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都市、生态宜居、产业新城……如果说,年轻的观山湖区曾给你留下的是这些“标签”,那么,经过几载岁月的沉淀,这颗黔中大地冉冉升起的明珠,则会因为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文化韵味更富魅力。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近年来,观山湖区按照中央、省、市关于文化建设发展的各项工作要求,结合区委“一二三四五六”总体发展思路,始终坚持把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作为提升城市底蕴、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抓手,推动全区文化创新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观山湖区日新月异的城市风貌。 徐庆一 摄
完善基础设施
繁荣文化事业
6月12日,伴随着午后和缓的初夏阳光,一曲轻柔、悠扬的《映山红》从观山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传出。每周二下午是该社区老年大学舞蹈班授课的日子,家住景怡苑小区的刘启英阿姨和“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正在认真地学习新的舞步。
“以前我们都是在小区广场上,自发组织跳舞,也不晓得跳舞原来有这么多讲究。”61岁的刘启英在观山社区住了5年,她说,随着社区文化体育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居民们的文化需求和境界逐渐提升,“我跳舞从‘野路子’变成‘准专业’了。”她对现在的文化生活很是满意。
在舞蹈排练室的旁边,社区还开设了图书室、书法室、棋牌室、古筝室、音乐室等10间各类功能室,免费向辖区居民开放。“居民们很喜欢到社区活动室参加各类活动,平均每天接待居民50余人。”观山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工作人员朱传雁表示,社区还拥有涵盖羽毛球馆、篮球场、足球场等在内的2000余平方米体育健身场所,并组建了舞蹈、瑜伽、时装等8支文体团队和40余人的文化志愿者队伍。
这是观山湖区不断完善文化基础设施,促进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观山湖区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先后投入近2亿元逐渐完善辖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着力构建覆盖全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目前,各镇(社区)都配建了活动室、排练厅、图书室等各类功能活动室,观山湖公园“悦读观山湖”项目已建成投用,总占地面积19702平方米的区图书馆、文化馆等文化项目建设工作预计将于今年内完成。
同时,该区通过招募文艺志愿者、组建区文学艺术联合会、干部读书会、摄影协会等各种形式,不断壮大文艺队伍。目前全区各类业余文艺团体增至166家,参与人数达7699人。截至2017年底,累计组织招募文化工作志愿者6万余人,常年义务开展群众文艺演出、书法进基层等多项文化活动。
精心扶持培育
壮大文化产业
贵州紫金宸工艺品有限公司坐落在百花湖镇温水村一片郁郁葱葱的山麓之下,仿古的建筑设计隐隐透露了公司的产业定位。
走进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切割、打磨、雕刻、拼装……工人们各司其职,精益求精地完成工艺品制作的每一个工序。
“‘侗族鼓楼’分为七层,固定好框架之后,按照工序逐渐从下往上组装。”在车间的一角,该公司工艺品研发部经理饶先亮正在指导工人组装产品。他介绍说,公司已与5家省内博物馆达成代销合作意向,公司生产的吊脚楼、风雨桥等极具贵州地域特色的建筑工艺品将于近期发往各馆进行展销。
“这是我们打开工艺品市场的又一探索。”饶先亮说,2017年4月,观山湖区委宣传部给公司送来了一份参加第十四届深圳文博会的邀请函,并在资金扶持、场务对接等方面提供了帮助,“展出非常成功,带过去的几十件工艺品被一抢而空,这次成功经验增强了公司开发工艺品生产线的信心。”饶先亮说。
工艺品生产线的投产给公司发展注入了新的生命力。目前该公司占地面积已增至18812平方米,涵盖仿古建筑材料、古典家具、工艺品等业务范围,有传统雕刻、绘画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0余人,项目年销售产值4000万元。
近年来,观山湖区充分整合各类资源,大力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认真贯彻落实《贵阳市关于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拟定出台《观山湖区文化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实施意见》等,制定完善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准入政策、投融资政策、人才培养政策等,通过奖励、项目补贴、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重点文化企业品牌化发展。同时,充分挖掘大数据资源,积极培育一批中小微文创企业和新媒体文化产业,助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据统计,2016年,观山湖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5.41%,连续三年在全省各区县排名第一,实现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文旅融合发展
打造文化品牌
腹有诗书气自华。于一个人如此,于一座城市也是如此。
在“观山云谷”大数据图书馆阅览的贵州大学大二学生刘野说:“刷朋友圈看到今年观山湖区的旅游文化节又要开幕了,到时候一定还要去现场‘嗨’一下。”喜爱时尚文化的她去年参加了第二届“爱心观山湖”旅游文化节后,成功被该活动“吸粉”。“我算是观山湖区的‘常客’,距数博会结束才半个月,又和室友来这个图书馆了。”刘野说,观山湖区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城区,在这里能够满足年轻人对现代生活的追求。
立足于“现代都市·滨湖花城”的城市形象定位,观山湖区以打造“爱心文化、民族文化、时尚文化、公共文化”为重点,以春节灯会庙市和“爱心观山湖”旅游文化节两大品牌活动为载体,大力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特色文化品牌日益成形、社会凝聚力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逐渐提升、文化生命力得到延续、文明城市创建得以助推,极大地提升了该区的对外形象。
2017年,春节灯会庙市活动共接待市民群众140万人次,182户商户营业额达到300万元,西南商贸城成为全省各地(州市)春节期间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在第二届“爱心观山湖”旅游文化节活动中,该区成功举办了哟嘎大鱼国际音乐节、草莓音乐节、纪念建军90周年军地文艺汇演等13项精彩活动,吸引了10余万中外人士参与,促成总投资约20亿元的40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收到社会各界爱心捐助2000余万元。旅游文化节活动中,还对观山湖“十景”“观山湖区形象宣传片”“牵手观山湖”等进行广泛宣传,使“爱心观山湖”品牌与区域旅游发展、城市文化建设等有机融合,对该区旅游、文化、商贸等产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加大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积极培育文化产业……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一项项润物无声的举措,使得文化对观山湖区城市发展的引领力不断增强,正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增进着市民的综合素质,凝聚起推进文化强区战略的力量源泉。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