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国庆期间成都旅游收入129.81亿 累计接待近1200万人次

2020年10月09日 10阅读 来源:成都日报2016/10/08

  今年国庆黄金周,“互联网+旅游”融合效应开始显现,无论景区还是旅游企业,纷纷以“互联网+”的手段提升游客的体验,受到了游客的认可。市旅产办的统计数据显示,国庆黄金周全市游客接待量持续稳步增长,累计接待1193.3万人次,同比增长3.0%。其中过夜游客355.2万人次,同比增长3.4%。这些华丽数据的背后是巨大的经济效益,国庆黄金周期间,我市实现旅游收入129.81亿元,同比增长23.1%;其中,过夜游收入同比大幅增加,达99.7亿元,同比增长高达24.5%。可以说,国庆黄金周已成为拉动消费的重要手段。

  搭建导游执业公共服务平台

  游客可网上找导游

  “黄金周”期间,游客通过互联网不仅可以获得出行提示、制定交通规划、预订各类票证。同时,成都作为全国导游自由执业试点城市,本月1日起,在市旅游局的指导下,成都导游执业公共服务平台——云游易导已搭建完成,并投入使用。游客在成都还可通过网络预约、实时呼叫导游服务。“互联网+旅游”带来的便利已经成为我市旅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统计数据显示,国庆黄金周期间自由行游客共完成导游自由执业181单次。此外,我市有201家旅行社通过导游执业公共服务平台派遣导游,发送旅游团队1679个,并完成在线第三方支付,确保了自由执业导游的劳动保障。

  “过去我们到了旅游目的地,人生地不熟,不得不依赖旅行社和导游提供服务。到了互联网时代,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来自上海的游客马先生通过“途途导由”实时预订了四小时的导游服务。对比以往参团,马先生认为,最大的不同是不再拘泥于既有线路,可以让旅行更加个性化。“这个团只有3个人,我们在武侯祠、锦里周边玩了一下午。导游从订票、租车、景区导览都像朋友一样给出真诚的建议,我们很满意。”

  大数据分析调控分流

  引导游客有序出行

  来了这么多客人,如何调控、分流,把最舒适的成都游带给来自远方的客人?通过大数据分析,市旅产办及时告知区(市)县旅游主管部门和旅游企业做好服务接待,通过媒体发布主要旅游景区接待数据,引导广大游客有选择性地前往各个景区旅游。今年“黄金周”期间,我市都江堰—青城山、西岭雪山、大熊猫基地等多家景区采用了网络预约门票。如今无论是景区还是高速路都出现了拥堵,我市不少景区通过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等“互联网+”手段及时发布出行和景区情况,使游客及时掌握确切的出游信息,景区及时控制游客量,让“黄金周”出游更从容。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