来我市在各个硬件和软件方面不断推出利好政策,让更多人才选择成都、留在成都,为成都的发展助力。

他们爱成都 成都也欢迎他们留下来

首批“蓉城人才绿卡”持有人:

成为“蓉漂”一员

感到骄傲和自豪

2017年8月,我市举行了首批“蓉城人才绿卡”发放暨“蓉漂计划”专家颁证仪式,296名在蓉“两院”院士、“蓉漂计划”专家等领到了自己专属的“蓉城人才绿卡”。绿色的总体基调,简明清爽的设计,包含持卡人基本信息、人才类别及成都人才标志,一句醒目的“让‘蓉漂’成为时代风尚”突出了核心主题。别看这只是一张小小的卡片,它所能提供的服务还真不少。

“蓉城人才绿卡”是一张成都人才专属的“荣誉卡”“服务卡”,是“蓉漂”的专属服务管家,具有人才身份识别及信息数据交换功能,是人才享受服务事项的凭证。以“蓉城人才绿卡”为中心的立体化服务系统,除了“一卡”,还包括:“一册”——人才公共服务手册,为各类人才提供服务事项简介、服务范围、办理流程、联络人员等,办事服务一目了然;“一会”——人才服务联席会,研究解决“蓉城人才绿卡”建设和使用中的问题,打通人才服务的“堵点”; “一中心”——人才服务呼叫中心,配备专人值守,倾听人才呼声,及时回应人才诉求;“一平台”——成都人才服务数据云平台,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动态分析,优化办事流程,简化服务手续。

“蓉城人才绿卡”打破学历、职称等的限制,根据积分对持卡人分层分类提供住房、落户、配偶就业、子女入园入学、医疗、社保、出入境和停居留便利、创业扶持等服务保障,围绕政务服务、创新创业服务、商务服务和生活服务四大板块,按照分层分类的原则,精准匹配服务事项,首期将为“两院”院士、“蓉漂计划”专家等陆续提供政务办理、住房、子女入园入学、医疗、出入境和停居留便利、创新创业项目申报等24项服务事项。

仪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成都市科协主席、西南交通大学首席教授翟婉明拿到“蓉城人才绿卡”后表示,“蓉城人才绿卡”为专家人才提供了包括医疗、教育、出入境和停居留便利等24项实实在在的服务,在全国都没有几个城市能做到,充分彰显了成都爱才、聚才的博大胸怀,让广大专家人才切实感受到了成都尊重人才、崇尚创新、支持创业的天府文化。

新入选“蓉漂计划”专家代表,康诺亚生物医药科技(成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博博士接过属于自己的“蓉城人才绿卡”,非常高兴。“作为‘蓉漂’的一员,我感到骄傲和自豪,作为‘蓉漂计划’专家,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首位落户成都的“蓉城人才绿卡”专家:

相信成都的发展和潜力

“徐教授,这是您的户口簿,欢迎您来蓉定居。”即使已经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金牛区公安分局办证中心窗口民警张红梅仍然还记得自己在去年4月27日所办理的那一份落户申请。“是一位来自安徽的教授,也是首个持‘蓉城人才绿卡’在蓉落户的专家人才。”

来自安徽的徐教授,成都某高校数学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是各个城市竞相邀请的学术顶尖人才。曾在外地工作多年的他一直看重成都的发展和潜力,也因此选择成都作为自己的定居地。“成都是国家投入了非常大的力量进行建设的一座历史和现代交融的城市,成都正在从区域中心城市向国家中心城市大步迈进,这样的定位和未来的发展一定能使这个城市的经济得到腾飞。这次办理户口迁移,细微之处足见成都对人才的重视和支持,充分体现了成都这座重才爱才敬才之城对专家人才的礼遇,为‘蓉城人才绿卡’点赞,也为成都公安的优质服务点赞。”

张红梅回忆,当天上午,徐教授前来办理落户手续,并向窗口出示了他的“蓉城人才绿卡”。“我们将徐教授引导至绿色通道进行办理,仅用了5分钟的时间便将新的户口簿交到了他的手中。”

“蓉城人才绿卡”为专家人才提供了20余项实实在在的服务,其中包括非本市户籍中国公民持卡人,可申请落户本市,并开设绿色通道,提供政策咨询、落户指导、预约服务。这既是成都市委市政府对专家们的承诺,也是对公安户政管理部门的工作要求。据了解,目前我市公安机关各个办证中心户政窗口和出入境窗口等均设置有“蓉城人才绿卡”绿色通道,持有“蓉城人才绿卡”的人才可在办理相关业务时享受相关服务,更加快速高效便捷地完成办理。

取得中国“绿卡”的在蓉外籍人才:

很开心能在成都

真正安家落户

去年8月6日,市公安局出入境接待中心举行了外籍人才永久居留身份证的颁发仪式,为6名在蓉的外籍高层次人才现场颁发了永久居留身份证。作为省发改委推荐的首批高层次人才,来自美国的医学博士刘杰森和妻子刘喜乐就是其中之二。

两人自2008年与成都结缘之后,一直都在成都生活。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喜欢吃川菜,爱网上购物,喜欢逛菜市场……刘杰森和妻子的生活中已经俨然融入了很多成都元素。“我喜欢成都,喜欢这里的生活节奏,也喜欢在这里工作,周围的人对我们都很好,在这里生活真的非常愉快。”刘杰森和妻子都是从事家庭医生和相关培训的工作,由于医生执照每年都需要返回美国进行审核,在没有取得永久居留身份证前,他们每年都要申请居留许可证,来来回回花费了很多办理相关证件和手续的时间。

2017年6月1日,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推出出入境十五条新政,对外籍人士出入境、停居留和永久居留的政策进行了调整,在吸引海外人才创新创业、方便外籍华人安居乐业、为外国学生实习和创新创业提供便利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新政实施一年后,刘杰森和刘喜乐也终于拿到了属于自己的中国“绿卡”,更加享受自己和孩子在成都的生活。“很开心能在成都真正地‘安家落户’,我们会一直留在成都的。”

和刘杰森、刘喜乐夫妻一样选择留在成都的,还有来自马来西亚的何健铭。作为一名大名鼎鼎的高尔夫球界金牌教练,他曾多次入选“中国十佳教练”的名列。何健铭在蓉定居10余年,但一直不敢对生活和事业作长期计划,新政实施后取得了永久居留身份证,终于能让他对未来有更加长远的安排。“有了中国‘绿卡’,我出行、生活、办事各个方面都会便捷许多,以前每年都要提交各种材料,护照上盖满公章,现在就方便多了。”

开放包容 广纳人才

便捷服务

把人才留下来

为了将国内外的人才留下来,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政策,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公安机关户政和出入境管理部门推出多项“新政”。

2017年7月20日,我市正式实施“人才新政12条”。为给广大来蓉人才落户、出入境和停居留等方面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市公安局户政管理部门在完善“人才落户”服务配套方面创新推出“一窗办结、一网办理、一站办好、仅跑一次”的精准服务模式,办理落户手续更加精简,办理更快捷。

“一窗办结”

以“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为根本要求,取消人才落户需到房管局打印“无房证明”、人才交流中心领取集体户内页的流程,加强部门信息共享、推行网上信息核验和流转,实现凭毕业证和身份证,只进公安机关一扇门就能快速办结。

“一网办理”

以“人未出户户已迁,人未入川户先迁”为目标,完成“成都公安微户政”功能升级,从目前的预约预审功能,向在线办理户籍业务提升,极大地拓展我市招贤纳智的辐射范围。

“仅跑一次”

在与高校、企业建立联系机制的基础上,开展走进重点高校、走进重点企业、走进重点科研机构活动,组织人员到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各大高校开展上门服务,主动为企业、青年人才、应届毕业生解决集体户设置、人才落户等问题,提前上门服务、集中办理入户业务,主动上门送证。

“一站办好”

在企业、产业园区等人才集中区域,设置“公安一站式办证点”,整合户政、治安、出入境、交管等职责,方便企业及各类人才办理相关业务。

叫响“蓉漂”品牌

提升城市影响力

2017年7月,成都“人才新政12条”正式实施,这是成都历年来含金量最高、惠及面最广、支持力度最大、针对性最强的人才政策。

两年来,我市始终秉持“以人力资源高水平协同支撑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初心,按照人口高质量增长和人力资源高水平协同的理念,笃定目标、保持定力,坚定不移地推行“户籍新政”和“人才新政”,大力营造“让‘蓉漂’成为时代风尚”的浓厚氛围,城市对年轻高学历、创新高水平的人才吸引力显著增强,呈现出人口数量加快集聚、人才结构加快优化的良好态势,为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以“蓉漂”IP概念塑造全市人才工作品牌,以“蓉漂”冠名重大人才工程、重大人才活动和服务载体,解决了长期以来成都人才工作品牌性不强的问题,极大地提升了成都人才工作的全球显示度和城市影响力。

做优“蓉漂”品牌六大拳头产品,我市大力实施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顶尖团队的“蓉漂”计划,累计已评选超过600名专家、60个团队。常态化开展“蓉漂人才荟——走进名城、名校、名院(所)、名企”系列活动,整合多方资源,形成整体力量,集中赴外开展招才引智活动,两年来赴伦敦、东京、北京、上海等国内外30多个城市举办专场活动超过300场,当场签约超过5万人,引进重大项目超过100个。打造“蓉漂人才发展学院”,以“政府主导、业界共治”的办学模式,统筹整合市场优质培训资源,对在蓉高层次人才、“5+5+1”重点企业骨干人才、来蓉青年大学生、人才工作者等,开展国情市情研修、人才综合素质提升等专业培训,系统解决人才要素供给跟不上产业发展需求等问题。将每年4月最后一周的星期六设为成都人才专属节日“蓉漂人才日”,以丰富多样的活动,最大限度地传递城市尊才爱才的鲜明态度。健全“蓉漂”综合服务体系,扩大市级人才发展专项资金额度,建设“成都人才综合服务中心”,发放“蓉城人才绿卡”,打造“蓉漂”青年人才来蓉第一站——7天内免费入住的“蓉漂”青年人才驿站,加快推进国际化社区建设,积极为人才提供安身、安心、安业的综合服务保障。

记者 李旻 侯初初 摄影 杨永赤 刘阳









(责编:袁菡苓、罗昱)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