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力争到位招商引资国内州外资金300亿元,上年省级平台签约项目履约率、开工率、资金到位率分别达到90%、80%、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服务业增加值增长“保10争11”;外贸进出口额完成2.6亿元以上;外资实际到位额完成1.36亿元以上。
建平台、抓招商、抓项目 着力把项目抓紧抓实抓落地
据悉,2017年,全州商务和投促工作将积极抓好招商引资项目储备,充分利用2017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第二届中国西部(四川)进口展暨国际投资大会、“中国光彩事业凉山行”等重大投资促进平台,大力宣传凉山丰富资源、良好环境和投资优势,促成更多项目签约落地。创新招商形式,抓好驻点招商、小分队招商,充分发挥驻北京、成都、杭州、广州等四个招商工作组的作用,建强招商引资桥头堡。
同时,全面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项目年”工作的决策部署,继续按照“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工作机制,压实项目推进责任,加大工作力度,改进工作方法,推动上年省级平台签约项目建设。继续强化项目督查和目标考核,进一步树立求实效、重实绩的良好导向。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全面建设四川服务业发展次区域增长极,确保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0%,力争实现11%,占GDP比重达到33%以上。”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无疑是我州服务业发展的关键时期。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使命需要新担当。我州商务和投促工作将大力实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通过服务业引领示范工程、服务业“二二六工程”、创新发展电子商务、加快推动现代物流提档升级等有力措施,推进现代服务业总量扩大、结构优化、业态创新、品质提升,加快创建省级服务业重点示范州。
抓重点区域引领示范。支持西昌市建设具有区域竞争力的攀西城市群中心城市和川滇结合部重要的商贸、物流、金融和旅游中心,大力推进德昌、宁南、会理、会东、雷波、冕宁、盐源等7个县依托资源优势、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打造全州乃至全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示范县。
抓重点行业引领示范。突出发展“5+3”重点优势产业,“5”即优先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科技服务、健康养老服务等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3”即大力发展我州有比较优势和特色的文化旅游业、商贸会展业、房地产业。
同时,重点培育20户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信息化水平高、品牌知名度广、辐射示范性大的龙头企业,同时支持中小微服务业企业提升壮大。加快推进20个业态新、拉动效应大的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力争累计投资超过40亿元。制定出台“个改企”扶持引导政策,对限额以上企业进行动态清理,确保全年新增60户限上企业。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州全年电子商务交易额将力争突破80亿元,全州物流业增加值力争增长10%以上。
扩内需促消费 拓展对外开放空间
在如何扩内需促消费上,我州在商务和投促工作下足工夫,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健全流通体系和创新流通方式为重点,大力推进流通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改善和丰富消费供给,推动消费需求扩大和全面升级。
为此,我州以提升“大凉山”产品在省内市场占有率为重点,深入开展“惠民购物全川行动”,搭建消费促进、供需对接平台,不断提高省内消费吸附力和辐射力。深入开展“川货全国行”活动,推进“大凉山”产品进商圈、进超市、进市场、进餐企、进展会,形成多业态联动拓展、多城市互相呼应、多品牌抱团展销的拓展格局,促进“大凉山”产品进入全国流通主渠道,不断提高“大凉山”产品在省内外市场的占有率和美誉度。
同时,深入实施“开放兴州”战略,拓展对外开放空间,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和建设长江经济带战略,加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合作和交流,提高“引进来”质量,支持企业“走出去”,强化外贸主体队伍培育,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开创“三外联动”新局面。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