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国家级试验区
■全国率先实现全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
■国际奥赛的“成都力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成都教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近年来,我市加快建设“优教成都”,加快补齐教育短板,全市各级各类教育质量不断提升,教育普及与质量发展指数位列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
70年来,成都教育改革发展在全国也颇具影响力,城乡教育统筹发展、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公益性幼儿园建设等成功实践为全国教育提供了优秀的经验。
近年来,成都教育一直秉持党中央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走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发展之路,把“更好的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排在首位,率先在中西部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已成为成都重要的竞争优势和靓丽的城市名片。
目前,全市共有中小学幼儿园3836所、在学人数236万,在蓉高校64所、在学人数95.2万;全市教职工总规模超过26.3万人。2018年,我市学前三年、小学初中、高中、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99.4%、100%、98.5%、49.4%,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4.4年。
近年来,成都已先后获批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全国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全国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试点单位、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等11个国家级教育改革试点示范,学前教育“两为主”发展模式、教师“县管校聘”、“两自一包”学校管理制度、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机制等改革经验成为全国经验,成德眉资教育同城化发展机制初步构建,社区教育进入全国城市第一方阵,荣获全球学习型城市奖。
全国率先
实现全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2013年9月,成都市全域区(市)县一次性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督导评估,成为全国首个整体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副省级城市。当年9月17日出版的《人民日报》不仅以头版头条的显著位置对成都率先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情况进行了报道,还在当天第12版同时进行深度关注。
全国唯一
部省市共建“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
成都推行城乡教育统筹发展,并成为全国唯一的部、省、市共建“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在市级层面形成了“发展规划、办学条件、教育经费、教师队伍、教育质量、评估标准”为核心的实践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教育机会公平均等、资源配置动态均衡、质量水平全域共进、管理方式创新融合的“市域统筹”四大新机制,驱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转型升级。
2017年,成都市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市规划局启动了教育设施专项规划修编工作,对成都全市的区(市)县以及成都高新区、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进行统一规划。同年12月,成都市政府出台《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促进全域优质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确立“公建配套学校必须优先规划、优先建设、优先交付使用”的“三个优先”原则,确保规划能够落地落实。
惠及千万农村孩子
标准化建设农村中小学
2007年9月,郫县红光思源学校顺利开学,标志着成都市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全面竣工。2004年6月启动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以来的3年间,成都建成410所农村标准化学校,约60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走进新学校。据介绍,2004年6月,成都市全面启动了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其主要目的是科学规划农村中小学,彻底消除危房,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整个工程历时3年、市本级财政投资10亿元。按照川西民居的建筑特色共建设学校410所。其中,新建61所、改扩建293所、维修改造56所,新建校舍面积达到105万平方米,旧房维修改造84万平方米。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覆盖了214个乡镇,占全市223个乡镇(不含城关镇)的96%。
农村标准化学校实行6个方面的“统一”:首先是统一投资,整合教育资源,集中资金建设;其次是统一标准,完善教育功能优化学校配置;第三是统一规划,宏观合理布局,微观“三区分离”,所谓“三区分离”,指学校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进行分区合理布局;第四是统一风格,蕴涵地方文化,彰显学校特色,标准化建设的学校校舍造型均融合川西民宅建筑元素,凸显育人文化氛围;第五是统一设计,公开社会招标,严格评审设计;第六是统一建设,统一建设管理,投、建、管三分离。
此后,成都市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行实施了全面启动城乡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国际奥赛的“成都力量”
今年7月举行的第30届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IBO)成绩已出,成都七中学生唐皓轩以全球第二名的成绩获得金牌,成为第七个取得国际生物奥赛金牌的成都七中学生。自1992年以来,成都七中学生参加国际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共获得12枚金牌1枚银牌(数学2枚、化学2枚、生物7枚、信息1金1银)、国际环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铜牌1枚和亚洲物理奥赛金牌1枚(3人3次入选国家队),获得国际金牌总数位居四川第一,成为我国中学生学科竞赛一支重要的“成都力量”。值得注意的是,成都七中学生在每一项学科竞赛中都至少获得了2枚以上的金牌——这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
成都七中督学、创新教育中心主任、有着“金牌教练”美誉的正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文宗认为,成都七中校长高度重视拔尖创新人才的基础培养,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搭建平台一定要给学生丰富的成长经历,让学生拥有选择的权利,培育自己的兴趣特长。五大学科竞赛是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平台,为学有兴趣、学有余力、学有特长、综合素质全面的中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记者 周波 陈茵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