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要靠经济实力说话,基础在产业、支撑在产业,特别是发挥工业的主导地位,能够起到快速壮大经济实力的作用,这与“工业为主、工业为大、工业为先”理念一脉相承。
8月10日,解读市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新闻发布会第二场举行 泸州日报记者 牟科 摄
为此,市委八届五次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做强经济实力”,特别提到要“提质增量发展工业”。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泸州市将围绕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推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工业强市战略和龙头企业带动计划、规模以上企业倍增计划,加快四大园区提档升级,推动白酒、电子信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现代医药、航空航天六大产业加快发展,构建三个千亿产业为引领的现代工业体系。
如何提质增量发展工业,做强泸州市经济实力?如何做优存量培育增量,确保实现千亿白酒产业目标?打造千亿电子信息产业有哪些突破重点?在打造千亿新兴产业中,航空航天产业如何实现“从无到有”?
8月10日,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解读市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第二场新闻发布会,邀请市经信委、市商务局、航空航天产业园区相关负责人,对泸州市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做强经济实力之路进行了深度解读。
打造千亿白酒产业
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名优白酒千亿级产业,高质量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推动川酒振兴。
市委八届五次全会明确提出:白酒产业是泸州的传统优势产业,最有发展基础、最有竞争实力,必须紧紧扭住、做大做强做优,要以泸州老窖、郎酒为龙头引领,加快川酒集团、环球佳酿、泸州绿地和一批小巨人酒企发展,尽快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
从省、市的战略部署上看,都锁定了“千亿白酒产业”这一目标,对此,泸州市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加以推进?
市商务局副局长林小勇表示,泸州市按照“做优存量、培育增量”的思路,以务实、高效的举措推动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以确保千亿白酒产业目标得以实现。
在做优存量上,发挥龙头引领作用。省委全会明确提出要提升川酒“六朵金花”的品牌辨识度和影响力,其中泸州老窖和郎酒不但在“六朵金花”中占据前列位置,而且给泸州贡献的经济效益也占据了半壁江山,必须充分培育和发挥龙头引领的作用。
具体来看要抓住三个“不放松”:一是锁定发展目标任务不放松。按照《泸州市千亿白酒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到2020年,老窖股份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要超过200亿元,力争达到300亿元;郎酒股份公司成功上市,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0亿元;川酒集团公司不断发展壮大,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二是坚守品质和品牌不放松。泸州老窖和郎酒既是百年企业,又是全国四大知名白酒品牌,泸州老窖、郎酒同时入选我国首批“中华老字号”。泸州是全国唯一拥有“浓香鼻祖”“酱香典范”两大国家名酒的城市,享有“风过泸州带酒香”之美誉,须坚持品牌发展战略,坚持传统固态酿造技艺,坚守泸州酒的品质,让泸州酒味更美更香。泸州老窖要聚焦优势资源,坚持“双品牌三品系五大单品”的发展战略,郎酒要集中精力发展好青花郎、红花郎、小郎酒、郎牌特曲四个品牌。三是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工作力度不放松。重大项目是企业在品牌发展、品质坚守方面的重要载体和抓手,泸州市将推进投资74亿元、占地3000亩的泸州老窖酿酒工程技改项目建设,实施智能化包装项目,推进生产环节智能化装备研发工作,奠定白酒工业4.0基础。以打造“中国白酒朝圣之地”为目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运营,建设独具特色的中国白酒文化核心区。并推进郎酒陶坛酒库、包装基地、吴家沟酱香型酿酒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
在培育增量上,做大做强做优中小企业。一方面加强中小酒企整合,发挥酒企“1+1>2”的效果。推动白酒产业链资源整合,坚持以生态绿色发展、酒旅融合发展为重点,打造白酒产业循环经济。并加快品牌、窖池、人才、资产重组,提升中小酒企与大企业、大集团合作水平。
另一方面,通过营造良好服务环境,加强企业培育和政策支持。推动川酒集团加快整合全市中小酒企抱团发展,促进环球佳酿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加快绿地酒业前期组建筹备等工作,培育优势资源企业驻泸发展。
打造千亿电子信息产业
作为一个迅速崛起的高技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具有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行业增速保持领先的特点。为此,泸州市将重点发展智能终端、大数据、通信、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等产业集群,计划到2020年,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
打造千亿电子信息产业有哪些突破重点?据市经信委主任李霄介绍,一是智能终端产业。泸州市将引进手机整机、平板电脑、关键零部件等企业,打造要素聚集、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区域协同的智能终端产业格局。加快上海与德人工智能科技园、青岛中科智富光电项目建设,促进明德亨电子科技、中山天贸电池等项目竣工投产,力争到2020年引进相关企业200余家,主营业务收入达到900亿元。
二是大数据产业。计划到2020年,泸州市相关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亿元。对此,泸州市一方面将实施“千企上云”工程,打造上云试点示范企业;推动建设一批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慧工厂,重点培育打造“互联网+协同制造”示范企业、“智慧工厂”“数字化示范车间”。
另一方面,泸州市将依托华为四川大数据中心、微软、软通动力等企业,打造集大数据采集、分析、应用及运营为一体的大数据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成为四川省大数据存储中心、先进计算中心、四川省智慧城市示范基地,争创国家大数据产业集聚区。
三是通信及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泸州市将加快北斗导航位置服务数据四川(泸州)分中心建设,全面促进北斗产业运营服务、数据产品、核心硬件的发展,带动“北斗+”行业应用。北斗导航位置服务数据四川(泸州)分中心项目预计今年10月底前开工建设,将打造成为全国北斗应用产业示范先导区、国家军民融合发展示范高地。
泸州市北斗数据分中心作为四川省的北斗及北斗相关数据的汇集点,全面承载地区北斗行业相关数据汇集、融合、管理和共享任务,与国家北斗数据中心、部队用户、地方政府、公众(企业)用户等互联互通,统筹四川北斗行业资源,提供面向军队、政府和社会公众的数据接口服务、信息服务、咨询服务、产业服务和国防动员支持服务,并在国家安全和信息安全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泸州市正全面加快完成市北斗数据分中心项目立项、环评、安评、土地手续、建设许可等项前期审批事项。计划到2020年,力争吸聚引进北斗产业链项目100余个,四川分中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
此外,泸州市还将加强通信网络基础设施规划布局,提升互联网在信息汇聚、信息分析和处理等方面的支撑能力。计划到2020年,互联网出口带宽力争扩容到8T,力争主要地区实现5G网络覆盖,以满足大规模工业设备接入、企业联网的需求。
打造千亿新兴产业
市委明确提出泸州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要全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动白酒、电子信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现代医药、航空航天六大产业发展。在打造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现代医药、航空航天等产业组成的千亿新兴产业中,作为重点突破的产业。泸州航空航天产业园区如何把握机遇,实现航空航天产业“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发展愿景?
泸州航空航天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舒世华表示,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是市委对于泸州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是泸州航空航天产业园区必须抓住的重大机遇。泸州航空航天产业园区须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构建航空航天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与全省经济副中心相匹配的产业竞争力,依托国际航空港,聚力打造“以航空航天动力研发制造为核心,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和材料生产、通用航空器研制运营、航空航天人才培训为配套”为产业方向的突出军民融合特色的航空航天人才基地、科研基地、试验基地、生产基地。
计划到2020年,形成“一核七区”多功能板块联动发展格局,园区建成区规模达到10平方公里以上,入园企业陆续建成投产,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亿元;到2025年,建成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左右,园区吸引力、影响力增强,“产、学、研、政、金、用”良性互动,园区发展能力和造血功能形成,主营业务达到500亿元。
对此,泸州航空航天产业园区瞄准国际一流、国内领先技术,主动走出去,与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德国、俄罗斯,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科工集团31所、中航工业601所合作,推动产学研并进、政军民融合发展。
从无到有,泸州航空航天产业园区以国家“两机重大专项”为突破口,招引落户北航泸州研究院、航天科工31所预冷动力研制生产、航空工业601所旋飞无人机研制生产、德国林巴贺小型航空发动机生产基地等项目35个,打造航空航天研发基地、实验试验基地、生产制造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这是泸州在战略新兴产业布局上跨出的非凡一步。
目前,北航泸州研究院、航天科工集团31所、中航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601所)、德国林巴贺发动机等龙头项目正在快速推进;同捷克PBS发动机、法国艾菲索工程技术咨询公司、莫斯科国立鲍曼技术大学等合作项目可望在2019年签约落地;到2020年产业特色和良好的产业生态将基本形成,园区发展能力和造血功能将初步形成。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