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如何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乡村产业升级和三产融合,构建乡村产业体系,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全力以赴消除农村贫困,推动乡村生活富裕?西秀区鸡场乡在这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因地制宜以“1+N”模式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发展山地现代高效农业,配套实施有效利益联结机制,助力贫困群众稳定增收、脱贫致富。
一年之计在于春,田间地头农事忙。春雨润地,天气晴好,在鸡场乡,到处都能感受到春耕、春种、春养、春收的产业发展气息,翻地、堆肥、覆膜、下种、除草、施肥、采收、销售……一片片黄桃下种,一个个菌棒上架,一只只香猪奔跑,一只只土鸡欢歌,一垄垄土豆苗叶吐绿,一粒粒茶青飘香,产业发展遍地开花。这是当地深入实施春风行动、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的生动画卷。
产业扶贫,鸡场乡工作思路清晰,按照“村村有脱贫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致富门路”的要求,紧紧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强化政策扶持,培育和壮大市场主体,通过“政府主导推动、企业带动、合作组织、能人带动”的模式,引导市场主体与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广泛参与产业发展各个环节生产经营活动,分享收益,实现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原来,我们这里的产业结构单一,以烤烟种植为主,也种玉米和油菜等传统农作物,但经济效益不高。现在,我们实行‘1+N’产业发展模式,简单讲就是‘长短结合,以短养长’优化产业结构。”鸡场乡党委书记杨鹏解释道,该乡根据当地资源禀赋和西秀区委、区政府对鸡场乡“白茶之乡”的定位,规划以白茶种植为主导长线产业,同时,多个种养短线产业合理布局实施。茶产业回报周期长、见效慢,但扶贫动力长久,土豆、食用菌种植和鸡、牛养殖等短线产业见效快,可以尽快为贫困群众释放经济发展红利。长短产业实现了相互补充。
发展观念、方式转变,产业之路变得更宽。目前,鸡场乡逐步形成了13个种养产业,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覆盖了全乡5个村居66个自然村603户贫困户。“有7个产业已产生扶贫效益,实现73万元利润分红,覆盖369户贫困户,户均增收近2000元。”杨鹏说。
该乡重点以农旅融合方式,通过政府平台公司流转土地,投资实施2万亩白茶种植(已种1万多亩),核心区鑫堡村以农业观光、休闲度假、茶产品体验为主,辐射区联兴村、石井村、鸡场居委会以茶叶生产精加工、现场采摘体验为主。产业辐射带动农户2574户8359人,其中贫困户358户1161人。待全面种植完成,三年后可产生效益每亩2000元,共计每年4000万元,实现人均增收达2000元。在杨鹏看来,“白茶产业是不折不扣的扶贫产业”。
立足丰富的土地和林地资源优势,该乡还规划在石井村、鸡场居委会、联兴村实施食用菌大棚种植200个。已在居委会建成食用菌大棚50个,投放菌棒17万枚,可产生效益约98万元;在石井村、新合村、联兴村规划实施花椒种植4000亩;在新合村,已种下脱毒马铃薯600多亩,规划种植生姜800亩,主要以大户致富能手带动贫困户种植,实行强带弱;在居委会实施蓝莓种植170亩;不宜种植茶叶的地块,该乡将调整种植生姜、辣椒、大蒜等。
在养殖业发展方面,该乡搭上“菜单式”产业扶贫“快车”,推动养殖产业覆盖4个行政村。引进金鸡农庄养殖实施2万羽蛋鸡林下养殖;引进罗达集团实施黄桃种植,林下土鸡和香猪养殖,今年计划出栏土鸡2万羽;与万绿城集团签订了收购合同,5个村居农户“菜单式”庭院养殖3万羽生态土鸡;引进石上江南公司实施800多头藏香猪林下生态养殖;在新合村实施了50头育肥肉牛养殖,产生经济效益40余万元;去年,该乡政府平台公司还出资购买355头猪分发给110户贫困户进行家庭寄养。
“我们的目标是把‘长产业’做‘长’,‘短产业’做‘实’,构建高效乡村产业体系,可做强全乡实体经济,也能有效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贫困户主要通过参与种养、管理、入股等方式实现持续增收,去年底,全乡人均收入已达8000多元。”鸡场乡乡长杨跃刚说,产业的发展不仅让贫困户有土地流转费,还开辟出大量的临时务工岗位,且优先选用贫困劳动力就业;通过利益联结机制,贫困户参与到管理中来实现利润分红;同时,该乡鼓励60户贫困户分别以10万元“惠农贷”入股产业发展,3年每户可得入股分红18000元。还以每村50万元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入股当地企业,如整合石井村、鑫堡村共100万资金入股御茶村茶业公司,该公司划出一片茶山给50户贫困户管理,贫困户每天有100元的管理收益,还享受13万元/50户的股金分红。
鸡场乡产业升级发展让老百姓尝到了甜头,鼓足了信心。石井村贫困户赵志清是坤韵白茶基地8个管理人员之一,每月收入3000元,看到白茶产业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他和村民们主动流转出1200亩土地种上了白茶,自己也种了50多亩精品水果,家庭生活越来越宽裕;鸡场居委会连石组贫困户王晓香家有三个孩子,一个孩子有智力障碍。去年,乡里给她家修建了保障房,“现在,一家人都有低保和医保,生病的娃娃也有特困供养,政府也让我家参与产业资金入股分红,我还可以到蓝莓园务工。有房子住,不愁吃穿,娃娃能上学,日子越来越好过了。”王晓香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