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健康的城市是不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城市。近年来,围绕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提升和传统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我市提出创建健康城市和打造千亿医药产业的目标,着力提升医药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在健康城市创建中,我市将促进和保障市民健康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在加快城市建设中改善民生,在改善民生中建设健康城市,实现改善民生与健康城市建设的良性互动。以保障和发展人的健康为主线,立足全民健康需求与构建和谐社会,着力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和水平,按照“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群众动手、社会参与、依法治理、持续推进”的要求,不断完善政府公共健康服务和管理职能,健全健康服务体系、发展健康产业、培养健康文化,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推动全民健身行动,创建全民健康环境。同时,在东山一线,以五大湖区森林公园整体规划建设为依托,以“万国农舍”、现代教育城、现代医疗城、微创中心等为龙头项目,推进集教育、医疗、养生、游乐、休闲于一体的“国际健康谷”建设。
创建活动开展以来,从夯实基础的基层细胞工程建设到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健康素养宣传推广行动、健康生活方式倡导推进行动、全民健康保障行动、全民运动健身普及行动、全民控制吸烟行动、城乡卫生整洁行动”六大行动,健康城市创建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方位无死角,全员参与的创建大格局。
市委七届十次全会将医药产业作为支撑德阳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产业,把发展医药产业作为我市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破解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瓶颈的突破口。《德阳市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的出台更是预示着德阳医药产业将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期。到2020年,将全面建成产业集中、配套完善、创新驱动的德阳医药产业体系,努力打造千亿医药产业,建设西部重要的先进生物医药和现代中药研发生产基地、高端医疗器械制造基地、现代医药仓储物流贸易中心。为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德阳将在狠抓招商引资、推动兼并重组、强化金融支持、完善产业扶持、搭建服务平台、建设药源基地、保证药品质量、坚守环保底线等重点领域实现突破。
目前,千亿医药产业建设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社会扶贫工作委员会与市政府签订了医疗帮扶战略合作协议,双方主要围绕脱贫攻坚,共同打造远程医疗试点市建设展开合作;市政府与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社会扶贫工作委员会就共建中国(西部)微创国际医学中心签订了战略合作意向书,双方共同在德阳建设中国(西部)微创国际医学中心,包括诊疗、科研、培训及产业发展等单元,该项目拟占地800亩,投资金额约20亿元人民币;市卫计委与成都影泰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互联网+医学影像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共同推动基于互联网+远程医疗服务,积极推广在线医疗卫生服务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卫生服务,构建医学影像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市五医院与上海宏信医疗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签订招商引资合作框架协议。 “李大爷我们来给你量血压了!”8月29日上午,旌阳区泰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走进一小区内,为居民提供体检等医疗卫生服务。旌阳区泰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全市首批四家健康医院的示范点之一,与以往“坐等患者上门”不同的是,这个中心组建的四支健康服务队每月都会轮流走进社区,把医疗卫生服务送到居民的家门口。
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
形成创建合力
“生活富裕了,现在大家对健康看得更重了。健康城市建设抓住了群众的期盼,我们打心眼里拥护。”这是市民们对健康城市创建的普遍态度。
市委、市政府把健康城市创建上升到事关城市发展的战略高度,将促进和保障市民健康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按照“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群众动手、社会参与、依法治理、持续推进”的要求,市健康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积极创造健康环境。市环保局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单位),积极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促进清洁生产,不断改善空气质量;对重点河道进行综合整治,保持各类河道水生态系统平衡;完善全市供水保障系统,加大饮用水源地保护等。市城管执法局牵头,会同公安、住建、环保、工商、卫计等部门,以“五乱”治理为突破口,积极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和城管进社区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不断加强城市管理工作。市食品药监局着力夯实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基础,提升监管能力,进一步规范食品生产经营流通秩序,开展了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开展食品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追溯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旌阳区、德阳经开区辖区街道乡镇建立了联创联建、综合执法、居民自治“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
推出六大行动
创建见成效
健康城市如何建?没有可供参考的范例,也没有一个参照的标准。我市在健康城市建设工作中,创造性地推出六大行动,进而引领工作开展,丰富内涵,聚集人气,提升效果。
如今打开电视、手机、报纸,都会看到各种健康生活的消息等,这正是我市开展的健康素养宣传推广行动和健康生活方式倡导推进行动。目前,已形成“两报一刊”、“一网两微”的健康素养宣传阵地,通过《德阳日报-卫计专刊》的“健康教育园地”和《德阳晚报》健康教育专版等,实现了宣传线上线下全覆盖。近期开展的德阳市“百名专家千场健康知识大巡讲”活动,通过组织专家巡讲团,深入机关单位、学校、社区等积极开展专题知识巡讲共计57次,覆盖全市居民1万余人。
目前,我市正着力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强基惠民”工程和“全程健康管理工程”。全域开展全科医生签约服务,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方式,由签约医生团队为城乡居民提供国家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探索个性化健康服务方式。对重点人群提供连续性关照和24小时呼叫应答,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集预防干预、医疗服务、疾病管理、健康跟踪、康复保健、卫生咨询为一体的全程健康服务链。全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优化升级,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达标率达到98%,全科医师(团队)签约率达到62.81%。城乡社会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保障力度不断加大,2015年全市城镇居民参保率达到98.7%,新农合参合率达99.24%。
健康与好的环境分不开,德阳市开展的城乡卫生整洁行动受到市民的好评。德阳市、旌阳区两级财政已先后投入近3亿元,用于公厕、垃圾收集、粪便处理设施建设、农贸市场、中小餐饮、公共场所“五小行业”、城中村和城乡接合部环境改造等50个项目。目前全市的1个地级市、3个县级市、两个县已全部建成省环境优美示范市(县);建成省环境优美示范乡镇24个,覆盖率为20.17%;建成省环境优美示范村180个,覆盖率为12.56%。
在行为习惯养成方面,德阳市大力开展了全民运动健身普及行动和全民控制吸烟行动。截至2015年底,全市新建全民健身苑68个、农村体育中心户77户、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747个、全民健身路径451条、乡镇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3个、国家级全民健身中心3个,基本满足了市民健身需求。
以创建为依托
大力发展健康产业
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了《德阳市五大新兴先导性服务业发展工作推进方案的通知》、《德阳市健康服务业发展工作推进方案》等系列促进健康产业发展的文件。通过落实同等待遇,放宽设备配置,实施对口支援,鼓励多点执业,支持人才建设,保障优先用地,提供税收优惠,切实为社会办医和健康服务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以重点项目建设为依托,科学引导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鼓励非公立医疗机构向高水平、规模化的大型医疗集团发展,重点发展上规模、高水平的专科医院,进一步确立健康服务业先导和新兴业态地位,加快构建健康服务产业发展高地,目前一批健康产业已经落户或即将落户德阳。
现已推进一批医养结合服务项目上马建设:旌阳区和什邡分别设置1所社会办老年病专科医院和康复专科医院,投资总额分别为2106万元和2000万元人民币;在市区新设置锦江妇科和美婴儿产科医院投资额均在2000万以上;新近推出一批面向社会资本参与养老院、护理院、消毒供应中心、临床检验中心、心血管病专科医院、肾病专科医院、旌阳精神病专科医院、东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等7个方面招商引资项目。引进由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建设、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全面托管的中国(西部)国际微创医学中心建设项目,拟投资金额20亿元人民币。
力争到2020年,基本形成人人注重健康、人人追求健康的氛围,实现人群健康、环境健康和社会健康的和谐统一,推动提升全民幸福水平,这既是一个目标,也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描述,为实现这一目标,德阳人正埋头苦干用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