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毕节:农业产业杠杆撬动群众增收致富

2020年10月09日 10阅读 来源:毕节日报2019/06/20

时维六月,万物葱茏。

走进织金县猫场镇高克村,新种的皂角树长势喜人。45岁的村民何英背着割草机,正在除杂草,除去油费,她一天纯收入170元。20多年来,每到农闲时何英就剥皂角米,从前5角钱剥1斤,现在涨到7元剥1斤,一家人的生活开销就这样“剥”出来了。

“猫场镇有60多家皂角精加工作坊,每年加工销售皂角精1300多吨,产值超过3.5亿元。”猫场镇副镇长龙从武说,皂角精加工带动了贫困户就地脱贫。

近年来,毕节市强力开展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推进农业产业发展,群众实现在家就业,腰包鼓了,生活好了。

夯基础,抓好产业布局

立足当地资源,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是贫困户实现就地脱贫的根本。

突出“一县一业”,因地制宜发展主导产业带。七星关区和金海湖新区打造茶叶、刺梨产业示范带;大方县打造优质肉牛、辣椒产业示范带;黔西县打造香葱、大葱产业示范带;金沙县打造茶叶、香葱产业示范带……全市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各有优势的示范主导产业带。

干部示范,打造样板。全市各县(区)建立4个5000亩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示范样板点,县(区)书记、县长、分管副书记、分管副县长亲自办点。同时,出台毕节农业农村综合改革“1+7”文件和《毕节市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行动方案》,为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提供有力保障。

目前,全市建成相对连片的农业产业基地5000亩以上规模的39个、1000亩以上规模的990个。

强保障,做实服务支撑

产业选准后,怎么干?引进外地公司,强化技术服务,在技术和理念上求突破。

大方县引进三元朱公司的先进技术,注册成立了大方领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入驻恒大幸福二村大棚蔬菜基地,效益可观,群众获益。织金县引进浙江三多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与本土企业合作组建贵州七多皂角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苗木、种植和后期管护费用,以及产品研发、加工和销售,群众在基地务工,有收入。

此外,正邦集团、北京首农、中禾恒瑞、广州江楠集团、千喜鹤集团等有资金、有技术、有市场的龙头企业已进驻毕节,发挥国有农业投资公司引领作用。目前,全市各类企业投资涉农项目392个,投资额280.61亿元。

精准提供技术指导,市、县两级产业发展指导员3192人服务贫困户24.11万。开展“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实现全市所有贫困村、专业合作社服务指导全覆盖。

搭平台,畅通产销对接

怎么拓展销路,来一场生产经营方式的大变革是当务之急。全市推行“龙头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以市场为导向,推动农产品大规模“闯”入市场。

大方县通过引进外地农业产业发展“公司+农户”“外出返乡致富能人+农户”“政府平台公司+农户”等模式、带领群众发展设施农业增收致富;织金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竹荪,采取“政府补贴+项目支持+合作社自筹”的方式破除资金瓶颈,做大做强产业。

以东西部扶贫协作为契机,与广州广药集团建立合作机制,为做强全市刺梨产业提供支撑。同时,成立4个工作专班,加大与广州各类销售企业对接协调,拓展粤港澳大湾区等市场。今年1至4月,广州市场销售毕节农产品1.17万吨,销售额0.93亿元。

农业产业扶贫结出新硕果。目前,全市农业产业覆盖204.2万农户,贫困人口161.62万人次。全市建立了“村社一体”合作社2537个,覆盖带动贫困人口5.68万,发展蔬菜、茶叶、金果林、中药材等产业,总收入达11.5亿元。

“我们将强力推进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以‘55441111’工程为抓手,不断夯基础、强弱项、补短板,为决战脱贫攻坚注入强劲力量。”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说。(刘检红)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