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泸州“夜经济”日益繁荣 夜运动成为新时尚

2020年10月09日 10阅读 来源:泸州新闻网2019/08/12

“夜间经济”源于20世纪英国为改善城市中心区夜晚“空巢”现象提出的经济学概念,指发生在当日18∶00到次日6∶00,以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为消费主体,以休闲、观光、购物、健身、文化、餐饮等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城市消费经济。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泸州的“夜经济”也日益繁荣起来:华灯初上,人们结束一天忙碌的工作,从办公室走出,来到各大商业圈的电影院、酒吧、健身房、饭店……释放情绪、缓解压力,“点亮”了酒城的夜晚。

曾几何时,一提到夜间消费,市民首先想到的是喝点啤酒、吃点烧烤,或到夜市上逛街购物。如今,在泸州奥林匹克体育公园,在遍布城区大大小小的健身中心、足球场上,下班后来一场酣畅淋漓的运动,已经成为新时尚。

室内健身 “投资”水涨船高

对于上下班严格打卡、绝不敢迟到早退的上班族来说,晚上下班后找个机会尽情挥洒汗水,不仅能很好地释放情绪、缓解压力,还能带来身心的愉悦,以及健康的提升。

芭蕾舞学校夜间“开课”

“每当一踏进健身房,那里热情和活力的气氛就会感染我。通常我会全程不戴耳机,手机也几乎不看。我需要全心全意体验当下的一切感受,包括从四面八方传来的音乐声,跑步机上不段跳动的指数,不远处有人发出的低吼声,还有器械碰撞发出的或闷重或清脆的声响,当然还有同伴互相打招呼的声音……这是另一个世界,和单位、家庭截然不同的世界。”已坚持三年在健身房做夜间运动的市民吴悦,这几年在健身上的投资可不少,“办健身卡每年需要2000元左右,如果要想减脂还需要请私教,费用另算。春夏秋冬四季的运动装、运动鞋,还有各种蛋白质类营养品也必须每天保证,光夜间运动这一项,每年我就要消费8000元左右”。

近年来,随着市民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各种健身房也越开越多。据江阳区、龙马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统计,仅2018年注册申报的健身俱乐部就有83家。

“健康将是未来人们最舍得投资的一个重要项目,我们的健身连锁店目前在全市已有7家,另一个旗舰店也在装修中。我们从只有50名会员的一个小店,到如今拥有1万多名会员,每年健身人数的增长率达30%以上。尤其是近几年,夜间到健身房健身的人明显增加,仅我们一家店,每天晚上6:00以后来健身的人数就达400人左右。”酷动健身俱乐部永和春天店店长周敏向川江都市报记者介绍说。

夜间健身房热闹非凡,各种舞蹈、瑜伽学校也人头攒动。“我每周二、周四晚上7:30-9:00都会去上芭蕾舞课,已坚持了两年。这两年我见证了所在芭蕾舞学校从30多名学员到138名学员的增长,大家年龄从30岁到60岁不等,不管春夏秋冬都坚持得很好。我要对得起3600元每年的学费,还有那些漂亮的芭蕾舞鞋和芭蕾舞裙,以及各种头饰。”市民谢阿姨对夜间练舞非常赞同。她说,白天上班还要照顾家庭,只有晚上一点点时间是属于自己的。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像谢阿姨这样,利用晚上空余时间去练瑜伽、舞蹈、游泳的市民不在少数,而他们在健身方面的“投资”也水涨船高。据万象汇某运动品牌店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几年该店的运动套装、鞋帽、背包等每年销量都以20%的速度增长,一是运动需求,二是大家觉得穿运动装舒适显年轻,因此受到不同年龄层次的消费者喜爱。

室外运动 健身聚会两不误

在夏季,晚上8点以后的滨江路、大梯步文化广场、百子图广场等,与白天相比明显热闹许多,市民不约而同聚集于此,或徒步、或慢跑、或跳广场舞。

运动品牌店晚上生意也红火

“自从参加CC骑行队以来,平时除了队里聚会外,我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到沿沱江旅游道路骑上几圈。别小看这身装备,足足花了1万多元,起初购买时还有点舍不得,但想想买来要用很多年不说,还能强健体魄,为健康投资何乐不为!”市民黄大哥介绍说,他每天将骑行专用自行车放在汽车后备箱,晚上将车开到沱江边,再沿着沿沱江旅游道路骑行,“这里有山有水空气也好,边骑行边赏景,健康又快乐”。

“这段时间天气炎热,晚上到江边游泳、吹风、散步的人太多了,走在滨江路上还有人挤人的感觉。”家住国窖花园的刘阿姨,十多年来雷打不动,天天晚饭后都要和老伴到滨江路上散步健身。有时带着小外孙出去,小朋友看到风筝要买、看到玩具水枪要买,走饿了要吃凉面、口渴了要喝饮料,“我算了一下,每次只要带着小外孙出来,少说要花50元左右。前天晚上买一支水枪就是35元,又买了瓶饮料5元,路上碰到卖荧光棒的又买了一支,几十块钱不知不觉就花掉了。我和老伴散步时花销没这么多,但有时碰到卖水果的、卖棉质衣服的也会顺便买些,说起每样东西价格不高,但一个月下来也要花好几百元。”刘阿姨说。

记者近日在滨江路上转了两圈,发现徒步、跳舞、打羽毛球、打乒乓球的市民随处可见。“我这羽毛球拍就1000多块,还有球鞋也是专用的,护膝也是必须要配备的。在室外打球感觉空气更好,而且夜间不晒太阳光线也充足,关键是滨江路上美食众多,练完了和朋友们一起喝喝夜啤酒、聊聊天也很方便。”市民高大哥向记者算了一笔夜间健身的账:球拍1300元左右、羽毛球12只装80元、羽毛球陪练器300元、羽毛球手胶100元、运动装300元、球鞋400元,加上平时朋友们一起吃宵夜的费用,每月至少消费1000多元。

“夜运动”带来夜间经济的增长,特别是女性消费尤其明显。京东近日发布的《2018女性消费趋势报告》显示,女性更愿为“好身材”买单。根据京东运动器材的销售数据,女性在购买健身产品上除了传统的瑜伽垫、跑步机之外,今年武术搏击类的商品增长突出,销量同比增长超过900%。女性对运动的重视,也带动了周边产品的热销,京东大数据显示,女性购买挂耳式运动耳机的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1613%,其中80后女性占比最高。

川江都市报记者 李莉 摄影报道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