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首战必胜,2016年,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扎实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形成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界总动员”的良好格局。截至去年底,4.5万贫困人口脱贫、100个市级贫困村退出的年度目标任务已经全面完成。
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推进农村公路建设,解决农村居民饮水问题,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截至目前,我市农村危房改造5016户全部开工,竣工4207户,竣工率84%(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892户竣工2718户,竣工率94%);易地搬迁建房69户已全部完成,并入住;地质灾害避险搬迁300户已全部完成。全市新改建农村公路417.25公里,完成目标任务的150%。全市投入资金355.28万元,解决了6292人农村居民饮水问题,其中建卡贫困人口5418人。
全力推进健康扶贫。组织千名专家和医务人员,对56510名贫困患病人口开展了45种疾病的筛查会诊,并对其建立健康档案。建立全程健康服务联系制度,开展“四个一”行动,即:为建卡贫困人口发放一张全程健康服务联系卡、建立一条服务绿色通道、建立“一站式”服务流程、发放一册健康扶贫宣传读本;全面落实“十免四补助”政策,并对全市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实现城乡居民医保、大病保险和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三个100%覆盖。实现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障、大病保险和民政救助“一站式”结算服务。目前,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8%。建立市、县医疗救助基金,市财政已落实1000万元,各县(市、区)落实了相应的配套资金。
全力推进教育扶贫。大力实施“三免三定”,即免除学费、免除住宿费、免除生活费,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推进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帮助农村贫困学生掌握一门技能,去年已报名入学507名新生;认真落实学前阶段“三儿”资助、城乡义务教育阶段“三免一补”政策、高中阶段和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免学费”,以及“国家助学金”、“金秋圆梦·助你上大学”和“雨露”计划等政策,全市共发放资助金2.23亿元,受助学生达83万人次。
全力推进产业扶贫。2016年计划通过农业产业脱贫1.8万人,截至11月底全市依靠产业脱贫1.7万人。坚持发展“一村一品、一户一业”助力脱贫,因地制宜发展丘陵区、山区特色农业,在中江县龙泉山区建立丹参、白芍等药材基地,梨、桃、柚等优质水果基地和核桃、枣干果基地;在旌阳区丘陵区建立优质蔬菜和水果生产基地;在罗江县丘陵区建立杂柑、柚子等生产基地。严格落实“一村一农技员”制度,为398个贫困村每村派驻1名农业科技人员。开展“千名技术人员到田间”活动,从农业、畜牧、水务、供销等相关职能部门和乡镇抽派1000名技术人员深入田间指导农业生产,着力推进“大培训、大示范和大推广”农业科技“三大行动”。
依托省、市农业、畜牧、林业、水务等部门804名技术专家组建了全市农村脱贫攻坚技术服务团,以“基层点菜、专家上门”方式为贫困户在生产技术、涉农政策、市场信息等方面开展服务指导,一年来印发宣传资料手册2万余份,开展点菜式服务80余次,有效解决问题70余个,为脱贫致富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全力推进就业扶贫。开展“六个一批”活动,促进贫困人口就业。推荐岗位招聘一批,举办扶贫专场招聘会26场,贫困人口达成就业意向667人;开发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一批,全市开发环卫保洁等农村公益性岗位1608个,安置贫困家庭劳动者839人;结合产业发展带动一批,依托特色种养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吸纳贫困人口就业543人;扶持自主创业一批,通过创业培训,给予创业补贴、场租补贴和担保贷款等;引导灵活就业一批,通过发展村社代工点、手工编织等,帮助贫困家庭劳动者就地就近灵活就业,实现灵活就业538人;职业技能培训稳定一批,组织扶贫就业技能培训1178人。
此外,大力推进金融、社会保障、生态建设、文化惠民扶贫,拓宽脱贫渠道,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通过综合施策,我市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2016年12月1日至15日,全市抽调100余名机关干部,组建6个市级退出验收考核组开展了验收考核工作。经验收考核,我市4.5万贫困人口年度减贫任务已完成,100个市级贫困村达到了退出标准。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