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铜仁市实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兜底及非医疗费用专项救助

2020年10月09日 10阅读 来源:铜仁日报2017/08/10

“多亏有了这样的政策,让我们看病不再困难。”玉屏侗族自治县参合贫困群众刘雪令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今年2月,刘雪令因患脑膜瘤在重庆市肿瘤医院住院治疗,产生医疗费70543.65元,通过新农合报销、大病专项救治、民政救助以及医疗费用兜底和交通生活救助等,共获补偿救助72002.87元,实际补偿比达102%。

在铜仁,近42.6万名建档立卡参合贫困人口中,三分之一以上属因病致贫。为切实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贫上加贫”难题,2015年以来,我市实施以“一资助、两提高、三降低、两兜底”为主的精准医疗扶贫,探索建立“普惠+特惠+精惠”的“三惠”医疗模式,织牢健康医疗扶贫保障网。今年,我市立足实际大胆创新,全面实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兜底及非医疗费用救助工作,不断提高群众医疗保障水平,全面推进医疗健康扶贫。

具体来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患者经严格执行转诊后住院发生的医疗费,经新农合基本医疗补偿、大病保险赔付、民政医疗救助、计生医疗扶助等报销后,个人自付医疗费用仍在1000元以上的,将获得超过部分的全部救助。市内二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的诊疗费用减免5%。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患者(含1名陪护人员)住院期间的生活费给予每人每天30元救助。

同时对当次住院期间产生的往返交通费予以定额救助(每年每人救助2次),救助标准为:县内50元、市内100元、省内200元、省外300元。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因患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尘肺等93类疾病或其他特(慢)病在定点医疗机构门诊治疗发生的大额医疗费,除起付线外经新农合基本医疗报销后剩余医疗费全部予以救助。

该医疗新政实施以来,我市众多参合贫困群众获利,家住碧江区川硐镇新塘村参合群众彭天顺就是其中之一。两年前彭天顺就时常感到剧烈腹痛,却因家里穷没有告诉父母,今年春节疼痛加剧无法忍受,到市人民医院检查发现,罹患输尿管积水,需住院治疗。听到需要六七万元的医疗费用,彭天顺知道家里拿不出那么多钱,就想着放弃治疗。得知该情况的医生马上向他们宣传我市的医疗扶贫政策。吃了“定心丸”的彭天顺住院39天康复出院,花费74592.08元,获得各种补偿76032.06元,实际补偿比101.93%。其中:通过基本医疗和大病保险补偿46998.15元、民政医疗救助10336.36元,再经过医疗费用兜底救助16257.55元。同时还获得生活费救助2340元、交通费救助100元。

上半年,全市共筹集到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兜底及非医疗费用专项救助基金15102万元。有16577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发生医疗费用8433.12万元,得到新农合、大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计生医疗扶助补偿7400.24万元,医疗费用兜底及非医疗专项救助1489.39万元(其中:医疗费用兜底655.55万元、交通费176.43万元、生活费657.41万元),实际补偿比105.41%。个人获得最高医疗费用兜底及非医疗专项救助10.99万元。

同时,为了更加方便群众看病,我市还加 快经办机构信息化建设,对新农合系统、各级医疗机构HIS系统、大病保险系统接口进行修改,确保接口标准统一。与民政等相关信息化系统对接,实现患者诊疗信息的互联互通,为患者报销费用提供“一站式”服务,解决了患者报销费用需到多个部门办理的困难。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对参合精准扶贫对象各层次的报销资金统一实行垫付制,按照相关规定一律现场减免补偿,实行新农合、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今年1-6月,共有22844名建档立卡参合患者获得了“一站式”即时结报服务。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