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瓮安:“红色旅游+”拉动经济增长新亮点

2020年10月09日 10阅读 来源:人民网2016/12/09

参观猴场会议会址。冯四方 摄

人民网瓮安12月9日电 沿着红军长征的脚步,12月8日,由国家旅游局举办的“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主题活动走进“千年古邑·红色瓮安”,在猴场会议会址领略了红军长征时在“伟大转折的前夜”作出的伟大抉择。

“这是红军长征时唯一开了两年的一个会。”在讲解员的带领和介绍下,一行人来到猴场会议纪念馆入口的时钟前,正式走进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1934年12月31日下午15时,匆匆进驻猴场的中央红军军委纵队10多名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后部委员,来不及休整就一头扎进一大户人家宋泽生的住宅——当地人称之为“一颗印”的房子,开始了一场充满火药味的漫长会议。

这次会议从到达猴场的当天下午5时左右至1935年1月1日凌晨2时。参加会议的政治局委员和候补委员有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张闻天、刘少奇、李德等人。会议就红军“北渡”还是“东进”展开激烈的争论,毛泽东作了长篇发言,反驳博古,认为应当坚持执行“北渡乌江,在黔北建立川黔边新苏区根据地”。

最后,会议作出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基本结束了“左”倾领导者的军事指挥权,确定了红军的战略方向,转变了红军的作战方针,恢复了红军的三大优良传统。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在思想上、组织上、军事上作了充分准备,被周恩来誉为“伟大转折的前夜”。

“作为一名早期优秀共产党人的后代,每次来参观会议会址,了解红军长征的故事,我内心都充满激动。”作为为红军反围剿作出贡献的瓮安籍共产党员冷少农烈士的长孙,已经年近70高龄的冷启中老人依然精神健硕,每当跟人谈起自己的爷爷的事迹,他内心总是充满自豪。

“爷爷心中的大爱和对理想信念的执着始终激励着我,让我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会尽自己所能为社会尽绵薄之力,也希望更多年轻人能够继承这种精神,坚定执着,积极为社会做贡献。”在瓮安生活了一辈子,早期共产党人的精神始终激励着他,他也希望更多年轻人去了解这段历史,并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瓮安是革命老区,长征精神是我们宝贵的财富,红色文化是瓮安的名片。”据猴场会议纪念馆馆长王维飞介绍,红军在长征途中,在1年多时间里曾4次进入瓮安,其中,召开的猴场会议不仅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在思想上、政治上、军事上作了直接准备,成为连接黎平会议和遵义会议的重要纽带,同时也在这里留下了众多革命遗迹和传奇的故事。

在瓮安,红色旅游资源既经典又丰富。其中,有被史学界称为“遵义会议的前奏”、被周恩来誉为“伟大转折的前夜”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猴场会议会址”及附属设施毛泽东行居、红军干部团旧址;有长征中取得第一个大胜仗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军强渡乌江——江界河战斗遗址”;有红军入黔后建立的第一个农民政权和农民武装--桐梓坡农会和桐梓坡游击队旧址;有在瓮安县境内打响的垛丁关战斗、擦耳岩战斗、黄泥凼战斗留下的遗址;还有数量众多的红军标语和丰富生动的红军故事等等,瓮安完全可以借着这些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着力打造瓮安的红色文化品牌。

“我所理解的全域旅游,一定是一个全空间、全行业、全产业融合,全民参与的旅游形态,因此,我们必须要以全行业管理和全球市场的视角来发展红色旅游。”面对如今正盛行的“全域旅游”概念,黔南州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杨忠明道出了自己的理解。在他看来,瓮安是一个完美诠释自然生态,风物人文的净土。这里不仅集自然、人文、生态景观为一体,而且架构了红色、儒道、土司、龙狮文化,是旅游胜地。要让红色旅游得以更好地发展,就应该把这些瓮安的“优势”进行最佳的组合起来,让红色旅游更具“瓮安色彩”。

“除了此行大家看到的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之外,我们还应用全域旅游的思维,把‘旅游+’变成‘+旅游’,把所有行业都融入旅游中共同发展,不仅要让大家的脑子‘富’起来,也要让当地百姓的荷包‘鼓’起来。”杨忠明说,在过去人们的印象里,总觉得旅游是富人的事情,但是对贫困面积较大,贫困人口较多的瓮安来说,必须把旅游业的发展优势与“精准扶贫”紧紧关联在一起,让贫困户也能搭上旅游发展的快车,共享旅游发展的红利。

“为了实现对瓮安县的减贫摘帽,我们做了很多探索和尝试。”杨忠明表示,近年来,瓮安县通过景区开发、发展乡村民宿旅游、实施“后备箱”工程、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及万企万村对口帮扶等方式着力发展社会经济,在“十二五”时期,瓮安县减少了贫困人口5.93万人,成功实现原铜锣乡等10个乡“减贫摘帽”,贫困发生率下降到9.0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324元,全面小康实现程度提高到95%。

目前,瓮安县还成功申报了江界河镇茶园村为“省级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同时完成了20个适合旅游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村基本情况的调查摸底、汇总及网上填报工作,并制定了旅游精准扶贫实施意见。

这一系列举措确实让瓮安县的百姓收获了实惠。据杨忠明介绍,在这20个村中,共有贫困户4872户,贫困人口14326人,其中有普通劳动能力人口8266人,有技能劳动能力人130人,计划2016年旅游带动脱贫2025人。目前,已完成1501人脱贫,完成率为75.05%。其中参与乡村旅游带动脱贫211人,参与旅游商品生产、加工、销售带动脱贫299人,参与旅游住宿就业带动脱贫124人,参与旅游餐饮创业就业带动脱贫171人、参与旅游景区建设带动脱贫697人,发展“红色旅游+”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