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成都1月18日电 1月14日清早,一群十岁左右的小朋友在父母带领下前往茂县松平沟乡岩窝寨村,四川文化志愿者苏雪梅老师组织了这次自发旅行活动,由院团联盟策划、四川文化志愿者组织的家庭旅游活动共十八个家庭四十四人参加。
此时,岩窝寨村李茹萍一家三口正在家里忙碌着,他们打扫院坝,整理房间,迎接即将到来的客人。对于李茹萍一家来说,这是他们走出大山,推广羌族特色文化后迎来的第一批成果。
“致富不仅需要交通上四通八达,也需要村民心态开放。扶贫不仅是经济上的扶持,而且应当从精神上和思想上进行帮扶。”活动策划人之一的李迅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搭平台,铺路子,结对子,给保障,在扶贫过程中我们必须手把手教会村民如何脱贫致富。”家庭旅游是四川文化·院团联盟正在探索的一条文化扶贫路子,他们通过策划文化志愿者住到村民家里,收集和分析家庭旅游的可行性,让茂县松坪沟乡的脱贫工作尽快落到实处。
创新扶贫思路 增强村民文化自信
松坪沟乡岩窝村是一个土地贫瘠靠天吃饭的羌族山村,是四川交响乐团定点帮扶村。经过一年多努力,精准扶贫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如何教会村民脱贫致富并形成长效机制,仍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过程。
岩窝寨村保留了较为完好的羌族原生态传统文化,村民自发成立的羌族原生态多声部合唱团,在传统节会等场合进行表演,生活中也随时可以听见他们的歌声。“这是他们的特色,也是他们的优势。如何鼓舞人心,增强自信也许可以从这里入手”,李迅说。
2016年11月,四川文化·院团联盟、四川交响乐团与茂县松坪沟乡共同策划,组织岩窝村等四十多名村民到成都演出。在村寨排练时村民很快进入状态,但等到了四川省川剧院的舞台上大家就不习惯了。刚开始有些村民背对观众,还有人从侧台探出头来到处张望。院团联盟安排节目排练的老师费了很大工夫,才帮村民建立起舞台自信。最后演出非常精彩,转山歌、祭山歌、劳动歌、羌笛、口弦……座无虚席的演出现场,十五个羌味浓郁的节目让观众如痴如醉。今年七十岁的纳马须在演出中扮演了不少重要角色,这不仅是她第一次在正式大舞台上演出,也是她第一次来到成都。看到原生态羌族文化受到观众的喜爱,纳马须感到既惊喜又自豪。这是他们第一次主动走出大山,推广家乡的民俗,掌声和赞美声让他们对家乡的文化充满了信心。
发展家庭旅游 拉近心与心的距离
1月14日下午游客们抵达村里,根据统一安排大家分别住进了十八户村民家里。“成年人每人每天食宿费130元,小孩20元,加上烤羊、咂酒、骑马、特产等消费,此次总共预计可以为村民们带来上万元的收入”, 领队苏雪梅老师说。
先是村民主动报名,根据条件选择户主,对住宿卫生等提出要求,检查卫生及食材,策划篝火晚会等。为了迎接远来的游客,将第一次家庭旅游接待工作做好,驻村干部涂佳带着村干部多次到村里安排对接,确保万无一失。
村民龙润莲家里的房间早已收拾整洁,除自己住的房间外,还有两个客房,每个客房放置了三张床,最多可以接待六位游客。杨树海、楚芽、何松春等村民的家里也都收拾得干干净净,放眼望去,整个村里的面貌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晚上,村民和游客们一起围着篝火跳羌族舞蹈,吃烤全羊,品尝当地特产咂酒。虽然天气寒冷,但现场气氛十分热烈。“玩得很开心,以后还会带朋友一起到这里来体验”,游客吴东健说。
龙跃江是岩窝寨村的旅游示范户,他说今年已经有游客开始走进岩窝寨村,“我们山里空气好,吃得好,夏天到处都是鲜花盛开,非常美丽,欢迎你们到我家做客。”乡政府以前给龙跃江家里定位的是走农家乐的路子,夏天时能接待一些从城里来避暑的客人。但是松坪沟乡不仅龙跃江一户,仅岩窝寨村就有二十多户,人人都要致富,家家都可以发展旅游。
为了发展家庭旅游,促进全村致富,目前松坪沟乡和驻村干部涂佳一起,已经对村里二十四户村民进行了旅游接待相关培训,一次可以接待百名左右游客。游客住到村民家里,生活在一起,聊天在一起,让心与心更加近距离接触,游客感受着淳朴的民风,村民感受着城里人的开放,其乐融融。
岩窝寨村是发展家庭旅游的第一次尝试,院团联盟和松平沟乡将根据本次接待的情况和十五户村民的反应,不断提高对家庭旅游的硬件要求,并且进行规范化管理,以便形成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据了解,现在村里正在准备安装光纤网络、二十四小时热水器等,他们期盼着,明年春天,天气回暖的时候,大批游客会走进这个美丽村落,也对他们的生活带来改变。
扶贫是责任 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
扶贫不仅是政府责任,也是千千万万四川人的责任,更是享受着优越物质生活城里人应尽的义务。扶贫工作应当广泛宣传,让全社会参与。
在岩窝寨村居住的第二天,孩子们和家长一起去看望了村里的贫困户老人杨大爷,并拿出自己的零花钱凑起来送给杨大爷,祝他新年快乐,万事如意。俞梦曦今年十岁,她在从成都出发的前一天生病了,父母都劝她不要去了,高山上怕有高原反应加重病情。但是她坚持要来,说是已经报名了,要去看望贫困户,还要捐献零花钱,坚持坐车前往。对于孩子们来说,可能这次旅行只是出于纯真善良以及好奇的心理,可是大人们确实是发自内心地想要为扶贫尽自己的一份力。食宿费130元,小孩20元,烤全羊,咂酒,锅庄,篝火晚会,临走再带点村民家的土特产,这些都是游客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经济收入。游客和村民生活在一起,吃住在一起,赞美主人的房子收拾得漂亮整洁,赞美女主人的厨艺,欢迎他们到城里来玩耍。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向村民表示感谢,也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
对此院团联盟负责人石勇表示,家庭旅游规划好以后,将会是一条不错的路子,除了岩窝村,其他有条件的村寨也可以发展家庭旅游经济。下一步,四川文化·院团联盟将和茂县松坪沟乡一起,为家庭旅游制定一系列标准和措施,为游客旅游提供保障。同时他们正在联系有意向的旅游公司开展合作,力争开创一条精准扶贫爱心家庭旅游路线。以后,三五朋友一起,一家人花几百上千元就可以去体验纯朴热情的民风和壮丽的山川景色,还可以为扶贫出一份力,何乐而不为呢?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