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对外开放势头劲 登高望远天地阔 ———2018年南充实施对外开放突围战纪实

2020年10月09日 10阅读 来源:南充新闻网2019/01/02

4640ab85feee2593e54f9c17f8a14277

成都海关驻南充办事处走访服务丝纺企业,构筑起南充对外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记者 梁洪源 摄

●记者 杜杰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开放的足音格外响亮,地处内陆腹地的四川,开放的洪流同样势不可挡。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对内形成“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对外形成“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全域开放、全面开放,成为四川新时代发展最强音。

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还明确提出,支持南充建设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和重要交通枢纽节点,支持南充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成都经南充至达州350公里时速高速铁路、建设嘉陵江流域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高坪机场按照国家开放口岸标准改(扩)建、新设综合保税区,建设利泽航电枢纽,为南充实现大开放、大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

紧抓机遇,乘风而起。市委六届八次全会提出:加快建设“成渝第二城”、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南充,正敞开开放怀抱,以新的更大作为,开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你追我赶竞招商 对外开放态势空前

以大开放引领大发展、大招商成就大产业、大项目铸就新优势,让新兴产业“星火燎原”、传统产业“焕发青春”、重大项目夯实“底部基础”

南充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有着2200多年的建城史。地处成都、重庆、西安“金三角”腹心地带,是国家规划确定的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成渝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和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重要节点城市。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周边3700万人,市场半径大、人气商气旺、区位优势好、营商环境优,但是,深居内陆,南充要如何打造对外开放高地、投资首选地、创业福地?南充给出的答案是:内陆不是宿命,后发也要高点起步,依靠不断招大引强、招强引优,同时思想大解放、政策大配套、环境大优化,把投资者当客人、当亲人、当家人,实现企业与地方互利共赢。

在市委、市政府的战略规划中,必须以大开放引领大发展、大招商成就大产业、大项目铸就新优势,让新兴产业“星火燎原”、传统产业“焕发青春”、重大项目夯实“底部基础”。全市围绕“五大千亿产业集群”,编制了重点产业投资促进工作方案,及时收集、筛选重点目标企业,从源头分类制定挂图作战细化方案;全面梳理在谈重点项目,逐一落实责任部门和责任领导。在市级相关部门负责人的办公桌上,都摆着一张分类详细的《投资促进重点项目责任表》,表上罗列出的重点项目名称、工作进度、责任单位、完成时间、完成效果等一目了然。全市用心谋项目、用情引项目、用力建项目,已经成常态。

重大项目如何引进?南充瞄准大项目,精准出击,策划组织、参加平台活动。

2018年初,市委作出部署,办好“五大千亿产业集群”专题投资推介会等“十大平台活动”。开局就是决战,在对外开放“春季攻势”行动中,全市新签约项目63个,其中5至10亿元项目22个、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100亿元项目1个;实现到位资金170.4亿元。

高举高打、高点谋划、高位推动。全市对外开放“春季攻势”旗开得胜;去年5月,市委乘胜追击、乘势而上,启动“夏季攻势”行动,持续掀起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浪潮。市、县招商工作紧紧围绕全市重点产业引龙头、抓配套、延链条,瞄准“三类500强”、上市公司、大型央企、“独角兽”企业等知名企业,研判产业布局,捕捉投资信息,加强对接联系,着力引进大项目、好项目。广东恒大投资160亿元建南西田园康养生态城、上海纵横文旅投资101亿元建凤垭山景区、浙江台州雄博汽车投资100亿元建新能源汽车及配套零部件产业园、北京川北真空投资28亿元建半导体设备智能制造、深圳市京凯达投资20亿元建新能源动力电池电芯及智能终端产业等一批重大项目纷纷落地。

2018年3月26日至31日,全市“对外开放活动周”活动拉开了2018年大开放、大招商序幕,仅九县(市、区)党政“一把手”就带队赴上海、广东、安徽、浙江、江苏、湖南、重庆等地拜访目标企业73家。活动周期间,南充在上海高质量、高水准举办了四川南充(上海)投资推介会暨合作项目签约仪式,邀请北京、江苏、山东、浙江、福建、吉林、辽宁、山西等全国30余名川渝商会会长(执行会长),以及上海环境集团、复星医药、红星美凯龙、汉高集团等知名企业家、在沪乡友企业家代表共计360余人参会,成功签约项目23个、总投资328.5亿元,这是南充招商史上推出项目数量最多、投资金额体量最大、到会客商质量最高的一次投资推介活动。

2018年4月17日至19日,省委、省政府在成都举办2018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系列活动。南充抓住机遇,成功举办南充市(成都)投资推介会暨合作项目协议签署仪式,签约57个项目,协议总投资688.1亿元。

2018年8月29日至31日,第九届C21论坛在南充成功举办。在论坛开幕式上,市委、市政府高规格举办南充市现代农业投资推介会暨项目合作协议签署仪式,成功签约项目30个、协议总投资185.8亿元,并包装推出现代农业项目100个、总投资842.98亿元,这是近年来南充现代农业招商参会人数最多、签约项目资金最多、推出项目数量最多的一次盛会,全方位展现了南充农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生动局面。

2018年9月20日至24日,借第十七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东风,南充精心组织参加了第十届西部投资说明会暨经济合作项目签约仪式、第六届四川农业发展大会暨农博会、2018中国(四川)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四川———意大利产业合作与投资对接会、第十三届中国———欧盟投资贸易科技合作洽谈会等系列活动,与省投促局联合举办南充市“5+5”重点产业投资推介会暨合作项目协议签署仪式,通过一系列投资促进活动的开展,多层次、全方位展示南充加快建设“成渝第二城”、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的新面貌。活动期间,南充共签约项目62个,协议总投资835.97亿元、位居全省第3位。

2018年10月16日、18日,市委、市政府连续在深圳、杭州举行投资推介活动,现场签约珠三角、长三角地区项目29个,协议总投资339.91亿元,实现了“对外开放周”招商引资连战连胜。

全市上下,你追我赶竞招商,南充,对外开放态势空前。

“走出去”和“引进来” 对外开放连战连胜

2018年1至11月,全市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55个、协议投资额1876.8亿元,截至目前,全市已入驻世界500强企业23家、中国500强企业48家,经济活力充分彰显

2018年12月20日,蓬安县长梁乡中坝村,农户将地里的萝卜装进大货车的集装箱,经3天3夜的陆路,达到3700多公里外的内蒙古满洲里,次日通过国家农产品进出口快速通关通道,进入俄罗斯,然后被送进俄罗斯各大超市。由于在种植时严格把关,中坝村的萝卜出国都可以走“绿色通道”,满洲里海关专门为果蔬开通了“绿色通道”,也就是说,蓬安中坝村萝卜无纸化报关单在大概1分钟就能办完出口通关手续,中坝村萝卜出口的通关效率得到极大提高,有效地破解了萝卜“保鲜难、易腐烂”问题。但中坝村的萝卜旅行的终点并不是俄罗斯,为了能够让蓬安的出口蔬菜更好地进入外国人餐桌,进出口蔬菜公司的商人们正在发挥自己的才智,一些公司已经聘请营销人员和市场观察员,并设置了近10个国际营销网点,通过蓬安当地公司的物流体系,让中坝村的萝卜更迅捷地摆上国外的餐桌。

和中坝的萝卜一样,南充“银河地毯”也乘着列车走出国门。“只装一次车,中途不换乘,南充上货、欧洲接货,省时又省心。”银河地毯负责人刘宇介绍,有着40多年历史的“银河地毯”,随着兰渝铁路开通以来,借助“渝新欧”“蓉新欧”班列,不仅仅东出销往美日韩,也可以西进沿着古丝绸之路一路远销至欧洲,乘着国家“一带一路”的东风,南充企业更容易走出国门。

早在2017年9月,南充便派出商贸促进“小分队”飞赴俄罗斯、波兰、捷克三国,5天时间里分别与莫斯科、圣彼得堡、罗兹以及南捷克州等城市和地区达成经贸文化旅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与当地华人商会组织签订了一系列商贸合作协议,正式搭建起南充联系欧洲的桥头堡。

大胆走出去,不仅拓宽了“南充造”的“留洋之路”,也增添了这座内陆城市参与国际经贸交流的信心。围绕国家“万企出国门”“千企行丝路”战略部署,南充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重大经贸活动,先后与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工商会、韩国贸易协会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商协会开展了交流合作,全市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

记者了解到,2018年以来,我市实现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8.6亿元人民币,其中进口3.1亿元,增长413.6%,远高于同期全省28.0%的整体进口增幅。贸易主体民营企业占八成。

据统计,2018年1至10月,在我市对外贸易8.6亿元的进出口总额中,出口5.5亿元,进口3.1亿元。“在南充对外贸易方面,历年出口值远远大于进口值。”成都海关驻南充办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1至10月,陆路车辆进口占绝对主导,进口陆路车辆1.9亿元,增长465.2%,占同期全市进口总值的60.3%;进口纺织纤维及其废料4128万元;进口饮料1430万元,增长133.3%;进口其他动、植物原料1390万元,占同期全市进口总值的4.4%。

在出口商品结构方面,仍以五大千亿产业集群的丝纺服装产业为拳头产品。2018年1至10月,南充出口纺纱、织物、制成品及有关产品3.2亿元,占同期全市出口总值的59.4%。主要出口到巴基斯坦、坦桑尼亚、贝宁、巴西等22个国家。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9584万元,占同期全市出口总值的17.5%,主要出口到中国香港、美国、德国等8个国家和地区;出口电力机械、器具及其电气零件5583万元,占同期全市出口总值的10.2%;出口其他动、植物原料2262万元,占同期全市出口总值的4.1%;出口肉及肉制品2239万元,占同期全市出口总值的4.1%。

而目前,南充全市共有外贸实绩企业50余家,外贸备案登记企业380余家。“银河地毯”“真丝蜀绘”等观赏性实用性兼备的产品深受欧美市场欢迎,而“张飞牛肉”“保宁醋”等特色农副产品则在东南亚受到追捧。“南充造”“南充产”行销世界各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嘉陵区花园镇,昔日的“穷乡僻壤”早已成为历史,一座新兴的新能源汽车城从这里拔地而起———引入的浙江吉利集团,占地1000余亩的吉利南充新能源商用车项目一期已经建成投产,投产当天即获得3000台订单。而在大道对面,总投资120亿元、占地3000余亩的重庆“银翔”汽车南充项目与吉利隔路相望。

两大“龙头”比邻而居、你追我赶,共同挑起南充“汽车汽配千亿产业集群”大梁。围绕“吉利”和“银翔”,南充在上海、重庆、杭州等地举办多场招商推介活动,合肥长青机械等一批汽车汽配企业纷纷入驻南充,完善并延长了产业链条。市经信委主任石全华介绍,“吉利”项目一、二期和“银翔”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年总产值将近700亿元,“整个产业链‘破千’不是梦!”

“走出去”和“引进来”相互促进,南充对外开放取得连战连胜的成绩。据统计,2018年1至11月,全市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55个、协议投资额1876.8亿元,截至目前,全市已入驻世界500强企业23家、中国500强企业48家,经济活力充分彰显。

优质高效强保障 对外开放促进共赢

打造出优良的政务服务发展环境,坚持招商引资“一岗双责”、从严考核,坚持一月一通报、一季度一督查,推动项目落地落实

项目建设需要要素保障,而优良的政务服务环境又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市始终秉承“亲商、重商、富商”的理念,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为项目建设提供了高效优质的要素保重,打造出优良的政务服务发展环境。

随着《关于优化政务服务环境的十条措施》《南充市重大投资建设项目“四联合”评审勘验实施办法(试行)》《南充市重大建设项目“五证合一”实施办法(试行)》《南充市重大项目审批流程、办结时限、报审材料报审样本“四张清单”》等文件正式印发实施,我市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确保打造出优良的政务服务环境。

陈希刚是鑫达30万吨生物复合材料及增材制造(3D打印)用复合材料项目服务经理,只要企业有需要,不管天冷天热,不分节假日,陈希刚都是随叫随到。“有时,一个部门解决不了的难题,我们只要向有关部门反映,相关部门马上协调解决,绝不拖延。”四川鑫达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焦广军对南充政务服务“次次跑得飞快”称赞连连。

“次次跑得飞快”,正是南充用心谋项目、用情引项目、用力建项目的真实写照。持续招大引强、招强引优的南充,坚持对外开放,进一步成为投资的洼地、企业家的福地、创业的高地。

南充,身处成渝城市群,在周边城市竞相发展、你追我赶的态势下,经济得以高速增长的背后,是众多高质量项目的力挺和支撑。如何进一步夯实开放高地、投资首选地、创业福地的基础?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实施重大项目“一对一”高层招商,高位推动,精准出击。

聚焦招大引强,项目招引取得新突破。一组数据令人鼓舞:2018年1至11月,全市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55个、协议投资额1876.8亿元,同比增长47.4%、22.3%,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14个、协议投资额1858.9亿元,同比增长43.6%、22.2%;5-10亿元项目60个、10亿元以上项目49个,同比增长46.3%、40%;新开工项目168个、新竣工投产项目119个,实现到位资金631.2亿元,同比增长30.2%、36.8%、14.2%;完成招大引强“双百攻坚”行动重大项目招引目标任务109%、到位资金目标任务92.8%。投资100亿元的北京奥宇望和啤酒小镇、投资100亿元的北京新华联国际文化旅游区、投资101亿元的香港纵横文旅凤垭山景区综合开发、投资160亿元的广东恒大南西田园康养生态城4个百亿项目以及深圳华讯方舟智能设备制造基地、中农联有机农产品电商产业小镇、圆通川东北区域总部及航空枢纽基地、富安娜智能家居及电商总部、陕西海升果业全产业链精深加工、深圳京凯达新能源动力电池电芯及智能终端、江苏苏玉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香港利达丰有机蚕桑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户,全市招大引强前所未有。

重大项目从何而来?市委、市政府瞄准重大项目,精准出击大招商,始终瞄准大企业、大集团、大项目,始终瞄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行业500强,着力引进具有支撑性、带动性、战略性的大项目,着力引进投资强度大、综合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好项目。始终聚焦我市重点发展的“五大千亿产业集群”和“五大百亿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组织参加相关平台活动,着力引进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项目。始终围绕培育大企业、发展大产业、构建大集群,始终围绕干一期、签二期、谈三期、谋四期,着力引进补齐产业链、延伸供应链、提升价值链的配套项目。

南充坚持招商引资“一岗双责”、从严考核,定期开展“项目现场大拉练”活动,从全市招商引资项目中筛选60个作为年度重点督办项目,每月一督查一通报、每季一拉练一总结,并由市领导前往各项目所在地,对项目落地情况、推进情况进行全面评估,现场验靶、现场点评。

为让企业少跑路,高坪区成立了企业服务中心,为入园项目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行政审批代办服务,在企业开工建厂房的同时,就协调水电气进入工厂,帮助企业早日建成投产,这是南充服务落户企业的“固定模式”。今年,南充继续对已签约项目进行全面梳理,建立重大投资项目“绿色通道”,建立健全权利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将责任分解到区级领导,坚持一月一通报、一季度一督查,推动项目落地落实。

“如今,坚持挂图作战、集中开工、现场拉练、一线办公常态化,在集中开工和现场拉练中找差距、添措施、补短板,以点带面推动项目建设;每月督查通报省市重点项目和市级重点推进项目,不定期对省市重大项目进行专项督查和稽察,及时了解、研究、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各种问题成为全市项目建设的常态。”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全市项目管理呈现出高频高压的环境,正着力打造投资软硬环境,做到服务零距离、建设零阻工、调处零拖延,切实解决好项目建设“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问题,营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并且大力倡导“随叫随到、不叫不到、服务周到”理念,深入实施“放管服”改革,用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推行“四联合”评审勘验制度和项目信息系统管理,实行推广“三个一线工作法”,及时收集梳理项目问题清单,现场调度协商、及时一线解决、专人专班跟踪落地。

优质的政务服务,凸显叠加效应。开放的高度,决定发展速度。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上下一股劲的合力之中,南充正给前来的“追梦人”搭起腾空万里的支点。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