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引领贵安跨越发展—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

2020年10月09日 10阅读 来源:贵安新区报 2019/09/29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014年1月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贵安新区。

  70年,世界见证了东方大国的伟大成就;

  5年,在“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的引领下,贵安新区强势崛起。

  70年,发展起来的中国深刻影响了世界;

  5年,崛起的贵安新区正成为贵州省发展战略支撑和重要增长极。

  “中央对贵安新区的期望和定位都很高,务必精心谋划、精心打造。贵安新区的规划和建设,一定要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不能降格以求。”2015年6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安新区,对新区规划建设提出了重要指示。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亲手擘画的宏伟发展蓝图,贵安人坚定信念、蹄疾步稳、奋勇向前。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贵安新区努力“建城市、聚人气、广招商、招大商”,建设“一城一带”,成绩显著。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们回过头来,回溯新区自设立以来所取得的发展成果。

  高端化:引领产业变革

  自设立以来,贵安新区始终以“高端化”为引领,紧紧围绕国家战略方向和产业发展趋势,在积极推进以大数据为引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大力实施“双千工程”,广招商、招大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工业经济提质增效,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项目改造水平,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经济要发展,项目是支撑,招商是关键。贵安新区着力广招商、招大商,在产业集聚上实现大突破。

  新区围绕大数据进行产业布局,以“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为核心,向高科技要生产力,初步形成了全产业链搭建、多种业态聚集的产业新格局;积极争取一批国家部委、各类500强企业数据中心落地,加快建成国际有影响、国内第一流的数据中心基地,用贵安“智”造推动贵安制造。

  新区在培育大数据生态上做足文章,全面推进新型“数字经济”体系加快形成。除三大运营商数据中心、富士康、华为、苹果、腾讯、FAST天文大数据中心等一批标志性项目相继落户外,新区还培育了贵州数据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贵州白山云科技有限公司等大数据产业新秀。

  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构建,新区先后引进了亚玛顿等发电端企业、深圳高点等储能端企业、摩拜等运营端企业,整个新能源闭合产业链初步形成。

  此外,作为新区重点发展的产业园区之一,贵安新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不断在改革创新、优化环境、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发力。园区重点围绕新能源汽车、军民融合、智能装备等产业生态集群,积极引进龙头企业,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据统计,目前贵安新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共入驻企业67家,1-8月份园区总产值完成38.54亿元,1-8月份园区工业总产值完成10.48亿元,1-8月份园区入园企业固定投资(不含产投代建部分)完成2.74亿元。1-8月份园区入驻企业在册职工人数共计3120人。

  贵安新区还大力发展新能源项目,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贵安新区不断完善。目前,花溪大学城、贵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等人流密集区域,都设置了充电桩。

  如今,在贵安新区,不管是出租车、公交车,还是旅游车,所有公共运营车辆必须是新能源汽车——这是一个硬门槛,满足不了这点,就不能获取运营资格证书。

  绿色化:绘就生态画卷

  环境就是民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作为国家级新区,贵安新区始终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以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保护规划为统揽,深入推进大生态战略实施,在制度建设、环境监管、产业发展、环境治理、农村环境整治方面,坚持绿色对标,走出一条产业强、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发展新路。

  作为全省率先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区域,贵安新区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今年以来,新区制订实施方案、健全运行体系、购买社会服务、强化宣传引导、加强合作交流等重要举措,探索建立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协同推进的垃圾分类制度,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落到实处。

  新区编制《贵安新区直管区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实施方案》,并以该方案为主导,相继出台了《贵安新区直管区基本农田保护制度》《贵安新区直管区生态环境负面清单制度》《贵安新区直管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实施办法(试行)》等“九大制度”,以“1+9”制度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使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同时,贵安新区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开展环境保护区域联防联控,加快实施环保税制度;建立生态环境数据资源管理体系,运行数字环保平台;严格落实“三级河长制”,发挥民间河长作用;积极开展“生态日”活动,大力倡导生态文明生活新方式,加快推进生态产业化,实施绿色经济倍增计划,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制度通道。

  “绿色”举措还原“绿色”环境。

  当早晨的阳光洒满月亮湖公园,湖面波光粼粼,湖畔绿荫环绕,空气中夹杂着花香,天空中鸟儿轻快歌唱,朱砂红步道上人来人往,一切都显得生机盎然。

  月亮湖公园既是新区“海绵城市试点两湖一河PPP”项目中的重点生态景区,也是新区海绵城市建设的亮点。

  在公园前期规划设计中,新区始终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的设计理念,围绕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着力将公园打造成为自然生态与人文文化和谐相融的生态景观。

  不仅是月亮湖公园,新区以“打造全国海绵城市贵安样本”为目标,在绿色发展中谋创新、找亮点、出实招,率先提出“全域海绵”理念,探寻厚植生态文明理念的城市发展模式,打造“会呼吸”的绿色家园。

  治水护水的同时,聚焦山林绿地,新区大力实施山头美化绿化工程,有机融合石、水、泉、树、花、草、果等自然元素,把山头打造成公园、打造成景区,形成一山一景、一山一品、一山一特的景观;全面推行“绿满贵安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全面落实“河长制”,对马场河、车田河、麻线河等流域进行综合改造治理,高标准建设完成5座污水处理厂并投入使用。

  目前,新区新增绿化面积20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已由最初的20%左右提升为40%左右。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新区已安装约116台监测设备,并对示范区内的雨量、流量、水质和水位进行实时在线监测,监测频率最高可达1分钟/次,并针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编制出分析评估报告。

  集约化:打造美好生活

  在“集约化”发展方面,贵安新区充分利用、紧密结合自身自然、人文、区位等资源禀赋,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理念,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采取“人往社区走、企业往园区走”的方式,坚持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以人为本,不“摊大饼”,只“蒸小笼”,最大限度减少资源消耗。

  在规划建设中,新区构建高效化的对外交通、便捷化的内部交通、智能化的静态交通,把提升教育医疗功能作为重点来推进,把提升商贸服务功能作为难点来突破,把提升文化功能作为亮点来打造,加快实施配套设施项目建设聚集人气商气。

  “智慧城市”是当下世界范围内最热门的词汇之一,是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和数据驱动,在城市建设中,打造一种高效且富有弹性的城市系统,智慧城市的建设涉及智慧交通、智慧校园、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贵安新区积极把“智慧城市理念”融入到城市建设以及便民服务中。

  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积极推进数据融合,通过提升技术标准实现公共管理服务水平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在“数智大学城可视化平台”的基础上又升级打造三维大数据可视化综合共享平台(以下简称“三维平台”),让信息技术与实际工作契合得更加紧密。

  在处置城市突发事件方面,三维平台可通过智能分析定位位置,与周边应急物资、派出所警力等资源进行匹配和综合分析,便于城市管理者及时掌控现场情况,为指挥调度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支撑,提高公安、交通、消防等部门对突发事件的反应速度。

  同时,该平台可让花溪大学城的综合管理体系向人口管理、应急管理、生态管理、交通管理等领域扩展,更加科学化和智能化,能基本实现全区域感知、防控、公共资源的统一调配。

  新区“集约化”建设还体现在高效的服务中。

  新区政务服务大厅自推行“一窗通办”服务以来,转变一个窗口只办理单个部门事项的“一对一”传统模式,将项目建设、企业设立、经营管理、综合税务4类综合窗口整合为无差别综合受理窗口,申请人可在任何一个综合窗口提交申请材料,不再往返于不同部门和窗口之间,形成“一对多”审批服务新模式,有效解决窗口忙闲不均等问题,真正实现“进一扇窗、办所有事”。

  新区政务服务大厅还积极推进“集成套餐服务”,将群众在办理包括开办企业、餐馆、货运、诊所等13个审批事项时,只需要跑一趟,交一套申请材料,营业执照、餐饮许可等审批事项就可以办结,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