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致力为公”是中国致公党所秉承的为民宗旨。与孙中山先生 “天下为公”政治理念相融合。
致公党,中国民主党派之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
地处湘、黔、渝二省一市交界处的松桃,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革命老区县,也是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片区县,一直是贵州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为加快松桃经济发展,从1998年开始,国家先后明确山东省青岛市的平度、市北区对口帮扶松桃;2013年,由于贵州是我国西部多民族聚居省份,也是贫困问题最突出的欠发达省份。国务院确定对口帮扶工作由上海、江苏等6个省(省辖市)的8个城市,分别对口帮扶贵州的8个市(州),其中苏州对口帮扶铜仁市,苏州市的苏州工业园区对口帮扶松桃,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
2014年,致公党江苏省委按照致公党中央要求,结合江苏省、苏州市对口帮扶铜仁任务,把帮扶松桃作为参与东西部扶贫协作的重点,发挥自身优势,整合各项资源,拓展扶贫领域,通过“致福支教”“致福送诊”“致福·空中课堂”等项目,扎实开展捐资助学、义诊赠药、产业对接等帮扶行动,用真情和行动谱写了一曲民主党派助力脱贫攻坚的动人乐章。
在松桃挂职的江苏致公党员顾坚,原在苏州工业园区娄葑街道工作。2017年来,组织选派他先后挂任松桃县发改局副局长、扶贫办副主任职务,负责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挂职期间,他访企业、进农村、入农户,勤调研、抓招商、推项目,为松桃引进企业7家,注册资本1亿多元。由于实绩突出,被铜仁市委表彰。
二
“致福支教”,提高了松桃教育质量,撑起了松桃学子一片天。
致福,来源于致公党江苏省委2003年倡导发起的“致力扶农、为农民造福”的“致福工程”,后成为致公党全党品牌工程。
2014年,致公党江苏省委结合致公党中央提出社会服务工作东西部协作部署,与致公党贵州省委合作,对松桃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确定把教育、卫生、文化和特色产业等领域作为帮扶重点,签订了多项资助贵州发展的协议。
在教育方面,致公党江苏省委积极组织党员企业家开展帮扶:捐赠价值14.3万元的配套设备,在松桃11所中小学建“多媒体教室”11个;捐资35万元,实施“致福·空中课堂”多学科远程实时培训;组织专家赴松“致福支教”,开设专题讲座;邀请骨干教师到无锡参加教师培训班;捐资68万元,建“致光图书馆”和“致德小学”;捐款捐物30余万元帮扶贫困学生,改善教学条件等。
7月上旬,天气炎热。我与同事智勇来到松桃希望城旁的实验小学,了解“致福·空中课堂”项目的建设使用情况。校长贺玉珍介绍说,培训教室建在本校少年宫三楼。由江苏安生教育集团资助实施的“远程实时教学培训”项目主要投入短焦投影机、工作站微机等设备,教育局又购置培训桌椅50套和光纤专线接入,于2014年11月投入使用。
培训开班后,曹亚民、彭满娣、王九红等一批江浙特级教师、名师通过“空中课堂”,与松桃一线教师分享教学经验。培训历时半年,主要利用双休日进行,共开展培训20期1000人次,内容涉及中小学9个学科。由于组织严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针对性强,加之授课生动有趣,使受训教师拓展了思维、开阔了眼界,特别在备课上课、专业知识、课程标准、校本研修和课堂教学等方面得到了提高。
“远程实时教学培训”结束后,场地都没闲着。同行的智勇介绍说,他在世昌中心校工作时,就在这里参加过摄像和基础教育培训,受益匪浅。目前,本校宗娜娜、朱丽珍两位老师组织发起的“兴趣英语社团”就在此上课。
实际上,江苏致公党组织十年前就开始帮扶松桃,捐建“致德小学”是他们办的第一件事。早在2009年,他们得知迓驾镇硐口村溜逗教学点的孩子上课没校舍、只能在村民家中读书时,致公党员、大德重工董事长李明杰就捐资18万元修建了教学楼。学校用“致公党”的“致”字,与“大德重工”的“德”字,取名“致德小学”,希望学生成为国家德才兼备的国家栋梁。几年来,无锡致公党组织通过交纳“特殊党费”、开展“爱心助学”、建立“致公书屋”等形式捐款捐物10余万元,为当地学生创造了较好的学习环境。
三
我们离开实验小学,又来到松桃民族中学了解“致光图书馆”使用情况。
蓝天白云下的松桃民族中学依山傍水,布局大气,环境优美,设施一流。蜿蜒而来的松江河从校前奔流而下,陡峭如削的云落屯公园隔河相望,1600年前的晋代悬棺就在对岸绝壁,校后言志广场上端坐着孔子塑像。
学校创办于1934年,原址在县城南门对面飞山墥下嵩高书院,2007年迁东城新区滨江花园,2014年再迁城南希望城现址。建校85年来,向社会输送学生4万余名。原任国务委员戴秉国,曾任中纪委、中组部巡视组副部级巡视专员滕久明,中共贵州省委常委、遵义市委书记龙长春,重庆大学校长张宗益等领导就出自该校,其中也包括现任中国致公党中央常委、江苏省委主委、江苏省政协副主席麻建国。
麻建国曾就读于松中,高中毕业后当过知青和工人,恢复高考后考入华南理工大学,毕业安排到无锡轻工大学任教,又被公派到英国攻博,留学回国一直在江苏工作。
作为江苏省政协副主席,他先后4次率队赴松桃帮扶;作为松中校友,他积极组织江苏省贵州商会向母校捐赠50万元建设“致光图书馆”。旨在希望学子们借助书籍力量,知识改变命运;作为松中曾经的学生,他说他最难忘怀的是他当年在那简陋的学校图书馆里消磨的时光。
当我们从言志广场穿过勤朴楼敬慎书屋,就来到了典雅、庄重的嵩高书院。馆员童世燕带我们来到书院三楼,那“致光图书馆”牌匾,红绸如新。馆内藏书极多,管理规范。
身材单薄、戴着高度眼镜的陈文新老师,笑眯眯地告诉我:这个图书馆是致公党江苏省委组织捐赠的。我们正交谈间,就有二、三十名学生前前后后抱着书涌进馆来。学校将放暑假,特来退书。
就读高一(9)班的龙珍华,本学期借书10本,这次退了《驿路》《末日之战》《生命本不设限》3本。为了放松,看了这些课外书。
16岁的刘婷,在图书馆借了10多本书。这次退的《在人间》《绿野仙踪》,还是原苏联作家高尔基和美国作家弗兰克·鲍姆著的。
高一(23)班的吴佳玲,由于心静不下来,主要借阅文学、书法和历史类书籍。通过看书、写字,心静了下来,感觉挺好。暑假期间,准备练练字,今后往文学方面发展。
“陈老师,我借的书没看完,下学期报名来退,可以不?”一个学生问道。
“没看完,继续看!”陈老师答复说。
“陈老师,我借的书找不着啦,怎么办?”一个女生有点着急。
“同学们爱书,经常轮流看;你再问问,找着了再退。”陈老师回答很耐心。
……
看他实在太忙,我们离开“致光图书馆”,来到书院楼下,吸一口弥漫校园的书香,又看到一群群学生向图书馆欢快地走去。
四
“致福送诊”,打通了松桃城乡健康的幸福路。
开展帮扶以来,致公党江苏省委大力推动东部医疗资源向西部延伸,持续开展以送诊疗服务、送基层常用药、送医疗设备,加强东西部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交流合作为主要内容的“致福送诊”活动。累计捐赠20个医药箱,300份非处方药,80.6万元药品,7.8万元医疗设备;组织20多名副主任以上职称的医疗卫生专家赴松送诊,开展专业技术传帮带等。履行了民主党派服务社会的职能,实现了优势互补,满足了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建院36年的中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预防、保健和科研为一体的非营利性县级医疗机构。院办公室负责人石勤介绍说,江苏致公党组织到本院开展了3次“致福送诊”活动,重点做了专家义诊、查房示教、药品捐赠和学术知识培训讲座等工作。几年来,共选派21名医务专家现场坐诊,开展义诊910人次,查房示教20次,涉及胸心外科、肛肠科、老年病内科、中医科、儿科等;捐赠药品价值55万元,15个乡镇卫生院受益;举办了“肺癌的外科治疗及辅助治疗”为主题的培训讲座。
义诊期间,专家们抱着“早点赶到医院,多看一位病人”的理念,竭诚为当地百姓服务。送完病人、延时下班,成了他们工作的“新常态”。因此,中医院组织开展的义诊活动很受欢迎,让老百姓享受到了江苏三甲大医院专家的优质服务,也成为中医院建院以来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意义最深、受益最广的大型活动。
太平营街道患者石满香曾翘起大拇指对他们说,“小哥,你们派来的专家是真正的专家,以后能多来几次,该多好啊!”其实,致公党江苏省委及其医疗专家、企业家们送来的不仅是药品和技术,而且是一份沉甸甸的深情厚意和美德博爱。开展“致福送诊”活动,彰显了致公党大爱,受到群众普遍赞扬。
另外,致公党江苏省委还捐建“民族特色文化保护推广中心”,捐赠电视电脑设备,举办农村电商培训讲座、传授种养殖技术;召开茶产业推介会,助力“黔货出山”,现场签约项目8个,签约资金4.5亿元;招商引进企业7家,累计注册资本1亿多元;龚静等致公党员开展苗绣技艺传承合作,参与旅游扶贫,依托松桃梵净山、九溪十六寨、大湾苗寨、苗王城、苗绣文化资源,开发旅游项目,推进松桃产业发展,成效显著,造福苗乡。
南京至松桃直距1300公里,飞机2小时;动车到铜仁、坐车到松桃,穿越5省22市,则需11小时。虽隔千山万水,帮扶实在暖心。6年来,麻建国、张梧华、龙昌明、李明杰、陈仁寿、薛涛、韦冠等致公党员无私奉献、倾情付出,将人间至爱如涓涓细流汇入武陵山区,情暖苗乡大地,贡献致公力量。梵净山下74万松桃人民定会不忘初心,感恩奋进,誓摘千年穷帽,实现全面小康!(杨再桥)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