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12月12日习水电 12月10日,由国家旅游局主办的“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主题活动走进习水县,在“四渡赤水?千年土城”感受了土城古镇的淳朴风貌,以及习水县以红色旅游为引领、推动红色旅游发展的成果。
土城古镇是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历史文化名镇。厚重的红色文化让土城被誉为长征路上的“红宝石”,地球红飘带上的“明珠”,是“全国十大红色旅游景区”和“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之一。1935年1月,3万红军将士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率领下,激战青杠坡,四渡赤水河,驰骋于云、贵、川三省,南北纵横千里,东西往返数次,化被动为主动,取得了红军长征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胜利,是世界军事史上光辉典范,挥洒了毛泽东同志“四渡赤水”这一平生最得意之笔。
“中央红军在习水境内转战62天,是红军长征中停留时间最长的一个县。因此,在习水县境内遗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历史遗址遗迹。”谈起红军在习水县留下的长征故事和遗迹遗址,习水县旅游局党组副书记李晶晶如数家珍。
据李晶晶介绍,古镇上有保留完好的当年红军长征时期四渡赤水战役留下的1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红色文物资源十分宝贵,每一处遗址遗迹都记录了意义重大的和有关重要人物的历史事件,凝聚丰富的精神内涵,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教育价值。对广大人民群众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具有最直观、最生动、最形象的特征,又具有不可复制的唯一性和原真性。
为了保护好土城古镇,保护好四渡赤水战役遗迹遗址,习水县于2006年9月在土城古镇重建四渡赤水纪念馆。同时,依靠古镇厚重的红色文化、历史文化,通过认真调查研究,拟定了以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文化为重点,古镇文化和民俗文化为补充,建成了占地面积12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展线2000米的综合博物馆群。
此外,习水县还规定了不允许在古镇上新建房屋,保存古镇的原真性,同时又充分考虑到要让广大群众享受到社会发展带来的新成果,在古镇之外的地方建设新镇区,以拓展群众的生产生活空间,以及完善旅游服务功能。
“截止2016年11月,仅土城景区就接待旅游人数 137.74万人次,实在旅游收入 14.82亿元。”谈到土城古镇旅游的成果,李晶晶脱口而出这组数据。据李晶晶介绍,近年来,习水县委、县政府为深入挖掘土城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弘扬长征精神,发挥红色旅游影响力,成立土城红色文化旅游创新区,致力发展土城红色文化旅游,这使得土城古镇的旅游越来越火了起来。
“文物保护和旅游发展有相悖的一面,但文物保护与旅游之间的关系又是统一的,丰富的文物资源会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前提条件;旅游经济的发展,又可使文物的社会功能和经济效益得以发挥。因此,习水县近年来非常注意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以习水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习水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苟明利如是说。
据苟明利介绍,为了助推旅游扶贫,2016年以来,习水县委政府提出了“党政领导、企业经营、群众参与、市场推动”的发展模式。由政府制定规划,组建公司,或招商引资严格按照规划保护文物与发展旅游,同时鼓励老百姓积极参与到保护与开发工作中。
“就在今天上午我们就搞了一个仪式,为300户参与旅游发展的贫困户进行了分红。”谈起贫困户通过参与旅游产业脱贫致富的事,苟明利脸上露出笑容。她表示,“十三五”期间,习水县将致力于以“旅游+”助力脱贫攻坚,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加大投入开展农村水、电、路、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进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同时通过政府扶持群众参与,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精品酒店店、民俗客栈、农家乐及特色旅游商品。以土城景区为龙头带动,推动“旅游+”产业融合,延伸产业链,拓展产业接口,大力发展旅游+美丽乡村、旅游+园区、旅游+文化的旅游产业链,全面实现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让全民共享旅游井喷成果。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