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何创新培育手段?我市瞄准涉农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率先全国推出“税农贷”金融产品,降低融资门槛,撬动扶贫产业发展。
这几天,位于达州市宣汉县的贫困村号楼村正在扩建60亩的青脆李基地,3年投产后,每年可赚40万。然而,在之前,项目却因为缺少资金、无法启动,就算贷款也因为缺少抵押物而被拒之门外。
达州农商银行信贷管理部负责人 曾祥平:过去,涉农企业他们的流转的土地、苗木、禽畜虽然投入大,但很难作为银行的抵押物,现在我们开发了税农贷产品,涉农企业(只要)规范经营、诚信纳税、带动扶贫,就可以获得我们的信贷支持。
银行工作人员口中所说的“税农贷”是今年9月,达州市国、地税部门与达州农商银行共同推出的全国首款涉农纳税信用贷款产品,通过建立纳税信用嫁接机制,将企业的纳税信用转化为真金白银,解决“农字号”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而承包青脆李基地的这家企业也很快凭借纳税信用,拿到了贷款。扩建的基地动工了,贫困户也获得了更多的打工机会。
宣汉县舜勤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舜:我们拿到这30万税农贷贷款后,对土地进行了整理和购苗,在村上雇了十几个贫困户,让他们在基地打工,带动他们增收脱贫。
达州市宣汉县号楼村贫困户 康润良:在基地打工,我们一年能挣到15000左右,我们的土地流转费用,户平有2000左右,到年底就可以脱贫了。
达州是农业大市,全市像这样的涉农企业就有4876户,组成了扶贫战线上的一支重要生力军,而设立“税农贷”就是为了把这支扶贫力量充分调动起来。为了确保“税农贷”资金精准用于产业扶贫,在资金使用上,他们也是严加监管。
达州农商银行工作人员 王娜娜:发放贷款之前,我们银行会让涉农企业签署一份达州市税农贷扶贫承诺书,贷款用途、扶贫形式、扶贫规模会详尽的罗列并签字盖章,这样来保证我们的信贷资金专项用于扶贫。
目前,达州农商银行已向17户涉农企业发放“税农贷”资金5300万元,惠及900多户贫困户。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