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六盘水:缩小城乡差距 促进共同繁荣

2020年10月09日 10阅读 来源:六盘水日报2017/01/23

旧貌换新颜的钟山区大河镇。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深入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以人为核心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提高城市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加快农业人口市场化。出席省“两会”的代表委员认为,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利于弥补六盘水城镇化发展“短板”,有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助力六盘水加快建设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先行市。

  近年来,六盘水着眼城市长远发展,坚持大手笔绘制、大思路建设、大动作打造,着力构建加快推进钟山、水城、红桥和市中心城区、六枝、盘县两个“三地同城化”,统筹谋划城乡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便民工程、医疗教育、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城乡统筹发展渐入佳境。通过“三地同城”改革,市中心城区规划面积从上一轮的297平方公里扩大到703平方公里,规划人口从80万扩大到120万,城镇化率每年增长3个百分点,2015年达到47.5%;建成了34个特色小城镇,打造美丽乡村省级示范点21个,逐步构建起以生态产业为纽带的现代城市——特色城镇——美丽乡村——旅游综合体联动发展的城乡一体化格局。

  “六盘水城乡统筹取得了很大成绩,难能可贵。”省委书记陈敏尔充分肯定六盘水市统筹城乡一体化改革取得的突出成绩,同时又提出更高要求:“六盘水要力争成为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先行市。”这是六盘水市“十三五”时期推进统筹城乡改革的总遵循。

  “三地同城”的“钟水红”,即将彼此相邻的钟山区全域(不含大湾镇)、水城县部分乡镇和红桥新区全域,按照100万人口以上规模、100年不落后的要求,推动同城化发展,全面实现“三地”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同城化联网,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合理布局、有效融合,资源要素市场体系一体化。

  省人大代表、钟山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邓志宏说,红桥新区要围绕创新驱动、精心包装项目、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大力招商引资、抓好要素保障、营造良好环境等方面统筹做好工作,把建设统筹城乡和改革发展先行市与创新驱动、产城互动结合起来,找准定位、找到机遇、找好方略,重点打造环境、民生、文化、党建品牌,不断把红桥新区各项工作做好做实,开拓出新天地、创造出新业绩,让红桥新区的群众更有幸福感、更有获得感、更有荣誉感。

  六枝特区作为“三地同城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正形成以城区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卫星城镇发展的格局,重点实施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项目,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并结合小城镇特色,主动谋划一批商贸、物流等项目,在产城一体发展上率先突破。

  省人大代表、六枝特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朝荣说,建设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先行市是省委对六盘水的新定位,是推动六盘水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一环。作为六盘水的“东大门”,六枝特区打造现代化精品城市的号角已经吹响。建议从两个“三地同城化”着手,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把通往周边市、州、县区的大通道打开,形成枢纽。同时,把优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起来,特别是加大景区景点建设力度;重点抓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把产业发展抓好抓实,把生态做成产业、把产业做成生态,产城互动,产城一体发展;继续弘扬创业奉献的“三线”精神和创新争先“三变”精神,抓好城乡统筹发展。

  省政协委员、副市长范三川认为,六盘水要全面建设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先行市,首先要统筹规划,高起点、高标准做好顶层设计,在规划中要体现“五位一体”“四个全面”“三地同城”等。其次,要进一步探索有利于城乡发展的新路径,创新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民营经济发展和全民创业体制机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等工作。第三,要进一步调动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来加快城乡改革步伐,特别要加大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在建设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先行市的征程中,六盘水将以“三地同城”为载体,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让生活在这里的百姓更加幸福。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